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期

樹的歸宿 老樹媽媽謝粉玉

苗栗縣大湖鄉有一個奮力保護老樹近三十年的「老樹媽媽」謝粉玉,她不惜耗盡家財進行移植樹木的工作,並成立「十呆環境保護基金會」,為老樹盡心盡力。

樹的歸宿 老樹媽媽謝粉玉

記者 林筱娟 報導  2011/10/23

在苗栗縣大湖鄉,住著一個奮力保護老樹近三十年的「老樹媽媽」謝粉玉,即使一路走來碰到許多困境,甚至不惜耗盡家財又借貸五千萬打不倒她拯救老樹的決心。除了四處宣導,她也買地進行移植樹木的工作,並成立「十呆環境保護基金會」,期待有朝一日能打造一座「老樹公園」。


台視節目《台灣憨孩子》採訪謝粉玉片段。(影片來源/YouTube,林筱娟後製)


看看國外 再看看台灣

民國70年代,謝粉玉面臨丈夫與長輩過世的打擊,於是決定出國散心。在幾趟旅途中,她發現不論是歐洲、日本等先進國家,或是大陸、東南亞等開發中國家的樹木,都是又大又茂盛,同行的友人們也對外國的環境和樹木讚譽有加。但說到台灣時,卻覺得這個不好、那個不好,加上遇到愛國的領隊,與她們分享自己遊歷多國後的心得,認為台灣的文化、歷史文物沒有被妥善地保存。謝粉玉說:「那時候是去散心的,腦袋空空,新觀念就進來了。」旅行中的種種不斷對謝粉玉的思想造成衝擊,並覺得自己應該為台灣做些什麼,幫台灣積功德,也讓台灣變得更好。

回國後,謝粉玉開始構思保護老樹的計畫,她說:「老樹看過我們好幾代以前的祖先,也看了我們,以後也可能會看到我們的子孫!樹是很厲害的,怎麼能說砍就砍?」那時候,她認為提倡愛護老樹不會是一項困難的工作,畢竟有很多人祭拜老樹,並相信樹木是有靈性的。此外,謝粉玉相信連鎖效應的力量很大,她如果能影響十個人,這十個人就可以再影響一百個人,她笑說:「不知道是不是被樹神抓到了,我一直覺得這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啊!」


謝粉玉拯救老樹至今已三十個年頭。(照片來源/老樹媽媽Facebook)


道德存款簿 儲蓄或支出

謝粉玉開始嘗試說服握有老樹生殺大權的政府官員,希望他們開闢道路時,能將樹木留在道路兩旁或分隔島上,萬一真的行不通,則把樹移植到其他地方,千萬不要說砍就砍,畢竟文化及天然資產是所有公民的財產。此外,她主張人文與自然要走在政治前頭,再去影響影響政府的決策;但台灣卻是政治帶領文化,導致許多樹木為了成就現代建設而倒地。她說:「什麼都沒有了,下一代人要看什麼?」可惜事與願違,執政者在乎的是大量的選舉票源,而謝粉玉只是個普通老百姓,沒有權勢也沒有靠山。她說:「這麼多年來讓我最痛的事,就是政府無法溝通,他們拿到權力就為所欲為。」

在客家人的觀念裡,能擔任官職是因為祖先有德,身為客家人的謝粉玉把這個概念解讀成「道德存款簿」,祖先累積功德給後人,究竟是要繼續儲存功德或是將這些儲蓄消耗殆盡,都取決於後代子孫。就以苗栗徵收大埔稻田事件為例,政府派怪手蹂躪尚未成熟的稻田,就是在花費道德存款簿裡的餘額;「同樣地,為了建設而任意砍伐樹木,也是件逆天的事。」謝粉玉說。


謝粉玉對樹木的保護措施毫不馬虎,將移植過程對其造成的
傷害降到最低。(照片來源/老樹媽媽Facebook)


為老樹散盡家財

民國92年,對政府失望的謝粉玉索性結束原本經營的店面,全心投入拯救老樹的工作,靠自己的力量去影響更多人,她說:「我的生活很簡單,吃一餐過一餐,我也不愛穿漂亮的衣服,連頭髮都剪短了,不用花錢整理。」從此之後,她四處推廣、演講,卻不求任何報酬,同時也不停地移植各地即將被砍伐的樹木,甚至向銀行借貸五千萬,以安置這些老樹。在兒女就學期間,除了基本的生活費與教育費外,不能買許多新衣服穿,假日也沒有錢到處遊玩,長大進入社會賺錢,也要拿回來貼補家用。在傳統客家觀念中,女性不適合拋頭露面,更何況是傾家蕩產又背負沉重的債務!謝粉玉為此受到不少閒言閒語的攻擊,但她不後悔:「雖然以前不知道會那麼困難,但都踏進來了,我可以散盡家財去做這件事。」

除了演講不收車馬費,謝粉玉外出宣導時還必須自掏腰包請人幫忙為樹澆水,但她仍把握每一個推廣的機會,從幼稚園到公司行號都是她的宣導對象,除了用心準備每一場演講,有時還會帶著自製的客家粄和演說對象分享。雖然難免會遇到對「愛護老樹」這個議題興趣缺缺的聽眾,在座位上講話、睡覺等,令她洩氣,但她了解說服他人的重要性,「我只要說服其中一個人,可能就可以救一百棵樹。」


移植樹木需請來吊車、怪手等大型機械,一次工程的費用至少三萬元。(照片來源/老樹媽媽Facebook)


十呆基金會 呆一點也無妨

謝粉玉的努力感動了許多人,她和其他九名志工於今(2011)年3月6日成立「十呆環境保護基金會」,共同為老樹努力,希望成立一座老樹公園,她表示:「我年紀大了,所以要成立一個基金會,把這些責任傳承下去。」「十呆」這個名稱是將「古木」兩字拆解並重新組合而得;還包含「十個呆子」的意思,謝粉玉笑說:「我是大呆、頭呆!頭腦不用太清楚,太清楚就不會來做這些事了,呆一點沒有什麼不好。」

自37歲起投入拯救老樹的工作,目前66歲的謝粉玉,希望能在70歲前完成一座「老樹公園」,並由十呆環境保護基金會負責管理,她常在心中規劃要將哪些樹種在入口、哪些種在走道兩旁,也期待早日達成這個願望。她還說:「我要建一個會說話的樹公園。」她希望能在老樹公園說明這些樹的由來及故事,藉此將文化及歷史傳承下去。

近幾年,看著台灣都市化程度越來越高,謝粉玉發現老樹公園的新價值,她認為住在高樓大廈中的都市人,也許會想要一個種樹的空間,卻苦於沒有多餘的金錢買地栽種;此時,老樹公園就能產生作用,提供一個認養平台,也讓認養者有一個休息、放鬆的場所。


十呆環境保護基金會的名稱是經由拆解「古木」兩字,並重新組合而得。(圖片來源/林筱娟製)

謝粉玉原本以為,只要三年的時間,就能在人口不多的台灣推動保護老樹的觀念,沒想到經過了三十年都還沒成功,但她仍會繼續堅持下去:「都走到這了,我不會回頭了。」期望她的理念能早日深植在大家心中,和樹木一起永垂不朽。

 

記者 林筱娟
我很好動又很吵, 同學說方圓十里之內都聽得到我的聲音; 笑點還很低, 可是這樣才可以每天都開心的大笑; 喜歡辦很多活動, 喜歡參加很多活動, 更喜歡傳科,這裡真是一個美麗的小世界。      
記者 林筱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