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TAIWAN
OPEN TAIWAN
記者 胡哲揚 文 2011/10/16
我們沈默,因為土地要我們懂得謙卑。
我們吟唱,因為真正榮耀過土地的人們鮮少為自己說話。
——《OPEN TAIWAN》
在充斥著各式各樣通俗音樂的台灣歌壇中,2011年的九月底,出現了一張不一樣的唱片。繼2010年的台北市長選舉期間發行《Open Taipei》之後,由蘇貞昌創立的超越文創基金會在今年再次推出新專輯《Open Taiwan》。經過了一年的大起大落,蘇貞昌的超越文創基金會發行了這張專輯,期望能凝聚這片土地上所有人的共識,也希望能用音樂串起台灣人的心。聽眾藉由這些作品,就如同穿梭在時空當中,遇見不同族群、跨越不同世代、聆聽不同的聲音。
前行政院長蘇貞昌。(圖片來源/蘇貞昌官方網站)
OPEN TAIPEI
2010年的台北市長選舉期間,蘇貞昌與他的團隊推出了第一張競選專輯《Open Taipei》。製作團隊對這張專輯也十分用心,不僅請來第一位入圍葛萊美獎的華人設計師蕭青陽打造專輯封面,再加上與不同風格的音樂團隊合作,終於製作出這張相當有水準的音樂作品。與以往的競選歌曲相比之下,這專輯不同之處在於:大家都知道這是蘇貞昌所推出的競選專輯。然而不論翻開內頁,還是連上網路看歌曲MV,裡面除了偶爾浮現的「台北超越台北」以及內頁所出現的蘇貞昌圖像之外,幾乎沒有多餘的選舉廣告。
再論專輯之中的十一首歌曲,這張創作以台北為題材,以Rap、流行、抒情、中文、客語等等,多樣的語言與曲風,跨越了種族、語言之間的鴻溝,讓人感受到台北的多元性。這幾首歌以音樂記錄了台北的點點滴滴,有溫柔的抒情歌,也有快節奏的饒舌;從大家都聽得懂的中文,到優美的客家歌曲。儘管這是張為了選舉而發行的專輯,但更深一層的涵義,其實是為了喚起更多人對台北的認識,甚至能使人再進一步去思考:到底我住的是個怎麼樣的地方?
然而,許多參與製作《Open Taipei》的音樂人因為經紀合約或唱片公司的規定,只能以暱稱進行填詞、作曲及演唱,例如化身成「CEO樂團」的董事長樂團,以及暱稱為「吱吱」的饒舌歌手大支即是二例。也因為如此,在這樣的氛圍下聽著這些音樂,似乎多少有種惋惜。儘管如此,撇開這些紛紛擾擾、政治味濃厚的話題,若以純音樂或是身為台北人的角度欣賞這些曲子,並好好地感受一下當中的意境,其實會感受到許多衝擊。細聽之後,或許也會令人不禁思考:台北會有怎麼樣的未來?此外,也希望聽眾能感受到專輯中對於台北未來的理想與抱負。
專輯《Open Taipei》的封面。(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OPEN TAIWAN
儘管離2012年初的總統大選還有三個多月,但這一場攸關台灣未來走向的選戰,現在就已打得沸沸揚揚。繼去年推出《Open Taipei》之後,蘇貞昌與其團隊在今年九月底發行了《Open Taiwan》,其意圖若說是為了選戰也無可厚非。然而,兩相對比之下,《Open Taipei》很明顯的是為了選戰,但是《Open Taiwan》卻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涵,那就是尋找屬於台灣的正港聲音。其次,儘管屢次在選戰中失利,蘇貞昌仍以行動支持文創產業,並替台灣樂壇尋找獨立發聲的機會,而這兩張專輯就是最佳代表,
