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壘的方向 The Way Home
本壘的方向 The Way Home
記者 郭乃午 文 2011/11/13
「棒球,可以很複雜,也可以很簡單。」
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就像最單純的傳接球,一方將自己的故事、情緒以及感情投向另一個人,而對方穩穩接住球後,同樣將自己的一切回傳。在這樣的過程中,也可能失手漏掉來球,就像人與人發生誤會與衝突,必須全力去追落在身後的球,彌補一切。棒球,其實很簡單,它讓人與人的羈絆彼此串連,勾勒出一幅有如球場紅土綠地的美麗風景。
棒球,可以很複雜,也可以很簡單。(圖片來源/網路資源)
一個不平凡的平凡故事
《本壘的方向》(The Way Home)描述一個從小在紐約長大的猶太裔父親亨利.杜諾(Henry Dunow)的七歲兒子麥斯要參加少棒聯盟,這個四十七歲的老爸自願擔任球隊的教練。在過程中,亨利與麥斯搭起了一座父子間令人欣羨的親密橋梁。同時也以自己身為父親的角色,與過去的記憶對話,在層層的回憶與告解中,消弭長久以來與父親的隔閡,重建與父親的親密關係。
作者亨利.杜諾就是書中為了做個不一樣的父親而自願擔任教練的老爸,也因此,這本書不僅是一本內容溫馨感人的棒球故事,同時也是作者透過文字,面對寫下自己的過去以及已過世的父親的真情告白。亨利.杜諾大學時主修文學,現擔任出版經紀人,他的文字流暢淺白,對於球隊的孩子們以及父親的描寫深刻而動人,讓讀者彷彿也可以身歷其境,聽作者說一個關於父親與孩子,由棒球串連起來的故事。自小生長在紐約、猶太裔的亨利.杜諾在書中也真實地寫下了猶太移民初到美國的生活,以及心中的徬徨無助,憑藉著說故事的好功力,他的一字一句都令人動容。
過去 漫長難熬的半局
在書中,作者使用一半的篇幅寫自己的童年以及與父親相處的回憶,文字沉重而內斂,特別是關於父親莫伊敘的故事,以及孩提時代因為特殊的家庭背景而對外在世界感到不安的部分,隨著作者的回憶不斷湧上心頭,讀者也經由字句,建構出小亨利的童年。在這些回憶中,也穿插了作者與他的球隊——銀河隊在少棒聯盟一起度過的春天,文字轉為活潑可愛,七歲孩子們的活力和單純歷歷在目,處處令人莞爾一笑。
回想自己的童年,亨利和他的父親莫伊敘之間,總是缺少真正心靈的交集。莫伊敘自二次世界大戰中,希特勒的納粹地獄中死裡逃生,隻身來到「新世界」的美國,展開全新生活。在陌生的環境中顯得不知所措,而選擇堅守猶太傳統,以證明自己真實存在的莫伊敘,認為這個新世界裡所有的運動,包括和兒子玩傳接球遊戲,都毫無意義。也因此,許多孩子童年時光裡和老爸玩丟球遊戲的回憶,亨利從來就沒有擁有過。儘管莫伊敘依然是個溫柔且深愛孩子的父親,但與亨利之間,彷彿隔著一道隱形、無法跨越的高牆,而築起這座高牆的是來自「舊世界」的信仰與重獲新生後的孤獨無助。
如果可以,也像這樣陪我丟丟球嘛。(圖片來源/郭乃午繪)
身為猶太移民的後裔,自小生長在被歷史與環境建構起來的封閉世界裡,對杜諾一家而言,「我們家最抗拒分離這件事。我們為彼此而活,像是一個單一的個體,幾乎不承認全體其實是由單獨個體組成的。」猶太移民死裡逃生,初到陌生環境的不安,以及注重家庭與傳統的民族性,在這個個人英雄主義盛行的「新世界」顯得與眾不同,卻也不干擾誰,就只是默默接受然後生活下去。
