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倒的父愛 難捨的羈絆
打不倒的父愛 難捨的羈絆
曾意倫 文 2011/10/02
《海洋天堂》為李連杰從影以來的全新嘗試,整部電影從頭到尾都沒有武打戲,號稱是李連杰棄武從文的代表作,製作團隊的堅強卡司也令人相當期待。該片由導演薛曉路執導,全片以平淡的劇情去述說一個父親偉大的父愛,並希望能喚起社會對自閉症者的注意與關懷。
為你 直到生命的盡頭
如果說海洋是大福生命中的天堂,那父愛就是大福心靈的天堂。在《海洋天堂》中由李連杰所飾演的王心誠,本來在水族館中工作,並與自閉症〈又稱孤獨症〉的兒子王大福(由文章所飾演)相依為命。王心誠工作時,大福能夠在他最喜歡的水中游泳,兩人的生活雖然簡單卻也還算快樂。但王心誠卻被診斷出罹患肝癌末期,他擔心大福在自己過世後無法好好生活,因此四處尋找可以收容大福的機構,並且訓練大福,希望大福能夠獨立自主生活,他才能放下自己人生中最放不下的包袱。
片頭一開始,是王心誠與大福坐在船上的情景,兩人臉上愉悅的神情與接下來的行為恰恰成了對比,這一開始的小高潮,讓人誤以為影片是以倒敘的手法進行,殊不知這只是為接下來的劇情掀起了序幕,並道出了一位父親的心酸,而王心誠得到癌症,正是這心酸的源頭。
王心誠與大福愉悅的神情與接下來的行為成了明顯的對比,帶出一開始的小高潮。(圖片來源/搜狐娛樂)
因為愛 苦也甘之如飴
父親得到了病症,常是一般電影作為高潮的著墨點,但在《海洋天堂》中,對於父親的肝癌卻是平淡的描述,反而在王心誠教導大福日常生活的事情時著墨很多,突顯出父親為了孩子,甚至連自己的身體也不要了,一心一意地為大福設想以後的生活該如何是好,在王心誠努力尋找社會機構以及教導大福的過程中,顯現出了平淡中的感動。《海洋天堂》沒有高潮迭起的劇情,卻有著深刻的情感。
父親與母親一樣偉大,但母愛常常被人所提及,容易忽略的是父親含蓄而不知如何表達的愛,在這部電影中卻是點出被忽略的父親,並且與母親做了一個對比。有著自閉症的孩子是個沉重的包袱,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扛下這個包袱,大福的母親就是扛不住,所以陪伴大福的人反而是王心誠,但這些父母是熬不出頭的父母,遇上了只能接受,是一種父母親無奈的心聲。導演薛曉路也想藉著這部電影,來鼓勵那些這些父母,希望他們能繼續堅持下去,陪伴著自閉症的孩子們。
王心誠拖著虛弱的身體假扮海龜陪伴大福,希望大福以後將海龜當成他。(圖片來源/搜狐娛樂)
細品平淡中的濃情
片中喜歡在微小的地方做對比,像是一直出現的小狗娃娃,王心誠總是不斷地教導大福要將小狗娃娃放在沙發上,但大福總喜歡將小狗娃娃放在電視上,這些畫面一再地出現,令人感到疑惑,為什麼導演要一再地重複這些畫面。在王心誠與大福分開的那晚,反而是王心誠將小狗娃娃放置在電視上,這個對比顯現出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思念,藉著做出兒子平常常做的事情來抒解思念;到了王心誠過世後,大福才終於學會將小狗娃娃放在沙發上。小狗娃娃的放置處有了三個對比,顯現出了不同的情感,大福最後的學會,也許是意識到再也不會有人教導該如何放置小狗娃娃,因為能撒嬌的那個人已經不在人世。