與現今情歌當道的台灣樂壇對照,《Open Taiwan》可說是異軍突起,因為蘇貞昌抱持著以往尊重創作的態度,且不與過去的競選歌曲一樣走悲情的訴求,而是採取了以一個區域的文化創作來凝聚更多人的共識,因此獲得了相當程度上的成功,在博客來網路書店的預購成績中,甚至一度超越了王力宏的新專輯。除此之外,這次的創作人與歌手們不再使用暱稱,讓聽者能放下心中的那點疙瘩,進而更能夠完整地欣賞這些歌曲。
在專輯的曲目中,也相當多樣化,語言上有中文、台語、客語以及原住民歌曲,除了抒情、饒舌的風格,還多了歌仔戲以及兒童和聲。這些參與製作的歌手們,跨越了老、中、青三代,從年輕人幾乎沒聽過的民謠大師朱丁順,到抗癌成功的金鐘歌王楊烈,乃至於文字尖銳諷刺的饒舌歌手大支,從年齡、語言、曲風,都希望傳達出包容開放的意涵。歌曲的內容以土地為基礎,除了喚醒台灣人的認同之外,更希望大家能愛惜這片土地。
第一首〈水果共和國〉以台語演唱,如此富有鄉土味,或許會讓更多人有親切感;中間夾雜著電子舞曲,也能兼顧流行樂的風格。歌詞更大聲唱出了台灣被譽為水果王國的原因——因為有良好的地理環境,再加上優秀的改良技術,台灣才能擁有現在多樣化的水果品種,也因此才有了水果王國的美稱。同時,這首歌不僅希望台灣的水果能多元化,也期盼台灣人能有多元、包容與開放的觀點與心胸。
歌曲〈水果共和國〉的MV。(影片來源/YouTube)
原住民歌手安歆澐演唱的〈希望〉以及舒米恩的〈衷心〉兩曲,都以優美的歌聲展現出他們對土地的感情。不論是快節奏的曲風或是慢步調的歌聲,都讓人掃盡煩惱。也讓人期許:不論時代的改變,不論多少的歷練,希望我們都不會改變對土地的熱愛與珍惜。
在整張專輯中相對突兀的〈台灣之光〉由大支跟懂伯填詞及演唱,並以經典老歌〈黃昏的故鄉〉開頭,除了向老歌手致敬,也帶出了整首歌的氣氛。此外,大支在《Open Taiwan》與上一張的《Open Taipei》中,都帶有濃厚的感情,若聽眾已習慣了大支以往的
〈後生,轟動世界〉的歌名十分有震撼力,也能順利吸引聽眾的好奇心。民謠大師朱丁順富有感情的起頭,再加上後段有客語、台語、中文的夾雜,無非是希望獲取跨族群的認同。此外,這首歌也有流行樂的曲風,這也是為獲得年輕族群而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這首歌也令人反思:現今的年輕族群,對自己的認同到底是如何?為何本土歌手的歌曲中,時常會圍繞著「認同」議題在打轉?
專輯《Open Taiwan》的封面(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認同
「I'm from Taiwan,很驕傲,認同自己很重要。」董事長樂團在歌曲〈Coming home〉中,一語道破了台灣人所缺乏的自我認同。或許是許多人總有「外國月亮比較圓」的迷思,因此歌詞中才要如此呼籲,希望台灣人不要忘記刻苦耐勞的精神,此外,也要認真打拼,就像接下來的歌詞說的:「用咱的雙手轉來寫歷史,咱會贏全世界都會知。」就如同曾雅妮、林義傑、王建民,這些人不僅身為台灣之光,他們的例子也告訴了我們:只要努力不懈,最終能讓世界認識台灣。
整張專輯聽下來,其實可以很深刻地感覺到蘇貞昌對於土地、族群以及認同的強烈訴求。與歌壇的天王天后相比,在《Open Taiwan》中的音樂人或許默默無聞,但他們同樣擁有技巧與實力;最重要的是,他們不為賺大錢,而是用行動、創作,讓大家聽到了他們對於台灣的期待與理想。
超越語言/超越世代/連結城與鄉/連結山與海
——《OPEN TAIWAN》
![]() |
記者 胡哲揚
大家好! 我是傳科02學生胡哲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