相反地,亨利.杜諾要在新世界裡生存,就必須不斷面對外在世界的差異以及衝突。童年時參加了創辦宗旨已經被扭曲的運動夏令營,為了不被當作「娘娘腔」、「怪胎」而強迫自己努力練習,成為在場上展現強大力量的「男人」,或是在營期間重新自我塑造的人格──漢克.杜諾。作者藉由平穩中帶著一點激動荒誕的壓抑口氣,真實地呈現孩童間自小便存在的同儕壓力,以及霸凌行為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怪誕現象。
現在 全世界最幸運的人
相較於過去,現在的亨利.杜諾將以教練的身分面對一群七歲的小毛頭,同時也要以父親的身分,和他的兒子麥斯共同建立一段屬於兩人的回憶和溝通熱線的橋梁。這一段描寫少棒聯盟的故事,被作者巧妙地安排在過去回憶之間,形成一種若有似無的關聯,唯有細細品嘗才能體會作者細膩的筆觸。
看著七歲的兒子熱衷於體育運動,又回想起同樣對運動痴狂的自己與父親之間缺少的回憶與交集,亨利.杜諾決定跟著兒子一起加入少棒聯盟,藉此真正去了解麥斯的感受與想法,也可以向過去尋找那遺漏的一角。隨著與麥斯的親暱相處,亨利漸漸了解父親對自己、對家人表達愛的方式,以及永遠不慍不火的溫柔。
這裡是少棒聯盟,專屬於孩子們的棒球世界。(圖片來源/郭乃午繪)
作者在描寫少棒聯盟的文字輕快活潑的有如春天綠意盎然的氛圍,每一個小球員、家長與教練的互動,都令人印象深刻。在這支由亨利領軍,名為「銀河隊」的球隊中,有各種個性的孩子,每一個在作者筆下都顯得單純可愛,就像銀河裡的各式各樣的行星,不管哪一個都閃亮迷人。
而亨利的帶隊方式不僅可以感受到他獨有的溫柔與幽默,同時也令讀者去思考少棒運動對於孩子的正義意義。亨利的想法是,「要當個贏家並非不好,不過勝利應該是生命眾多特質的總和,而非只看生命中小小的比賽結果就能決定誰勝誰負。」他也提到,少棒聯盟裡的衝突與戰爭,其實來自於大人們,家長對勝負的執著,看在一旁無辜的孩子眼中,或許早已超出理解的範圍。
春天即將結束,少棒聯盟的比賽也進入尾聲,亨利看到了這十二個孩子,包括他的寶貝兒子麥斯的成長。在溫馨的結業野餐之後,父子倆手牽著手走在回家的路上,迎著夕陽的紐約街道,亨利找到了「家」的方向。結局與原文書名《The Way Home》形成了一個最美麗的巧妙安排,在回家的路上永遠是最愉悅安心的。經過了這一個春天,亨利與麥斯更加親密,與過世的父親莫伊敘也有了密不可分的羈絆,這樣的喜悅如同回到本壘拿下分數,以及漫漫旅途後走在歸途的安心與感動。
本壘的方向 回家的方向
本壘,是棒球比賽中每一個打者的起點與終點,一切從這裡開始,從這裡結束。
《本壘的方向》(The Way Home)就像一場作者親身參與的棒球比賽,在生命過程中面對每一個抉擇,亨利必須選擇出棒或是等待下一球,打擊的結果有好有壞,但不管怎麼樣都必須耐心等待下一輪的機會。書中回憶與現實的穿插也像比賽中上下半局的攻守交替,亨利在與麥斯的相處中找到過去的自己與莫伊敘的回憶,隨著慢慢體諒與釋懷,不管比賽結果如何,都已經沒有遺憾。
牽起你的小手,我們回家吧。(圖片來源/郭乃午繪)
![]() |
記者 郭乃午
哈囉,我是阿牛。我喜歡棒球,沉浸在比賽的氣氛是人生一大享受。勝不驕,敗不餒,每一次的努力都是為了下一場勝利的笑容。沒有所謂絕對的勝負,是我喜歡棒球的原因。在無聊的生活裡,找無聊的樂子是我的興趣。 時光匆匆,不知不覺就成為喀報記者的一份子了。面對喀報有興奮有期待,也有一點慌張。未來的這一年,我要盡情地寫我想寫的文章,也希望關心喀報的你們,能夠在這裡找到喜歡或者深有同感的文章,我們有很強大的記者群喔,一定會讓你們滿意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