Tony 找回雲端的美好
Tony 找回雲端的美好
記者 陳文玲 報導 2011/06/05
Tony Coolidge一個台裔美國人,複雜的家庭背景,使他對於自己到底是誰有著滿滿的疑惑。
(圖片來源/《眾族同聲》 官方網站)
「我不知道我自己是誰……」一句簡短但卻十分弔詭的話,是台裔美國人Tony Coolidge對妻子徐淑敏訴說自己身世的開頭。徐淑敏笑說:「我當時覺得蠻納悶的,怎麼會有人不知道自己是誰!」然而當時Tony Coolidge認真的神情,讓徐淑敏知道這不是玩笑話,而是Tony Coolidge從小到大對自己身分認同的質疑。
複雜背景 迷惘人生
Tony Coolidge出生於台北,媽媽是烏來的泰雅族人,而生父是駐台美軍,但是生父卻拋棄他,他苦苦追尋生父的下落卻毫無音訊。在他四歲時,媽媽帶著他和繼父一起移民到美國,從此以後他在美國定居。
這樣的身世讓他從小對自己的身分感到困惑,Tony Coolidge不知道自己屬於哪個族群,他無法從繼父身上找到歸屬感,也找不到他的親生父親;而母親因為當時生活的時代背景,社會上對泰雅族的負面觀感,讓她不敢表明自己的原住民身分,她從不跟Tony Coolidge說關於她背後的族群故事。對他母親而言,泰雅族身分是她不願意再去回憶的民族傷痛,她只說:很想家,還有親人。這些都造成在Tony Coolidge的生長過程中,總是會默默問自己:「我是誰?」
Tony Coolidge從小和繼父的關係較為疏遠,和母親較為親近,然而,在1995年,母親的身體亮起警訊,終究不敵癌症在佛州奧蘭多過世。過去,他曾答應母親要帶她回台灣,但是,這個承諾還未兌現,母親就先離他遠去,讓他頓時不知所措。Tony Coolidge整頓好自己的心境,帶著母親的心願,決定去一趟讓她母親朝思暮想的台灣。
尋根 也找到新的價值觀
第一次見到在台灣的親戚,才知道母親是泰雅族人,自己身上流有泰雅族的血液。找到屬於自己的根,也愛上這「雲端的村落」,獨特的原住民文化深深吸引他的目光。
Tony Coolidge 來台的尋根之旅,讓他首次接觸到台灣原住民。
(圖片來源/《眾族同聲》 官方網站)
樂天開朗、慷慨大方、熱心助人的原住民天性,讓第一次接觸到原住民的Tony Coolidge感到很新奇。當時下了飛機,到了台東,他看到有人圍著營火跳舞唱歌,生活簡單樸實,每個人臉上充滿笑容,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他感到很不可思議,這跟他在美國的生活模式不一樣。「努力念書為了要找到工作,工作就是為了賺錢,人生就是為了錢在打拼!」曾經在他腦中根深蒂固地價值觀卻在他遇上了台東原住民整個翻盤。
Tony Coolidge曾好奇問過那些唱歌跳舞的原住民,是否真的不用煩惱食衣住行?「反正沒錢就唱唱歌,賺點錢!」原住民爽朗的回答,讓Tony Coolidge感到很訝異,他從沒想過生活可以如此的簡單自在。
能活得如此簡單自在是因為要的不多,這讓Tony Coolidge想起母親曾說過的話:「我們需要的都有了啊!」他回想起過去在美國生活時,某年寒冷的冬天,他和母親一同走在街上,看到路上有個小孩子沒有穿外套,冷得直發抖,Tony Coolidge的母親將他穿的外套脫下來給那個沒有外套的小孩,Tony Coolidge不解地問母親為什麼要這麼做,母親看著他語重心長地說:「這外套對那小朋友而言,也許更重要!」
「媽媽真的是位很慷慨的人!在她身上我看到愛與慷慨。」Tony Coolidge對於母親的印象,是一個樂於助人的好人。回到台灣烏來,看到泰雅族親戚們,他才了解到母親會有如此的好心腸,是因為她生活在充滿熱情且彼此互助的環境中。
