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鄉松柏嶺 榮景步向凋零
松柏嶺原名松柏坑,坐落於八卦山的山丘上,特殊的台地地形加上肥沃的紅土適合茶葉的生長,使得松柏嶺的茶園密度為台灣之最,因此有了「茶鄉」的稱號。民國六十四年,當時的行政院長蔣經國品茗松柏嶺的茶,驚艷其香氣的芬芳,因此將松柏嶺的茶命名為「松柏長青茶」,於當時造成空前的盛況!
茶鄉松柏嶺 榮景步向凋零
記者 陳羽涵 報導 2011/01/02
松柏嶺原名松柏坑,坐落於八卦山的山丘上,特殊的台地地形加上肥沃的紅土適合茶葉的生長,使得松柏嶺的茶園密度為台灣之最,因此有了「茶鄉」的稱號。民國六十四年,當時的行政院長蔣經國品茗松柏嶺的茶,驚艷其香氣的芬芳,因此將松柏嶺的茶命名為「松柏長青茶」,於當時造成空前的盛況!
一踏入松柏嶺,斗大的指標赫然出現在眼前,
歡迎大家來到茶的故鄉─松柏嶺。(攝影/陳羽涵)

肥沃紅土的滋養,成就了茶樹茂密枝枒!
這樣的茶園風光在松柏嶺四處可見,茶鄉的稱號名副其實。(攝影/陳羽涵)

剛在茶園裡採完茶的阿婆在正值烈午的時刻,獨自一人坐在田邊吃便當,
早出晚歸的工作時間,只為賺取著微薄幾百元的薪資,
或許背後裡的辛苦與無奈,是現代年輕人無法體會的。(攝影/陳羽涵)

對於初次來到這裡的人來說,「路邊曬茶」也就是所謂的「日光葦凋」的景象令人感到新奇,
但又有多少人想過與車爭馬路背後所隱藏的危險性呢?(攝影/陳羽涵)


對作茶的師傅來說,時間就是金錢,只要日光萎凋的過程中,
曝曬程度未掌握好,將會影響到茶葉的品質,
相對的完工後茶葉的價格也會大大的降低。為了把握時間,只有長年待在太陽下工作。
師傅們黝黑的皮膚是長期辛苦工作的象徵。(攝影/陳羽涵)

松柏嶺的每戶人家幾乎都賴茶葉維生,在這一條長度不到 200 公呎的街上,
賣茶業的店家幾乎占了全部人家,就算不是買賣茶葉,
所從事的行業也幾乎與茶葉息息相關。(攝影/陳羽涵)

松柏嶺的茶葉競爭相當激烈,每一間店家無不絞盡腦汁想盡辦法來吸引觀光客,
售貨小姐拿著剛泡好的新鮮茶積極地推銷試喝,試圖吸引往來的遊客購買茶葉,
然而常常一天下來,生意效益不如預期。(攝影/陳羽涵)

擺在外頭的桶裝茶葉,試圖用便宜的價格吸引遊客的目光,
但實際購買的人卻不多。鐵桶裡的茶葉已經放了好幾年,在陽光的長期曝曬品質有好有壞,
別貪得一時的便宜買到會讓自己後悔的茶葉。(攝影/陳羽涵)

街道上,蹲在路旁阿婆俐落地揮舞手中的大刀,
嘴巴不停地向往來的群眾吆喝「通天草,一把 100 元」。
一天下來,聲嘶力竭的付出獲得的只有兩三百元的收入。(攝影/陳羽涵)


現在的松柏嶺,因為茶產量日益減少,加上其他地區茶業的崛起,
使得當地茶農開始轉而經營高山茶或是進口茶的生意,
當初的盛況早已不再! (攝影/陳羽涵)
![]() |
記者 陳羽涵
我是陳羽涵 可以叫我大牌 喜歡享受美食和旅行 站在異國的角落默默的觀察人群是我的興趣 最近呢 則是熱衷於減肥和購物 希望我可以平安地修完電子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