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力榛 2011/09/18
還記得兩年前剛進大一的自己,像個未經社會磨練的小石頭,對於整個媒體的運作完全不熟悉,既使有懷疑過那些報導的真實性,但也往往認為是自己孤陋寡聞。沒想到業界真的會有不誠實的報導產生,難怪許多人對於記者這個行業的評價越來越低。其實我本來沒有想過要接觸大傳方面,一來是因為自己的寫作能力不大好,高中的作文常常被老師東挑西挑的,讓我對於寫作的信心大減。再者則是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不太好,簡單來說就是口拙,尤其在不認識的長輩面前更是如此,所以也讓我對於採訪產生了恐懼。
然而在課堂作業上,一次次的磨練、嘗試,我至少變得比以前堅強有自信了!看著學長姊在喀報這條路上走得如此的艱辛、碎碎念不斷,本來以為換我們接手的那一天還很遙遠,沒想到才剛真正意識過來時,便發現三位老師已經在眼前,為我們投下一顆顆比從學長姐那邊聽來還可怕的震撼彈。除了訓練自己的文筆,以及瞎掰功力外,最可怕的也就是時間壓力吧!班上許多人也聽從學長姐的建議,將周一至周五其中一天空下來,準備作為採訪專用時間呢!其實我挺好奇,到時候交完一周的稿之後的心情會不會依然無法感覺到輕鬆,而是要擔心下一個禮拜要寫什麼呢?如果這樣的話,豈不是整整一年活在心驚膽戰的狀態下。
我只能說「該來的終究還是會來」,不過我覺得系上把電子報這門課排在大三這年,真的是一個相當明智的決策。一直以來,我都認為理論的課真的是既無聊又難懂,講那麼多也就只是紙上談兵罷了!然而到了大二下的時候,我突然懂了。原來從大一到大二這短短兩年之中,每一門課都在潛移默化之中,訓練著我們的思考能力,理論本身的內容似乎已經不是重點了。例如大二下玉佩老師的媒體文化與社會,雖然看了許多艱難的論文,但是卻學會了更進一步去批判我們原本以為理所當然的事情。
除了兩年的理論思考訓練外,也接受了兩年的人生震撼彈,大學比起國中小學,甚至是高中,更像一個小型的社會,接觸到從台灣各地來的朋友,宿舍、打工、社團等等充斥著我們,不斷的充實見聞。這些在歷屆學長姊的作品之中,都可以感受到思考與經驗的重要性,光是把自己大一以前的作品拿出來比對一下,便能知道要寫出有深度、有啟發性的文章並非以前所想的那麼困難!
唉!說這麼多、擔心這麼多也沒有用,有時候人就是需要那麼些壓力,才能夠不斷的挑戰自我、發掘自我的極限,其實自從上完第一次課之後,我腦袋不停地在思考究竟有那些主題能夠讓我去寫深度文章,也開始更仔細去聽周遭的人的對談,希望從許多生活小細節之中找到好的題材,即使沒有好題材,卻也能激發自己去想一些從未仔細思考過的東西,我想這也是還沒開始正式寫喀報的意外收穫吧!期許自己在未來的這一年當中,能夠更加勇於面對挑戰;更加有信心地面對各種難題,相信自己可以迎刃而解的!
![]() |
記者 劉力榛
在下字小饅 長相如同其字,圓的短的 生性害羞,又閉俗 喜愛在高個子之間穿梭的籃球, 喜愛在寢室 洗澡間大聲亂唱歌 喜愛人來瘋 最喜愛的是傳科的大家♥(mu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