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期

藺草心 編織多少人生歲月

有多少人還記得興盛一時的大甲藺草?有多少人還記得那些付出青春歲月的編織婦女?這是一種傳統的技藝,也是一種心靈的託付,藺草編織陪伴著許陳真度過大半輩子,在逐漸凋零的藺草產業中,編織出屬於自己的故事。

藺草心 編織多少人生歲月

記者 曾意倫 報導  2011/10/16

走進苗栗縣苑裡鎮的一條小巷子裡,其中的一戶人家門前曬著好幾把扇子狀的乾藺草,黃褐色的乾藺草,散發出傳統的香氣,沉澱著藺草編織者一生的歲月。跨越過藺草,從門口望進,在幽暗的光線中,許陳真正努力地編織藺草名片夾,右腳大姆指勾著一根藺草,彎著腰坐在小板凳上,同時雙手不斷翻飛,一個古樸的名片夾就在許陳真老練的手法下逐漸成形。

許陳真在編織藺草名片夾
許陳真正彎著腰,並用腳勾住一根藺草固定名片夾,雙手翻飛地編織作品。(照片來源/曾意倫攝)


七歲開始 編出一手好技藝

苑裡可說是藺草的故鄉,早期的苑裡婦女們幾乎都靠編織藺草以貼補家用,許陳真即在這種環境中長大,因為家中貧困,七歲就開始隨著母親與姐妹們編織藺草,從此與藺草密不可分。許陳真小時候還不會編織花紋,因此都是做大件沒有花紋的草蓆,如果編得慢一點,就會被後面編織的人催趕。長大後會編的東西與樣式越來越多,只要收購者要求編什麼,許陳真就會努力達到要求,而且絕不馬虎地完成作品,也因為對作品的要求,收購者只要看到是許陳真的作品,往往都會多給一點錢。許陳真嘆了一口氣說:「這些東西日本人很愛,每次都只能趕趕趕,因為需求太大了,每次都做得要死要活,完全不得閒。」

後來許陳真嫁到通霄,依然需要編織藺草貼補家用,因為許多人都在編織,許陳真也看了許多不同的作品,她緩緩地說著對藺草編織的看法:「通霄那邊白沙屯的人編得可好了,比大甲那邊編得還要精緻漂亮。」許陳真後來與家人又搬回苑裡,到現在已在苑裡住了將近三十六年。若在苑裡街頭詢問藺草編織者,街坊鄰居就會馬上指出許陳真的家,笑著說:「找他們家就對啦!阿婆的手藝好得沒話說!」帽蓆行的老闆娘也表示,現在藺草產業已經沒落,會編織藺草的人越來越少,這附近做得最好的就是許陳真,可見許陳真的技藝在街坊中是相當出名的。

藺草曝曬
陽光的曝曬會影響藺草的品質,藺草曝曬過後需要再經過幾道手續才能進行編織。(照片來源/曾意倫攝)


子孫成龍成鳳 鄰里和睦

靠著藺草編織補貼家用,許陳真一點一滴地把孩子們拉拔長大,栽培著孩子們,許陳真得意地說:「我也知道大學是什麼呢!我的孩子們學歷也不低!」她指著照片上的人,一一地說著這個兒子如何,在哪裡做什麼,這個孫女現在又在哪裡念書;有的當了醫生,有的做了警察,雖然現在孩子們都不在身邊,有的甚至在國外,但看著孩子們的笑容,她心中感到相當滿足,許陳真指著家中大塊且有質感的木桌、木椅,開心地說:「這些都是他們買給我的喔!」

許陳真總覺得自己老了,因此也不太喜歡出門,以前還能去國外玩,現在都不行了,只有在需要買菜的時候才會出門。即使孩子們勸她要多外出走走,她還是不太願意出門,整天坐在小板凳上編織藺草。許陳真說:「老囉!出門太多不方便了,倒不如不要出門。」許陳真與鄰居的關係也相當融洽,她指了指鄰居剛剛拿來送給她的食物,覺得這些鄰居真的對她很好,常常送食物來,每次都不知道該如何回報他們,只好送一些自己做的東西,許陳真笑著:「現在做的這些東西,有一些都是要拿去送人的,那個帽子別針很多人都喜歡。」

