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期

奧妙人聲  挑逗你的耳

知名德國人聲樂團Tonalrausch,今年再度來台參加國際賽並進行巡迴演出,其音樂會曲風多變,高潮迭起,為台灣藝術界注入一筆新氣象。

奧妙人聲  挑逗你的耳

記者 劉玉蘋 文  2011/10/23

咦?這是人聲還是樂器聲?是真的鳥叫聲嗎?
 

Tonalrausch 視覺與聽覺的饗宴

以A Cappella聞名,德國人聲樂團Tonalrausch今年再度來台,參加台灣國際重唱藝術節,並到各地進行巡迴演出。Tonalrausch雖然才成軍四年,卻已包辦國際現代A Cappella大賽2007年銀牌、2008年流行組與爵士組金牌以及2009年台灣國際賽冠軍,成績相當亮眼。

國立交通大學這次也邀請Tonalrausch到校演出,並在表演當天的下午舉辦【瘋.人聲】演講,由台灣合唱音樂中心執行長朱元雷主講,為晚上的表演做前導。Tonalrausch也在演講最後到場獻唱兩曲,旋律引人入勝,台下觀眾聽得如癡如醉。

Tonalrausch由兩男三女組成,分別是兩名女高音,兩名男高音,以及一個倍低音兼人聲打擊。有別於一般的編制,該樂團沒有固定的主唱,在人聲搭配的自由度非常高,可依各個曲風的不同,運用男聲女聲交錯以展現不同的意境與情緒。


Tonalrausch成員,由左至右為男高音Friedrich Rau、女高音Alexandra Gruber、男高音Gabriel Fuhrmann、女高音Diana Labrenz、倍低音兼人聲打擊Daniel Brake。(圖片來源/Tonalrausch德文官網)

〈Waterfalls〉以成熟女聲代表母親的角色,告訴孩子在追求自我時,不要忘記自己所堅持的,勿隨波逐流。〈Bennis's From Heaven〉則以輕快男聲為主唱,如吟遊詩人般地唱述一個來自上天的嬰兒的故事。整場音樂會中,曲風多變,兼具R&B、POP、民俗等元素,Tonalrausch甚至將這些元素與中文曲融合,帶來膾炙人口的〈秋蟬〉,贏得觀眾共鳴。

聲音的模仿也是A Cappella的一大特色,最常見的角色是倍低音或人聲打擊,即是模仿Bass和鼓的聲音。當然也有模仿其他樂器,如提琴、二胡等,就連鳥聲都能模仿地栩栩如生。〈Wenn ich ein Voglein war〉形容一個男子想變成一隻鳥追求心儀的人,但他最終發現這是不可能的,Tonalrausch利用鳥聲帶領觀眾進入渴望飛翔的意境。


Tonalrausch將〈秋蟬〉改編成A Cappella版本,聽來新穎有趣,別有一番風味。(影片來源/YouTube)
 

從A Cappella聽Tonalrausch

A Cappella為義大利語,意為「在教堂裡的聲音」,與傳統合唱團的編制有所不同。傳統合唱團組成至少十人以上,有指定指揮;表演時,表演者的眼神都要專注在指揮一個人身上,通常也不會有太多的肢體動作。A Cappella則比較自由,沒有指揮,表演者之間必須建立良好的默契。此外,A Cappella注重舞台整體效果,表演者需與觀眾的眼神交會,甚至會在表演中安排許多互動。如Tonalrausch運用肢體的前進、後退,配合聲音的高地起伏以及編排走位以呈現歌曲意境,讓觀眾同時擁有視覺上的饗宴。

人就像樂器,在演奏前也必須定音,A Cappella是利用「音叉」定音。Tonalrausch即以擔任倍低音兼人聲打擊的Daniel Brake為定音的角色,有時也會在演唱前負責下拍。當然,在整曲的演唱過程中,表演者一定得掌握音準,如果音感不好,音準跑掉,就失去了合聲的諧和性,破壞原本所營造的歌曲意境。

麥克風是A Cappella的重要配備,更專業的還有混音器、擴音器、效果器等等。所以A Cappella的編制裡其實還有「音控」的角色,負責每個表演者所持麥克風的音頻參數控制,以及整合效果器的運用。Tonalrausch即在表演中利用一種會記錄聲音的效果器,當Daniel Brake踩一下踏板,就會發出錄製好的伴奏,而這個聲效則是由Daniel Brake現場錄製的。


〈Bennis’s From Heaven〉,表演者彼此間的眼神、互動都跟著歌曲上下起伏,
是場生動活潑的表演。 (影片來源/YouTube)

 

A Cappella漫史 願景在台灣

無人伴奏的人聲音樂是由教堂裡的格雷果聖歌演變而來,早期的A Cappella團體多偏古典風格,如英國的King's Singers、Swingle。Contemporary A Cappella(當代阿卡貝拉)則結合現代流行元素,如Pop、Rock、R&B、Jazz等,Tonalrausch的〈Toxic〉即為一例。另外還有民族性元素(如World世界音樂、Latin),和喜劇(Comedy)加入表演中,表演者逗趣的表情與動作,總是帶來掌聲及歡笑。

此外,新興技巧風格Scat、Experimental,更是A Cappella特有。Scat是一種擬聲唱法,以沒有意義的歌詞做即興演出,如bap ba do yah、dweedle di dap ba等等。Experimental是指曲風的實驗性,許多團體拋開曲風的限制,嘗試新的聲音、新的舞台效果,給予觀眾不一樣的體驗。

台灣的A Cappella則在朱元雷的推廣下,在21世紀展開一片新的藝術天空。2000年由朱元雷發起創立基金會與合唱音樂中心,致力於音樂教育、合唱,並網站架設推廣。而在中心成立那年,就開始舉辦相關合唱活動,更在2004年躍升為國際性的重唱藝術節,吸引許多國外優秀團體參與、彼此切磋琢磨,也為台灣團體注入不少心的特殊風格。目前比較著名的團體有斑馬線、歐開合唱團、公共澡堂、神秘失控、Focal Plus、Sirens、Moment Singer。

然而,在國外,人聲合唱從中世紀的格雷果聖歌就為民眾所接觸,歷經幾百年的演變並累積眾多市場。但是在台灣,A Cappella算是一種新興藝術,許多民眾仍不知此類音樂合唱風格,推廣工作還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此外,如何將A Cappella「在地化」是很重要的課題,包括以現在的中文曲、民謠、甚至原民曲等改編,或是結合屬於台灣的民俗元素,都是值得一試的發展方向。台灣音樂合唱中心近年也陸續舉辦學生的合唱比賽,希望能長江後浪推前浪,讓台灣的A Cappella更創新、更有活力,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台灣味!


公共澡堂於2009年台灣國際重唱藝術節所演出的〈One Night in Beijing〉,除了低音及打擊人聲伴奏,
也可聽到以人聲模擬的二胡伴奏聲,頗具創新風味。(影片來源/YouTube)

 

 

記者 劉玉蘋
認為什麼事都好玩,認為什麼事都很有趣, 喜歡學東學西,目前兼職啦啦隊員, 喜歡上山下海,預計畢業就要出國, 雖然不怎麼天馬行空,但也會不時幻想。
記者 劉玉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