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曲說書人
樂曲說書人
記者 陳奕儒 文 2011/10/30
2010年上映的《全面啟動》未演先轟動,前所未見的題材,和驚人的非線性敘事,讓這部影片上映前後都是話題。除了影片本身,最讓人衝擊的就是電影的配樂,不少電影院在放映《全面啟動》的時候,整個影廳都隨著激昂的配樂不時晃動,讓觀眾印象深刻。而創作出配樂的人,正是目前在電影圈如日中天的配樂大師漢斯.季默 (Hans Zimmer)。
漢斯生於德國法蘭克福,在少年時移民到英國,自己成年後則在歐洲各處遊歷,最後才在美國落地生根。漢斯的父親在他年幼時去世,漢斯為了逃避,選擇躲進音樂的世界中。他本身沒有受過正統的音樂訓練,僅在幼年時短暫學習過小提琴,一直到大學接觸到電子樂,才真正邁向他的音樂大道。
漢斯.季默在工作室中。(圖片來源/google)
他曾經是搖滾團體《The Buggles》的成員,當時這支樂團已開始運用電子合成音樂,跟當時許多短命樂團一樣,僅出過一張唱片就在樂壇中消失。但其中漢斯參與製作的前衛電子樂曲《Video killed the radio star》,被剛興起的MTV當作台歌,正如歌名所說「錄影殺了收音機」,雖帶有挑釁的意味卻也是無奈的事實,當時影像化的MTV瓜分掉許多收音機的聽眾,MTV文化逐漸成形,也讓這首歌成為廣播音樂文化和電視音樂文化的分水嶺。
《The Buggles》的宣傳海報。(圍片來源/維基百科)
鍵盤樂器
在英國的期間,漢斯主要都是替別人作混音的工作,同時間他也開始自己創作樂曲。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曾經為電影配樂寫下輝煌的一頁,《星際大戰》、《大白鯊》、《第三類接觸》等等都是他經典代表作,曲風大多氣勢磅礡。不同於约翰.威廉姆斯喜歡運用大規模的管弦樂隊,漢斯喜歡摸索新的東西,尤其在電子樂與其它音樂的結合應用。
漢斯曾戲稱在工作室中,當其它的音樂夥伴演奏著優雅的音樂時,他則在一旁則玩著自己的鍵盤,顯示出電子樂與古典樂的配樂差異。但漢斯沒有拋棄古典樂,反而嘗試結合兩者,試圖開創新的音樂視角。在早期的作品《水果機器》、《燃燒的秘密》中都有他實驗性質的配樂,而《分離世界》是比較成熟且充滿人文關懷的配樂,使影片獲獎無數,也讓漢斯開始受人注目。
巴里列文森(Barry Levinson)注意到漢斯在《分離世界》得出色表現,於是邀請他替《雨人》這部電影譜寫配樂,而這部電影也讓漢斯的音樂有了不一樣的轉捩點。《雨人》是一部公路電影,漢斯使用輕快活潑的音樂來表達影片中賭城的慵懶,但他同時也放入了非洲風味的旋律,以略帶滄桑的木笛聲與動感強烈的非洲鼓,使原本輕輕的音調中多了一份情感,貼切的描寫了劇中緊密的兄弟之情。而《雨人》也讓他獲得金像獎的肯定,並首次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原著音樂,成功在電影配樂界打了一聲響砲。
《雨人》海報。(圖片來源/google)
漢斯的音樂風格非常強烈,非洲鼓打擊般的節奏感,配上富有韻味的音調,讓音樂的本身就像在說一個故事。他的音樂特色在於他喜歡融合電子樂和交響樂,並且加入許多在地化音樂的元素。漢斯在創作的過程喜歡運用在地的音樂,在《末代武士》的配樂中,他使用日本傳統的樂器尺八和太鼓,在穩重的大提琴伴奏中,尺八的笛聲顯的蕭瑟悠揚,就像武士孤獨守著沒落的傳統。在聲勢轟動的交響樂中,太鼓的聲音依舊鏗鏘有力,好比在混流中屹立不拔的武士道。透過在地的樂器與電子樂合成,在磅礡音樂中保留聽覺上的文化意識。
