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
記者 林筱娟 文 2011/09/18
兩年前剛進傳科沒多久,聽到學長姐提起大三必修喀報這件事時,讓我的五臟六腑都用力地抽了一下,畢竟我從國小開始就一直對自己的作文很沒有信心,還記得小學班導曾說過:「林筱娟的作文都有一樣的開頭」,當作文題目是道路時,我的文章第一句話是「路有很多種」,題目是媽媽時,文章第一句話則是「媽媽有很多種」......以此類推,當時一學期寫四五次六百字的作文就已令人頭痛至極了,沒想到上大學後還要面對每星期交兩千字的新聞稿,不用看學長姐們在臉書上哀嚎遍野的動態,也不用聽他們對這堂課的恐怖評語,我就已經嚇得屁滾尿流了。好在在大一的基礎傳播寫作時,照真老師說寫新聞跟寫作文不一樣,新聞要用語簡扼、淺顯易懂,經過幾次實際採訪、寫稿練習後,我也慢慢開始建立對新聞寫作的信心了,加上天性有點樂觀,所以對喀報的恐懼淡了不少,抱持著「你來一雙就我打一對」的態度;這個暑假想到近在眼前的喀報時,也沒有特別緊張或擔心,唯一的想法是「那就來阿!」;直到在整合數位媒體實作課堂上,三位指導老師站在教室前方,滔滔不絕地解釋著喀報的運作流程時,才驚覺「糟糕!大事不妙!」。
高中開始外宿,沒有了晚餐後與家人一起看新聞的習慣,不但越來越不了解時事,對周遭事物的敏感度也降低不少,應該要盡速恢復這方面的能力,將有助於提供對喀報的寫作靈感。練習完成喀報中九大類目的作品確實可以讓我們多方面嘗試,避免將自己侷限在一個小框框裡,但想到要找到這麼多面向的題材,也不免令我一個頭兩個大,所以現在也開始培養隨時做筆記的習慣,記錄下在課堂、日常對話或各大眾傳播媒體上,接收到的任何有報導價值的消息。
我很喜歡學長姐結合新聞與休閒娛樂的做法,在參觀展覽時,蒐集相關資訊,或者是在旅遊時仔細了解、記錄當地的歷史與風俗民情,將之整理為新聞作品,一來可以舒壓並昇華心靈,二來增長見聞,甚至還能蒐集喀報素材,一舉數得!另外,學長姐也寫了一些稍具批判性的文章,好幾篇也都令人深省,不禁反思社會主流的習慣、價值觀等的適當性,而不是盲目跟從,我很敬佩這些學長姐,期望自己也能自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事件中,點出其盲點,讓自己的報導不只是提供資訊,還能對讀者有一點點的影響力。
接下來一年的喀報生涯裡,我要用心寫出每一篇文章!也希望能順利邀約到各個受訪者!大家加油,老師們辛苦了!
![]() |
記者 林筱娟
我很好動又很吵, 同學說方圓十里之內都聽得到我的聲音; 笑點還很低, 可是這樣才可以每天都開心的大笑; 喜歡辦很多活動, 喜歡參加很多活動, 更喜歡傳科,這裡真是一個美麗的小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