《海洋天堂》中有許多相當漂亮的海洋景色,伴隨著大福在水中優美的身姿,令人賞心悅目,再搭配上久石讓微微憂愁的音樂,淡淡地流淌在心中,有別於看激烈的動作片,心中是一片寧靜。導演薛曉路只想拍出自閉症者的生活,所以即使《海洋天堂》被嫌棄劇情張力不夠、過於平淡,薛曉路依然堅持著自己的想法,劇中一些細節的刻畫,並從日常生活下手切入,有時更使觀眾產生共鳴,但有些能深入探討的地方,卻點到而止,像是大福這種年紀的自閉症者,社會機構與政府並沒有完善的收容計畫,現實生活中這些自閉症者的處境可能就像大福的處境一樣尷尬,也許導演是想留點空間給觀眾做更深入的省思。
大福優美的泳技與漂亮的海洋場景,是《海洋天堂》的兩大特色。(圖片來源/搜狐娛樂)
大福與玲玲〈由桂綸鎂飾演〉的對手戲是最令人期待的地方,玲玲是大福在片中第一個同輩的朋友,留下許多想像給觀眾,但兩人最後的關係似乎處理得有些倉促。本來以為大福會與玲玲擦出不同的火花,但是這部電影並非童話,無法天真地以幸福快樂作為結局,所以結尾這樣的處理方式,還是可以令人接受,但是玲玲能與大福如此快速地友好相處,似乎有些不合理,畢竟一般人第一次接觸到自閉症的孩子,彼此還是有些隔離存在,即使玲玲的角色設定是個孤兒,非常渴求朋友,兩人的關係進展依然過於快速。
玲玲與大福的關係,令觀眾好奇能夠進展到哪一步。(圖片來源/搜狐娛樂)
給他魚吃 不如教他如何釣魚
王心誠細心教導大福日常生活的一切,是整部電影中最感人的地方,可以深深地看出一個父親對兒子是如何地設想、為他做打算,並想盡辦法使兒子能夠將日常生活的事情學起來,這些事情對平常人來說根本就是簡單至極,但大福活到了二十二歲,依然無法學成,更讓人體悟到自閉症者的生活不易。
在大福二十二歲的生命中,王心誠其實可以一步一步地慢慢教導大福學習這些東西,卻在得知自己罹患癌症後才開始訓練大福,這像是一種對孩子致命的溺愛,因為相信著自己還能夠照顧大福,所以只要大福基本的常識能夠學會就心滿意足,但在得知病情噩耗時,開始著急了起來,因為孩子永遠不可能活在父母的羽翼下,這種著急顯現在王心誠教導大福的過程中,只要大福學不好,王心誠就會氣急敗壞,是氣自己沒有及早準備,也是種懊悔。
誤會 是因為不了解
這部電影能讓人更認識自閉症者的情形,其實他們只是不太善於溝通,溝通能力差,又常固執於做著同樣的事情。但自閉症者也有屬於自己的才能,像是大福優美的泳技,以及對整齊的堅持。電影除了增加大眾對他們的認識,也希望社會能關懷他們,他們不是什麼奇怪的人,他們只是喜歡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海洋天堂》讓人見到他們的純真與可愛之處。
《海洋天堂》除了點出這些問題,在上映的同時並與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合作,推出海洋天堂計劃,只要觀眾買一張《海洋天堂》電影票,威視電影就會捐一塊錢,籌募「職能訓練」計畫經費,幫助自閉症者。李連杰更是以身作則,以人民幣1元的酬勞演出《海洋天堂》,希望觀眾在認識自閉症者的同時,也能伸出對這些孩子們的援手。
在預告片的最後點出海洋天堂計畫,希望社會能夠關懷這些自閉症者。(影片來源/YouTube)
![]() |
記者 曾意倫
喜歡靜靜地坐著,細細觀看週遭人們的神態; 喜歡發發呆,使自己放空清明; 喜歡閱讀故事,品味故事中的世界, 並尋找著自己的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