漢斯也常常跟不同的音樂人合作,《獅子王》裡感情澎派的配樂,就是漢斯和艾爾頓強及提姆萊斯合作的結晶,他們豪邁不羈的樂曲,正好彰顯非洲大地的生命力,而出色的配樂也讓他勇奪奧斯卡最佳音樂原創獎。
新「聲」代動作音樂
《絕地任務》是公認的動作經典電影,無論是導演麥克.貝拍攝的手法,還是昆汀.塔倫提諾提筆的劇本,都讓影迷津津樂道。而片中節奏鮮明的配樂,除了成功表現出影片緊張的氣氛,管弦樂與電子樂的結合,也讓比較冷感的節奏中呈現出恢弘的氣勢,使影片在緊湊之餘,仍帶出一股壯烈的豪情。
《絕地任務》為動作電影立下里程碑,同時也影響往後動作片的配樂方式。由於好萊塢本身逐漸僵硬的體制,電影劇情一再的複製再造,少了創新嚴謹的故事,只能添加更多的動作場面。但以往重感情的古典樂在這樣的趨勢中顯得格格不入,而漢斯的作品大多節奏感強烈,適合動作場面的配樂,加上《絕地任務》的票房成功,使「漢斯風格」配樂在動作電影中蔚為風潮,之後的《斷箭》、《赤色風暴》、《不可能的任務2》逐漸樹立漢斯在動作電影圈的地位。
《不可能任務2》海報。(圖片來源/google) 《 絕地任務》海報。(圖片來源/google)
雖然這幾年漢斯開始退居二線,培養新生代的配樂人才,但他的創造力依舊豐沛,近年許多耳熟能想的配樂都出自他與旗下弟子之手。《變形金剛》三部曲中震撼人心的樂曲,壯麗的管弦樂接著不時穿搭的聲樂,像戰爭前平靜的禱告,隨著鼓聲與低音喇叭不斷的追擊,大戰一觸擊發。《神鬼奇航》四部曲持續壯闊的冒險,動人心懸的樂曲中,帶有大海蠢蠢欲動的心情。
《福爾摩斯》在節奏緊湊的樂章裡,不忘放入一點幽默的氛圍,就像劇中福爾摩斯大敵當前,仍不忘抽個煙消遣敵人。從冰冷的鋼鐵外星人到浩瀚的海洋冒險,最後穿越時空來到倫敦,在不同文化背景的脈絡,透過漢斯獨特的樂曲風格,仍然有精彩的表現。
樂曲說書人
如果說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是上個世紀電影配樂的代言人,那漢斯.季默就是這個世紀電影配樂說書人。電影配樂常被視為電影的附屬品,而不是一個創作的主體,但漢斯的創作除了貼切的表達了電影心聲,樂曲的本身也是一個故事。漢斯的電子合成樂中常蘊含著人的感情,聽著漢斯的音樂,就像來到非洲的曠野中,看著一望無際的天空,聽說書人說著一個動人的故事。
如同他曾經在facbook上寫到「If something happened where I couldn't write music anymore, it would kill me. It's not just a job, it's not just a hobby. It's why I get up in the morning.」他把創作視為生命的一部分。幼年缺少父愛的遺憾,他從音樂中給彌補回來,而那份感情如同他的樂曲,動聽也耐人尋味。
《福爾摩斯》電影配樂。(影片來源/YouTube)
《全面啟動》電影配樂。(影片來源/YouTube)
《神鬼奇航》電影配樂。(影片來源/YouTube)
《the buggles》歌曲<video killed the radio star>。(影片來源/YouTube)
![]() |
記者 陳奕儒
恩恩,大家好 我是陳奕儒 別名搖搖 喜歡搖來搖去 恩恩,就這樣 X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