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港台差異
淺談港台差異
嚴芷茵 文 2011/10/02
別以為大家都是黃皮膚就是同國的人,只要一開口就知道有分別。大部分中國人講話都用北京腔,台灣有些人講話則有台腔、客家腔,甚至有原住民腔,而港澳人特色就是港腔。港澳人寫書面語,大部分華人都會看得懂,可是廣東話的字就沒有很多人會看得懂。
又以為兩岸的人都以筷子為主要吃飯工具,其實飲食文化卻大相徑庭。第一次到台灣的港澳人大概都會被台灣的交通嚇倒,不是太混亂而是不習慣。
英語中用 靈活多變
台灣有K書、K人;香港有K型、K歌,兩者意思截然不同。其實大部分港澳生都不明其所意,為什麼唸書要叫K書,打人要叫K人?經過網路搜尋找到了大概的答案了。
「以前大家還不會落英文的年代,大多說 啃書、 讀書、背書。後來隨著時代演進,一些沒有特別意義的發語詞,包含中,英,台語 都漸漸融入日常生活之中。K這個字因為屬於重音,跟台語的『幹』,英語的“fuck”類似,都屬於單音節,具有聲調簡短,加強語氣的功能。因此就漸漸為大眾使用。」(資料來源/奇摩知識)而K人則是有字面上的意思,原來它是來自KICK跟KNOCK,意思很淺顯吧!
香港用語K型,是指怪咖的意思,取畸形諧音。因為血型有A、B、O、AB型,故很多港人小時候都會在紀念冊血型那一欄寫K型二字。K歌則指很適合唱的KTV歌曲,「這些歌曲一般旋律慢,較為簡單易唱,音域亦遷就一般人的水平,不會太高或太低。歌詞多以愛情為題,尤其以失戀苦情歌的流行曲為主,為歌唱者提供發洩機會。副歌部分會有很多重覆的地方,讓一般歌唱者更易記住歌詞。」(資料來源/維基百科)陳奕迅的K歌之王便是最好的例子,不管是國語版還是粵語版都紅翻天。
陳奕迅的K歌之王。(影片來源/YouTube)
大家同樣是以K字作動詞、助語詞、名詞,但其表達的意思卻完全不同;兩者皆受其地方所影響,而後面配上不同的字又會變成新的意思、新的詞語。
當菠蘿包遇上鳳梨酥
在香港,不曾看到台式早餐店,卻有台式連鎖飲料店;在台灣,港式飲茶及茶餐廳亦越開越多。香港幾乎找不到類似台式早餐店的店,是因為吃早餐已經有很多不同的選擇。港式飲茶讓人吃得津津樂道,因為選擇多,可以品茗的同時,也可以消磨時間。重點是一天24小時都可以吃得到港式點心,不要以為只有早上才可以去飲茶,其實還有中午、下午、甚至晚上到可以去飲茶,證明港澳人真的很愛飲茶這個文化。
茶餐廳是糅合了香港特色的西式餐飲,茶餐廳在台灣大行其道,應該是台灣沒有賣類似的食物吧!其實人的好奇心都很大,看到不認識的東西,都會很想試一下。譬如叫你不要碰的東西,就偏偏很想要碰。在台灣很少會有看不懂的菜單除非用的是台語或注音,但香港的食物對台灣人來說,大部分都很陌生。例如:碗仔翅(仿魚翅的湯羹)、砵仔糕(以黃糖、粘米粉等造成後,放在一個瓦製的小砵內蒸熟)等等。
茶餐廳力久不衰的美食,菠蘿油。(圖片來源/OpenRice網站)
其實波蘿包和鳳梨酥有個共通點。波蘿在廣東話當中即是鳳梨的意思,然而波蘿包的製作當中完全沒有鳳梨的成分在,就如同鳳梨酥也並不是由鳳梨所製,而是以冬瓜所製一樣,然而這兩種食物皆是分別能夠代表香港與台灣的道地食品之一。到香港旅行一定要吃菠蘿油(菠蘿包加牛油),台灣伴手禮首選也一定有鳳梨酥的份兒。它們兩個應該要早早認識,搞不好還可以來個融合,共同創造一個新的美食。
另一個是台式飲料店在香港發展的蓬勃。香港時下年青人在街上閒逛著的時候,若跑到茶餐廳買一杯飲料外帶是很奇怪的,因為這種事通常是上了年紀的大叔跟阿姨才會做。可是到台式飲料店買,感覺又不一樣,始終是「過江龍」,台式飲料現在已變成一種新的潮流。台式飲料裡面又有不同的料,有珍珠、椰果、仙草等等的,香港很少飲料裡面是會有料的,故促成了飲料店在香港的發展。
不要被嚇倒 習慣就好
繼語言、食物之後,第三個要習慣的就是交通問題。明明是行人交通燈綠燈,不是只有行人通過嗎?為什麼車子也右轉了?不要大驚小怪,因為台灣友人都說,紅綠燈只是參考用的,而且有一些是紅燈右轉的燈號,所以不是闖紅燈。
對此,港澳人都很不習慣,因為從小就被養成行人綠燈不會有車會衝過來,可是在台灣要很小心,因為有一些紅燈是可以右轉的,每一次過馬路都要左看右看、前看後看,因為你永遠不知道車會從哪裡來。
看過最奇怪的是在新竹市光復路口,明明已經有紅綠燈,可是中間還有交通警察管制交通。這個也不算是重點,而是當時是行人燈綠燈,警察卻讓車通行,那紅綠燈的用處何在,只可以說台灣人真的很趕時間。
另外是滿街的機車,在香港很難看到這種機車停泊在路上的境況。一是香港路比較窄,亦沒有機車專用道。二是香港比台灣小,手上只要一張八達通(跟悠遊卡一樣的東西),要到哪裡都不成問題。三是在窄小的路上騎機車,其實很危險,那倒不如開一台汽車,比較安全。
在香港不可能看到的場景。(圖片來源華/華夏經緯網)
所以同學們說那句「習慣就好」真管用,不論什麼情境都可以用這一句。每當你到一個新的地方生活,別要想著跟自己的家比較,嘗試融入他們的生活圈子裡,你會發現其實大家生活習性不一樣,還是可以活得好好的。要記住文化差異不是一個鴻溝,而是一個讓人開拓視野的橋梁。發現台灣,感受不同文化之美。
![]() |
記者 嚴芷茵
大家好 我是KATH,嗆仔、阿唔、歐逆、香港人(下省一千字...) 我是來自香港的村民 來台灣已經第3年 可是對台灣交通還是在狀況外 個人很愛聽台語歌曲 歡迎大家介紹好聽的歌給我 (什麼類型、語言都OK,因為音樂無疆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