小錢包與帽子小別針
小錢包結實耐用,帽子小別針則是小巧可愛,許陳真的作品獲得相當多人的喜愛。(照片來源/曾意倫攝)


藺草編織學問多

拿著前幾天才剛做好的名片夾,蹣跚地走到門口,將名片夾放在小椅子上曬太陽,還順便調整乾藺草曝曬的位置。許陳真說藺草作品需要常常曝曬,才不會發霉,她還表示編織藺草真的很辛苦,要不然她的腰也不會彎得這麼嚴重,這是長期彎腰做藺草編織的結果。而且做藺草要非常細心,一根乾藺草要依草的粗細用針剖成好幾根,若一個不小心剖成粗細不一的藺草絲,做出來的成品就會不好看,條紋會不整齊,這是需要經驗的累積;在編織的時候,除了要壓對草才能編得出作品,還要時時注意有沒有拉緊藺草,不然做出來的作品,只會鬆鬆垮垮的,一點也不結實。

雖然年齡大了,但許陳真的視力還是很好,並沒有一般老人常有的眼睛毛病,在編織的過程中都沒有抓錯草。而且即使到現在,許陳真依然對自己要求很高,只要發現有壓不緊或藺草絲粗細不一時,就會拆掉編織好的地方重做。她拿出從小就在身邊的尺比畫著說:「以前都拿尺來量粗細,越細的就能賣越高的價錢。」許陳真還提到有很多人問她會做幾種樣式的藺草作品,因為從小到大做得太多,已經記不清到底會幾種,只要有人指定要什麼花樣,她就做得出來,樣式花紋都已存在她的心中,得意的笑容展現了對自己技藝的驕傲。


 許陳真正在編織藺草名片夾,從編織的速度中可看出許陳真手法相當老練。(影片來源/曾意倫攝)

曾經有個豐原人想請許陳真幫忙做作品,但因為當時許陳真實在太忙了,只好回絕,沒想到這個人轉而請許陳真教他編織藺草的技藝。但藺草編織並不是如此容易就能學得,需要很多年的學習並且要很有耐心、細心才可能學會,這個豐原人最後還是沒有學成。許陳真也曾受邀到新竹市盤石高中示範藺草編織的技藝,更曾獲得第二屆愛藺工藝獎欣賞工藝類的第三名,她謙虛地說:「做這個我不會臭屁啦!」顯現出許陳真可愛的一面。

許陳真現在其實並不缺錢,但要她放下從小做到大的藺草編織,她就覺得心裡發慌,不知道要做什麼,所以現在依然編織著藺草作品。許陳真也有著自己的堅持,現在許多人都追求創新,但她只做傳統的藺草編織,這樣的堅持體現在作品上,每一個作品都是許陳真的心意,即使一個名片夾才賣一百五十元,但這種傳統技藝卻是無價。

名片夾
一個一百五十元的名片夾,需要花費許陳真一整天的時間來完成,
但這種傳統技藝卻是無價。(照片來源/曾意倫攝)

這些作品也不是誰都能買,許陳真並不願意賣給那些眼中只有利益的人,這些人只會顧著他們的利益,並不會善待藺草編織者。她說:「什麼樣的人我都見過,什麼樣的工作我也都做過。這個人如果跟我說過話,我就知道這個人的個性了。」因此她選擇將這些作品賣給尊重她的人,讓這些作品依然美好,而不會蒙上利益的灰塵。雖然現在藺草編織技藝逐漸凋零,但許陳真說:「這些東西沒什麼人要學了,早晚都會消失,但也沒什麼好擔心的,因為只要我活著,就會一直做下去,我死後的事為什麼還要煩惱呢?」許陳真抬頭笑了笑,繼續編織著手中的名片夾,彷彿在編織著自己的人生。

記者 曾意倫
喜歡靜靜地坐著,細細觀看週遭人們的神態; 喜歡發發呆,使自己放空清明; 喜歡閱讀故事,品味故事中的世界, 並尋找著自己的世界。  
記者 曾意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