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期

梅花鹿 復育又何用?

彰化鹿港、嘉義鹿草、台東鹿野、苗栗鹿場、南投鹿谷……這些以鹿為名的地區,大家多有耳聞,但這些「鹿」都到哪兒去了?

梅花鹿 復育又何用?

記者 沈祐平 報導  2010/12/26

化鹿港、嘉義鹿草、台東鹿野、苗栗鹿場、南投鹿谷……這些以鹿為名的地區,大家多有耳聞,但這些「鹿」都到哪兒去了?

「台灣梅花鹿」是梅花鹿的亞種,其習性和外型為台灣獨有,但自近代漢人移墾後,野生台灣梅花鹿的數量,即在商業利益和民用需求下不斷減少,終於在民國76年,這種在台灣最常見的大型動物,完全絕跡於野外。幸運的是,許多民間養殖業者和臺北市立動物園,都還保留著這項珍貴基因庫,讓「台灣梅花鹿」這個物種始終擁有大量個體存活。但不知該說幸運或不幸呢?正因為有穩定的養殖,梅花鹿即使已經在野外滅絕,仍無法列入保育類動物,可以合法飼養和食用。


梅花鹿是早年原住民的主要生計來源之一。(圖片/翻拍自墾丁梅花鹿展示館) 

這項制度上的缺憾,也導致一個奇怪的光景:墾丁國家公園撥出無數經費,努力繁殖梅花鹿,卻從1984年迄今僅野放百多隻,且沒有穩定的野外族群紀錄;而民間養殖業者卻掌握著技術,大量繁殖梅花鹿,割鹿茸、啖鹿肉、喝鹿酒,或賣給學校機關做「生命教育展示」;更離奇的是,綠島的養殖業者不慎讓梅花鹿溢出,由於牠是外來種,危及原本生態,政府決定採取撲殺的措施。同樣的物種,在台灣有如此「多元」的價值,可謂首例。

囚禁梅花鹿 生命教育?

今年11月,台南縣歸仁國中飼養的母梅花鹿遭到攻擊死亡,其餘鹿隻嚴重受驚。第一時間,媒體輿論一致譴責攝影機所拍下,五名手持棍棒的青年。評論家和立委紛紛替他們冠上「社會教育失敗」、「殘忍冷酷」等名號,並以「惡少」稱之。其後澄清才得知,這五人是想趕走攻擊梅花鹿的野狗,於是許多正義之士,又大表讚揚,歸仁國中校長甚至加封五人為動物親善大使。這則事件是以「動物保育」為出發點探討的,但一窩蜂的社會評論,卻沒有人探討梅花鹿是否適合以活體展示在校園。

  
從野狗的利牙救回,卻也只能救回囚籠裡。(圖片/翻拍自民視新聞網)    

  事實上,歸仁國中已有梅花鹿被野狗咬死的先例,其補救辦法是加裝鐵網,並添購更多梅花鹿,才會醞釀這次事件的發生。狗善於掘洞,且對鹿有天生的敵意,而梅花鹿是非常膽小、神經質的動物,且需要大範圍活動和躲藏空間,觀察歸仁國中倖存梅花鹿的照片,可以從脫毛和萎糜情況清楚得知,牠們的精神狀況並不好,應是長期被學生的吵雜聲和野狗所驚嚇。這樣的「生命教育」,究竟教育了學生什麼呢?

民眾的無知 動物何其無辜

再談綠島,它比鄰台灣,但由於隔著海洋,有其生物獨特性。台灣民眾去綠島,多數是去渡假遊玩,但有些學術單位卻得去殺戮。綠島的外來動物,影響最大的是赤腹松鼠和梅花鹿,東海大學生科系的林楷堯表示,在執行研究時,常需要親手殺死赤腹松鼠。其流程是先設陷阱,抓到後將松鼠的頭以布蓋住,往尾巴用力一拉,將腦幹和脊椎直接拉斷。然後他必須狠心將頭砍下,帶回台灣做年齡層等齒模建檔-如今綠島有約3000隻赤腹松鼠,是由人類為了飼養而帶入的。民眾因為無知而醞釀的巨大後果,時常要由專門單位和動物一起承受。但這份無知必須譴責,因為民眾在媒體影響下,即使訊息放在眼前,也沒有知的慾望。而梅花鹿被撲殺的情形並未外傳,但肯定不比松鼠好上多少。各位能想像交大樹上蹦跳的松鼠,被拉出脊椎,然後變成一大袋血淋淋的松鼠頭嗎?

台灣梅花鹿在1974年就被國際自然生態保育聯盟列為「全球最受威脅鹿種」,並施壓希望能保育,但直到1984年,國家才撥出經費,讓墾丁國家公園執行復育。但在發佈警訊的內,梅花鹿已經滅絕,墾丁最初的梅花鹿來自木柵動物園的20頭,由於基因庫單調,導致梅花鹿的生理問題特別多,但復育的黃金時間已逝,如今只能盡事後的努力。

   
奔向自由的一刻。(圖片/翻拍自墾管處檔案)    

直至今日,墾丁國家公園是台灣唯一從事梅花鹿復育的單位,但梅花鹿展示館中,並無活體梅花鹿存在。原本在瓊麻館(麻繩工業紀念館)的旁邊,有一區野放的林地,但由於遊客過多且工程頻繁,梅花鹿均被轉到社頂部落的復育區。墾丁的復育成果還不錯,根據當地店家表示,野鹿常跑到田裡偷吃菜,而且野鹿比想像更多,只是都遷徙到人所難到達之處了。

只是,在如今的大環境之下,梅花鹿是不被保護,且可以獵殺食用的。在不同的場域,梅花鹿的「價值」也難以斷定。復育,是否徒勞呢?

     
牠曾是一隻奔馳曠野的雄鹿,如今任乾澀的枯毛被遊客撫摸,用存在訴說消逝。(攝影/沈祐平)      

記者 沈祐平
記者 沈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