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期

獵人足跡 泰雅風情

現代科技發達的今日,仍有許多純樸的原住民們,運用老祖先傳承下來的技術,在山上過著傳統而清靜的生活。現在,請卸下所有文明的包袱,到鹿場部落來一場真真實實的獵人之旅吧!

獵人足跡 泰雅風情

記者 林儀 報導  2011/10/16

位於苗栗縣南庄鄉山區的鹿場部落,住著一群熱情而純樸的泰雅族人,他們運用老祖先傳承下來、最原始的技藝,過著遠離都市喧囂吵雜的生活。由於地勢較高(海拔約一千公尺),一般觀光客較少造訪這裡,雖然知名度不如熱鬧的南庄老街,但部落舊有的生活模式,也因此得以保存較完善。他們很努力地運用有限的管道,嘗試推廣泰雅文化,讓其他族群的人,有機會深入體驗、了解他們的生活。

現在,請卸下所有的包袱,來一場真真實實的獵人之旅,試圖跟著他們的足跡,找尋正漸漸被文明侵蝕的原住民傳統文化。 


泰雅族人伊汎(iban taymu)表示,族裡的男人從小就被訓練當獵人、女人則是學習織布。他身上的這件背心就是妻子做給他的。(照片來源/林儀攝)

 

 
神仙谷瀑布,泰雅族語稱「Kin bow Nay」,因為過去是族人安葬死者的聖地,又稱「死亡谷」。
(照片來源/林儀攝)

 


沿著石門步道再向上走,那一片蓊鬱的山林,就是現在熱映中的電影《賽德克‧巴萊》的拍攝場景。
(照片來源/林儀攝)

 


泰雅族的「鹿場部落」,是因為數百年前常有野鹿到村裡覓食而定名。目前族人大部分居住在山腳下的東江新村,主要以種植果樹、經營民宿維生。右圖為泰雅族人辦各種祭典所使用的「圓場」。
(照片來源/林儀攝)  

 


泰雅族獵人們會運用獵刀(左上圖)和各種陷阱工具(左下圖)來捕捉獵物。
右圖是伊汎運用竹子、樹枝、繩線,製作抓竹雞的陷阱。(照片來源/林儀攝) 

 


一個好的獵人不僅要會運用陷阱狩獵,也要會辨認山中的各種植物、知道怎麼運用。有些植物有毒、有些可以製作成工具、有些甚至可以食用。(照片來源/林儀攝)

 


泰雅族婦女從小開始織布,左圖是伊汎的大姐阿茉依‧代依木,多年來她自己摸索,整間民宿隨處可見她精細的成品。右圖是泰雅族勇士的服裝。 (照片來源/林儀攝)

另外,「回娘家」儀式,是泰雅族與賽夏族獨有的文化,每逢儀式舉辦時,族人就會殺一頭完整的山豬來慶祝。在族裡,回娘家文化會有三種狀況,一種是孩子小時候如果很難養,就會將他們的「姓」過戶給別人家,等到長大後再把名字改回來,改回原姓的日子就叫做回娘家;另一種如果母親是寡婦,也會將小孩過戶給別的人家;第三種是小孩住在村落外打拼,長大後回到部落,也會舉行回娘家的儀式。

 
 族人會先切一小塊肉下來祭拜祖靈,再進行大肉塊的分割,這也是大家最期待的時刻。
(照片來源/林儀攝)

 


在泰雅族的分享制度下,他們將肉切割分裝,送給親友和鄰居。族人也會不斷向大家敬酒,他們告訴外來的朋友,要一口氣喝到底,因為這是「祝福的酒」。(照片來源/林儀攝)

 

 
這群微醺的泰雅族人,總是熱情而驕傲地重複說著:「這是我們的文化!」(照片來源/林儀攝)

記者 林儀
我是林儀,一個道道地地來自風城的孩子。 喜歡尋找有故事的東西,然後試著用文字記錄下來 其他關於我的一切,希望能用這一年的喀報生涯真實地呈現:D
記者 林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