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期

商機無限 遺忘的「聖誕」

繽紛的聖誕紅環繞在街道上,商店外沾滿白色的節慶噴漆,不時傳來熱鬧的聖誕組曲,朗朗上口的聖誕歌許多人會唱,但哼著歌的時候是否懷疑過,到底台灣是為了什麼而過聖誕節?除了基督徒們的慶祝與儀式外,許多台灣民眾彼此互道聖誕快樂,但增加的除了大筆的消費量外,其中的意義還有什麼?

商機無限 遺忘的「聖誕」

記者 李宜融 報導  2011/01/02

紛的聖誕紅環繞在街道上,商店外沾滿白色的節慶噴漆,不時傳來熱鬧的聖誕組曲,剛過了一個聖誕節,但歡樂的景象卻仍殘留在腦海中。「叮叮噹,叮叮噹,鈴聲多響亮……」這些朗朗上口的聖誕歌許多人都會唱,但哼著歌的時候是否懷疑過,到底台灣是為了什麼而過聖誕節?除了基督徒們的慶祝與儀式外,許多台灣民眾彼此互道聖誕快樂,除了增加大筆的消費量外,其中的意義還有什麼?
 


某水晶品牌在台北 101 設置了雪花水晶聖誕樹,營造出聖誕的歡樂氣氛。
(圖片來源/大紀元新聞網)

 

行憲紀念日? 聖誕節!

一個被掛上紅與白的日期,12 月 25 日,在台灣並非假日,但是在 1963 年到 2000 年間,12 月 25 日曾以行憲紀念日的名義放假一天,便湊巧使大家所知的聖誕節成為放假的日子。 1998 年,台灣開始實施隔週休二日。為了減少過多假日而導致經濟上的衝擊,政府取消了部分國定假日。當時,
12 月 25 日這天,卻被行政院以「可以和國際接軌」為由保留了下來。 2001 年正式實施週休二日後,行憲紀念的國定假日終究是被取消了。

利用和國際接軌這樣的理由,聖誕節假
行憲紀念日」之名,行放假之實,也因此令人不禁好奇當時政府官員的想法,說是趕流行或許更為貼切。政府在推廣英文教育的同時,還不忘連國外的假日一起推廣,這樣奇妙的思維便讓無辜的行憲紀念日成為空泛的名詞了。

不過可能是政府官員看透了民眾都把這國定假日當做聖誕節在過的心態,取消放假,或許多少保住了行憲紀念日的一點尊嚴,但其實很明顯,一直以來行憲紀念日本來就沒有什麼人在過,也沒有慶祝,而且從大大小小的聖誕歡慶中便可發現,大部分人都是抱著過聖誕節的心情渡過每年的 12 月 25 日。或許是崇洋媚外,又或許只是盲目追隨主流,跟著其他人一起好好搖擺一番,歡慶聖誕。

 
商業化聖誕 禮物更勝溫情

因應假日太多,擔心影響經濟而不放假的這一天,其實正是每年的經濟高潮。紐約時報指出,聖誕節的買氣就是最好的經濟刺激方案,更別提一年接著一年越來越多的商店促銷活動,商家們布置著精美的聖誕裝飾,擺放聖誕樹,甚至讓工作人員應景地帶上紅色聖誕帽或是麋鹿角,營造出歡樂的氣氛,令人很難不去參與。更由於聖誕節收送禮物幾乎已成為全世界的習慣,不論是不是以基督教為主的國家,都會出現銷售熱潮,人們購買禮物、裝飾品和準備派對,無數的商機被看好,也造就每年經濟的高峰,導致越來越多商人進入這個節慶商機的圈子,聖誕節原先的意義,似乎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就連台灣桃園機場的出境大廳也擺放了聖誕樹,人員們更應景得穿上紅衣紅帽。
(圖片來源/大紀元新聞網)


對於基督徒來說,聖誕節確實是一個重要的節日,不過台灣的社會,宗教信仰仍是以佛教、道教和其他民間信仰為主,信徒占了約 93 %,而基督徒的比例占約 4.5 %,其他宗教則約 2.5 %,說明了台灣並不是一個基督教國家。台灣聖誕節的意義也在商機的炒作下,逐漸消失原先聖嬰誕生的歡慶意味;就台灣而言,許多慶祝反而來自藉口般的玩樂。當然也有人譴責聖誕節的商業化,那些被操做出來的金錢與渴望,讓聖誕節原有慷慨、仁慈的價值被削弱,而過量的商品宣傳或氣氛營造,則讓節慶浮現更多社會問題。

搭配著聖誕節送禮這樣制約式的觀念,促銷活動一波接著一波推向消費者,不論是聖誕大餐組合優惠,還是聖誕限定這樣的詞語,都再再刺激民眾購買的欲望,就連網路商店也有聖誕限定的優惠價,有些商家甚至打出「聖誕必備」的口號,利用紅綠裝飾的版面,營造出溫暖的佳節氣氛,讓消費者不自覺在歡樂中,買下他們不一定需要的商品,像是裝飾用的聖誕襪等。這些使用一次便遭丟棄的裝飾品,即使價格不斐也有
消費者願意購買。單純為了營造節慶氛圍的念頭,在無數購買欲望的交織下,讓商店成為最大的贏家。



遊樂的藉口 消逝的精神

刺激消費對於整個經濟環境來說或許是好事,但商人掌控節慶氛圍已經成為常態,聖誕節成為一個花錢買氣氛,或是藉口遊樂、開派對的節日。縱使許多節日都是如此,但以聖誕節來說,商機似乎炒作得太過火,消費背後的意義不見得都來自於慶祝耶穌誕生的喜悅。

 在台灣,即使聖誕節的意義幾乎淪於一個適合花大錢的日子,但其正面的力量仍不容小覷。歡樂與期待成為廣泛的感受,大家都期待在聖誕節收到禮物、期盼在路上能聽到歡樂的歌聲,甚至希望在這特別的夜晚能與心愛的人一起度過。這一種歡樂或感恩的精神是廣為人們接受,卻鮮少被提起的。越來越多人只想到歡樂的聚會或派對,飲酒作樂、大吃大喝,卻不記得這僅存下來的精神--感謝身邊的人事物。讓聖誕節雖然被留了下來,卻又好像少了些什麼。

        
聖誕節一年接一年的過,但其中真正有意義的地方,可能得再多去思尋。
(圖片來源/雲林時光)
  )  

 重視一個節日,或許可以用更不一樣的方式;了解商業操作的模式,或許可免於一再被操弄。那些避不了的聚會,其實可以更有意義,而非只是吃吃喝喝。從中獲得歡樂是重要的,但「為什麼大家會相聚在一塊?」是值得去思考的問題,讓這天不再只是一昧地消費,讓自己沈浸在過節的氛圍裡,而是有目的與感恩。

記者 李宜融
自我介紹在於暴露自己害羞膽小不愛說話的個性 黝黑的小白兔有著衝突性的分享文字 相信電子報能帶給自己的成長 是地獄還是天堂要走一遭才會知道 晚一點再告訴你   喔 可以叫我小呆
記者 李宜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