Tony Coolidge來台最先跟他接洽的是阿姨,讓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阿姨有隻神奇的手機,需要什麼跟阿姨說,阿姨一通電話就會幫他搞定。後來他才明白,神奇手機不是靠魔法變出法寶,而是因為原住民們彼此合作,互相幫忙,才會有求必應。「樂於幫助別人,別人也會幫助你」這成了Tony Coolidge的人生座右銘。
透過他的雙眼,他觀察到台灣的原住民跟他印象中美國的原住民很不一樣,台灣的原住民樂天好施,但是,背後卻也存在著文化傳承的問題。
文化傳承 用自己的手去保留
對泰雅族而言,保存文化十分困難,一般人會想學英文、中文,因為對往後的生活較有益處,原住民話除了在部落跟長者對話,出社會就很少會在使用。Tony Coolidge覺得文化這一塊很重要,同時也因為自己來台尋根的歷程,讓他覺得該做些行動將文化遺產留下來,他要讓自己的後代,知道自己是誰,來自哪裡,不要跟過去的自己一樣,為了自己的身分感到孤單徬徨。
Tony Coolidge將在台灣的所見所聞寫成一篇名為〈雲端的村落〉(Village In The Clouds)的文章,發表在《ORIENT》雜誌上,後來被紀錄片導演Aaron Hosé發覺,才開始企劃要將他的故事拍成紀錄片《眾族同聲》,從2004年開始拍攝共耗時七年。
《 眾族同聲》記錄著Tony Coolidge尋根的過程和企圖保留自我族群文化的理念。
(影片來源/youtube)
當時籌劃拍攝的時間點,恰好遇到Tony Coolidge的妻子徐淑敏懷孕,他們將要一起迎接第一個屬於他們的孩子。以一個將為人母的角度看這件事情,徐淑敏直言拍紀錄片曠工耗時,而且還要自掏腰包,這對即將要有新成員的他們來說,不是一個明智的抉擇。
「我不知道什麼是逐夢,我只知道自己顧好最重要!」徐淑敏點出現實層面最殘酷的事實,為此夫妻兩人曾經爭吵過很多次,最後徐淑敏無法改變Tony Coolidge的決心,只好無奈答應,一開始她對紀錄片的態度十分消極,徐淑敏對Tony Coolidge直言:「我無法真心的祝福你……」兩人的關係凍到冰點。
然而,父親的離去變成徐淑敏支持丈夫Tony Coolidge的起點。處理父親的後事,讓她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徐淑敏說:「人真的很脆弱,你不知道現在跟你說話的人是否下一秒就消失了,所以有夢就去追吧!」她終於懂Tony Coolidge為什麼會如此堅持拍攝紀錄片,是因為有一個非做不可的夢想,現在不做以後一定會後悔。
最後,徐淑敏的態度轉為積極,她笑說:「我變成紀錄片幕後的黑手!」她盡心盡力幫忙籌措經費並鼓勵Tony Coolidge。
《眾族同聲》記錄著Tony Coolidge尋根且企圖保留自我族群文化的理念,自幼在父親那邊找不到自我認同,轉而從母親身上尋求慰藉,一趟尋根之旅,讓Tony Coolidge找到真正的歸屬感,讓他再也走不開,自此扎根於台灣,成了泰雅族文化的守護者。
Tony Coolidge目前定居於台南,習慣的語言仍是英語,在台灣也許語言不通,但是對自我族群的認同是相通的,未來他將繼續在原住民文化這一塊努力,所創立的愛泰雅協會,保存原住民文化,並藉由網路平台向全世界發聲,要讓後代子孫知道屬於自己的根——原住民文化,而不是從歷史書上,才找的到自己族群的文化遺產。
目前定居於台南的Tony Coolidge,嘗試教小朋友英文的工作。
(照片提供/Tony Coolidge )
![]() |
記者 陳文玲
來自煙雨朦朧的基隆,但是有別於家鄉的陰沉天氣,個性樂觀開朗,積極進取。 喜歡讓人開心的事物,也希望將開心帶給身旁的人。 喜歡用文字紀錄生活,聆聽別人的故事,是豐富自己人生的速成法, 因此,記者這條路是走定了! 來吧~Fighti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