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識你的孩子
賞識你的孩子
陳奕儒 文 2011/10/02
一九八零年六月二十九日,一個可愛的小女嬰誕生於世,但上天卻給她開了個大玩笑,迎接她的是一個無聲的世界,因為小女嬰患有先天性的耳聾,無論一旁的父親怎麼喊她,她都沒有回應。這個傷心欲絕的父親是《賞識你的孩子》的作者周弘,小女嬰則是書中的主人翁周婷婷。
本書以作者的角度,帶讀者一起回顧一個父親如何幫助自己的女兒,克服聽障問題,同時啟發他發現一個許多家長本能使用過,卻遺忘的教育方法 ─ 賞識教育。
周弘本來只是個普通的工廠工人,卻因為周婷婷的出生踏上教育的道路。由於女兒婷婷雙耳殘障的關係,被醫生認定唯一的出路只剩聾啞學校。殘酷的事實幾乎壓垮了這個年輕的家庭,太太甚至因此臥病在床。直到他看了一齣日劇《血疑》,劇中的父親就算面對主角的不治之症,依然付出無盡的父愛。深受感動的周弘,決定自己來領導孩子的教育。
我發誓要用自己沸騰的父愛,為亭亭打開有聲世界的路!(圖片來源/奇摩圖庫)
左鄰右舍中就屬你最笨
書中有不少的小故事,都是跟教育有關,有的滿幽默的。像有一對母女走在大街上吃著包子,母親覺得教育的時刻到了,於是她語重心長對女兒說:「我越來越覺得,在左鄰右舍中就屬你最笨」女兒嘴裡的包子差點掉出來。
有的故事相當感人,一個美國人寫了一封信,向他年幼的兒子懺悔,因為他長期把孩子當大人,嚴厲的對待他,直到有一天兒子跑到他書房,甚麼話也沒說只是抱著他,眼裡含著淚,等兒子離開,讓這個美國爸爸馬上懺悔,立誓改掉他吹毛求疵的個性。透過一個個他人的故事,讓讀者了解錯誤的教育方式,有可能導致親子間的不合,甚至扼殺一個幼苗成長的可能。
曾經有對夫妻跑來找作者,希望他可以幫忙指導他們的孩子,那個孩子一臉漠然充滿著仇恨,作者嘗試陪孩子聊天,希望舒緩他內心的壓力,果然孩子這才慢慢解開心頭的鎖,他發出啜泣的聲音,但卻沒掉下一滴淚。經過作者的詢問,原來是父母親怕不打不成器,所以拼命的打孩子,就是希望他好,沒想到卻讓孩子欲哭無淚,甚至怨恨起他的父母。作者感嘆這樣的教育,打算推孩子到人生的哪條路上?
教育就像學走路
賞識教育的主旨在於讓孩子心靈舒展,快樂輕鬆的學習。作者認為應該讓孩子多嘗成功的甜頭,而非失敗的苦頭,因為對於孩子幼小的心靈來說,看到成功的希望,往往才有努力的動機。
作者的女兒有一次在算應用數學,沒想到十題中只作對一題,換作一般家長可能早就擺著臭臉,但作者沒有給予責備反而讚美她很厲害。乍聽之下有些虛偽,但實際上作者在幫助孩子建立信心,給予她女兒成功的想像,讓她有信心挑戰剩下的題目。其實追根究柢這樣的教育的方式,早在父母照顧嬰兒時就使用過,教育就像學走路,沒有人會在嬰兒哇哇學語的時候,罵他為甚麼不好好說話,也不會因為嬰兒走路跌倒,罵他為甚麼這麼笨。大家看到的都是小嬰兒未來成功的姿態,而非現在的失敗,在眾人歡欣鼓舞下,嬰兒總是順利完成他人生第一個的學習。
但曾幾何時,人們都遺忘了這個本能,孩子在學習上的跌倒,渴望父母給予的是鼓舞,換來的卻是不打不成材,越是愛,越是恨,越是打,愛恨交織如何讓孩子有信心在跌倒以後,還有勇氣再爬起來?
六十分就及格
父母親的愛心往往摧殘了孩子,甚麼東西都可以拿來與別人的孩子相比,尤其是成績,考的好固然有獎勵可拿,但考的糟就有皮條討來打。打跟罵常常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甚至還有人繼續流傳到下一代。
日本的教育大師鈴木鎮一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父親。在日本高度競爭的環境,鈴木的父親只要求他每科六十分就可以了,合格的商品就能出場,成績也是一樣,鈴木的父親就是要他善用其餘的時間,自己尋找求知的歡樂。這是很難能可貴的,因為求學的最高目的,不正是培養孩子的求知欲。然而求知欲其實早就被成績取代,畢竟分數是現實的。台灣其實也奉行升學主義,尤其名校大家更是擠得頭破血流,滿街都是招牌橫豎的補習班,所謂名師教的不是怎麼學習,而是教人如何解題,拿高分才是現實生活的生存之道。
作者把自己當成女兒的朋友,有困難跟她一起解決,有挫折陪她一起成長,有錯誤也不吝惜給她批評。賞識教育看起來像是愛的教育,不打不罰不罵,其實賞識教育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如果朋友做錯事,是可以大膽的批評,但是不傷自尊的指點。與其罵孩子做錯事,不如讓他自己知道做錯事。
婷婷因為耳疾的關係,與朋友間玩耍總是比較用力,導致沒有人想跟她玩,作者不想說得太直接讓女兒受傷,於是他說了一個故事,以他自己為例,說他總是粗魯的對待朋友,因為他以為那是愛的象徵,結果搞得最後甚麼朋友都沒有,一個人孤孤獨獨。婷婷馬上接受到父親的提醒,同時也很感激父親沒有當其他人面批評她。孩子不是不能批評,只是不要輕易傷到孩子脆弱的自尊。
說你行 你就行 不行也行
李家同最近在聯合報投了一篇文章,文章的標題是《老師,別低估任何一個孩子》,內容是關於一個孩子學習上有困難,尤其是在數學的學習上,很多人幫助他都沒有成功,直到李教授從最基礎教起,他才開始漸入佳境。但在教導的過程中,李教授發現他其實並不笨,只是欠缺老師耐心的教導。
社會上其實有很多類似的弱勢學生,他們缺少的也許不是智商,而是被賞識。作者說周婷婷讓他體會到,「生命的殘缺」更能襯托出生命的可愛,作者認為教育就是「行」一個字,他認為他女兒「行」,於是把自己奉獻給教育事業,為的就是讓女兒不行也「行」,最後賞識教育也的確成功,周婷婷讀一般學校,還連跳兩級,甚至獲選中國十大女性。周弘給了她不一樣的天空,也為許多父母找到了遺失的教育寶藏。
周婷婷雖然患有殘疾,但是心靈是健全的,反觀在許多傳統的家庭成長的孩子,雖然外表看似健全,內心卻是殘缺的。每個孩子都渴望被賞識,像幼苗渴望陽光、水,如果每個父母都能賞識自己的孩子,或許天下的孩子就是幸福的吧!
![]() |
記者 陳奕儒
恩恩,大家好 我是陳奕儒 別名搖搖 喜歡搖來搖去 恩恩,就這樣 X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