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氣與音樂 〈彼得與狼〉
稚氣與音樂 〈彼得與狼〉
記者 李安媞 文 2011/09/25
音樂,可以讓我們放鬆。音樂,可以越過文化種族的藩籬,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動。音樂,可以把原本毫不相干的兩個人聯繫起來。音樂,讓我們的人生更加的多采多姿、更加的美好。
大家有聽過〈彼得與狼〉這首曲子嗎?是由俄羅斯音樂家,普羅高菲夫(Sergei Prokofiev)在一九三六年的創作,是一首受兒童劇院委託而作的曲子。他花了不到一個禮拜的時間就把它完成了,甚至還寫了文本。這首童話音樂讓孩子們能透過聽故事的方法認識管弦樂及用不同的樂器來表達各種感覺,也順便培養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它活潑歸活潑但卻具有各種樂器在不同時間出現的層次感。它的另一個特點是音樂和獨白演奏,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欣賞悅耳的音樂又可以聽別人講故事,內容簡單好懂,很快就可以進入故事裡。聽這首曲子時,不妨閉上雙眼,在腦海裡想像整個故事,普羅高菲夫把每種樂器的運用發揮得淋漓盡致。旋律結合文字的述說,讓聽眾可以感覺到各角色的內心活動,就好像整個故事歷歷在目。
〈彼得與狼〉的音樂和旁白(上)(影片來源/YouTube網站)
〈彼得與狼〉的音樂和旁白(下)(影片來源/YouTube網站)
劇情的高潮迭起
隨著〈彼得與狼〉這篇故事的劇情,音樂亦呈現高低起伏。故事中,當小鳥見到鴨子就急著起爭執:「你到底是什麼鳥類啊?竟然不會飛。」鴨子也不甘示弱問到:「如果你不會飛,算什麼鳥類?」就這樣,牠們你一句我一句的吵起來,鴨子不高興得跳到池子哩,小鳥則是在池塘邊跑來跑去。這時的音樂很緊湊,就像小鳥不甘示弱、很激動地到處亂竄。
以及後來彼得要求小鳥在狼的頭頂上亂飛讓他分心,自己到樹旁設下陷阱時,音樂緊湊,呈現緊張氣氛;小鳥調皮地飛過來飛過去,簡直是要把狼氣死了,可以聽得出狼的憤怒。
最後,一群人跟動物們組成一個勝利的隊伍前往動物園。彼得得意地在最前方領著列隊,扛著狼的獵人隨後,押尾的是一個不是很開心的爺爺和貓。小鳥則是驕傲地在大夥的上方宣揚他們英勇的事蹟,被吞掉的鴨子跑到哪去了?牠當然還是在狼的肚子裡呱呱叫。至於牠的下場是什麼,只能請聽眾發揮想像力,自己把故事的結局寫出來。
不同樂器 詮釋不同角色介紹
〈彼得與狼〉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它藉由不同的樂器去呈現故事裡的各個角色,至於什麼樂器適合代表哪一個角色,則是經過精心挑選好的,取決於每個角色不一樣的人格特色:
彼得:他的淘氣、勇敢,透過弦樂(小提琴、中提琴等)活潑、宏亮的音調展現出來。你可以想像得到他昂首闊步的樣子,就像一個無憂無慮的小男孩;
小鳥:長笛不愧是小鳥的樂器版本,它輕脆悅耳的聲音真的跟小鳥嘰嘰喳喳一樣。它的節奏也相當快,跟小鳥急速拍動翅膀飛翔的畫面很搭;
鴨子:音調偏扁低的雙簧管變是鴨子,所以牠聽起來沒有鳥輕盈,比較像隻胖胖腳短短的鴨子、很滑稽;
貓咪:中版旋律的單簧管呈現了貓看到食物時眼睛發亮,心懷不軌地墊著腳步悄悄的匍匐前進;
爺爺:爺爺在故事中一直很煩躁,所以從低音簧沉穩的音調可以感受到他的心情真的很不好。他又是個老人家,動作相當緩慢,每個音節下得很重,就如老人走路行動不便一樣;
野狼:法國號完美詮釋了野狼的可怕,它一出現,音樂令人毛髮直立,可以馬上感受到主角們正面臨危機;
獵人:獵人進場頓時整個氣氛莊嚴了起來。木管樂器代表他們的威嚴,大鼓、定音鼓分別代表槍聲,跟軍人在廣場上秀槍時的場景一樣盛大。
假使本身對樂器沒有什麼研究的人在聽〈彼得與狼〉之前,建議先查一下資料瞭解哪一種樂器代表哪一個人或動物。而且,最好還是去找有包含旁白的版本,不然,真的會分不清楚誰是誰,也不知道內容要述說的是什麼。〈彼得與狼〉老少咸宜,父母親有空的話可以和小孩一同欣賞,可以促進彼此的感情又很讓人心情愉悅。一個人無聊時聽聽也不錯,它很歡樂又有故事性,不像一般的古典樂。你上次真正心無旁鶩地聽古典樂是什麼時候呢?有時間不如聽看看〈彼得與狼〉趁機好好放鬆心情吧。
![]() |
記者 李安媞
嗨~ 我是傳科02的李安媞 平常中文有點障礙又有點小耳背 是個很不好的組合,請見諒啦~ 專長是可以任意打嗝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