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期

新消費型態 淺談團購網

近年來,隨著網路蓬勃發展,除了行之有年的網路拍賣外,2010年由美國的Groupon將「團購網」正式引入台灣,隨後台灣也出現了如GOMAJI、17P好康等團購網產生。團購網雖然大大地改變了消費型態,卻也帶來了不少的交易糾紛。

新消費型態 淺談團購網

劉力榛 文  2011/11/13

近年來,隨著網路蓬勃發展,除了行之有年的網路拍賣外,2010年由美國的Groupon將「團購網」正式引入台灣,隨後台灣也出現了如GOMAJI、17P好康等團購網產生。團購網雖然大大地改變了消費型態,卻也帶來了不少的交易糾紛。

所謂的團購,即是透過網站、部落格或PTT等,集結足夠的人數後,便可以優惠的價格買到想要的商品。而團購網將此一概念做了延伸及整合,成了買家與賣家之間的資訊及金錢交流平台,不同的是由店家指定折扣的商品,且消費者必須在時效內付款通常時效為24小時,是一種以一天為周期的銷售行為。


團購網的運作方式。(圖片來源/幣圖誌)

 

時代造市場 團購湧現

「集體購買以求殺價」這個概念,或許會令人聯想到Costco、大潤發等量販店的經營方式,若他們聲稱自己是有實體店面的團購網站,或許不會覺得不妥;然而量販店與團購網最大的差異,就在於團購網的「行銷特點」──儘管量販店再怎麼壓低售價,也難將商品價格「低於成本」販售 。團購網看準了這點,提供了5折左右的優惠,替消費者在這經濟不景氣的時代,「節流」成了主流的情況下,省下不少的荷包。

此外近年來的宅經濟文化快速成長,消費者基於方便、快速、簡單等因素,也越來越喜愛透過網路來購物,然而在網路拍賣部分,由於店家時常因缺貨等因素,而延遲了交貨時間,使得消費者開始失去耐心。而團購網主要以購買消費券後,拿著憑證再去店家兌換的方式,讓消費者不用再苦候多時。近來團購網甚至推出與宅配業者合作的方式,讓消費者不用再跑到店家,就能拿到商品。因此團購開始在消費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


Groupon為台灣最大的團購網,限時搶購、低價折扣及地域性選擇為團購網共通特色。
(圖片來源/Groupon 後製/劉力榛)


本地商家的新行銷手法

團購網與店家的利潤抽成是依照「團購網站規模」和「店家知名度」來商談的,團購網規模越大,成數就越高,而店家的知名度越高,則越有條件壓低團購網站抽成的成數。舉例來說以五折左右價格將商品賣出的店家,一賣就是幾百份、幾千份,他們賺到了什麼?他們賺的其實是零風險的廣告模式!

在網路行銷上,大企業多半利用網路旗幟廣告方式來展示自己的品牌,而中小企業則以搜尋引擎的方式來打知名度,但是對於本地商家來說,除了團購網強大的地域性「集客力」,再加上零風險的廣告成效,以及按照最終團購人數分成的方式,使得團購網成了他們首選的行銷手法。

 

 方案A:搜尋引擎廣告

 方案B:團購網站

花費

 2~3萬

 可依開放份數和成本自行控制

成效

 未知。
 通常其他商店的搜尋情形、實際
 成交訂單、頁面點擊量都僅供參
 考,實際效用難以估算。


 若開放500份購買,則肯定:
 ‧500人將親自到店
 ‧網頁點擊數或瀏覽只會更多不
 會更少
 ‧上萬會員的e mail訂閱發送

對本地商家而言,廣告手法的比較。(資料來源/幣圖誌)

 

團購正夯 卻也爭議不斷

雖然團購網看似前途一片光明,實際上卻隱藏著許多問題與危機。其中常見的有以下十種:(資料來源/蘋果日報)

   .團購優惠券使用期限內,店家倒閉停業。
   .店家片面漲價,價格和團購網刊登資訊不同。
   .持團購優惠券消費,服務打折,如不得享用店內免費供應的冰淇淋、冷飲等。
   .產品原價灌水,聲稱下殺超低折扣,但實際沒優惠很多。
   .實際產品內容和網頁圖片落差很大、分量縮水。
   .買百元抵200元優惠券,事先沒說明消費限制,到店時店家卻只限一人使用,
       同行者另設最低消費。
   .團購優惠券上預約電話,店家不接或很難接通。
   .持團購優惠券消費者電話訂位時常遭店家刁難,比未用券者難訂到位子。
   .店家聲稱熱門時段或假日都已滿座,持團購優惠券很難用,有人等3個月才訂
       到位。
   .店家超賣優惠券,使用期限內無法消化,消費者來不及享用。

團購網使用的行銷手法,不外乎抓緊消費者貪小便宜的心態,以相當於原價五折左右的定價賣出。然而最近不斷地被消費者爆料店家提高定價、惡意倒閉以致無法兌換商品或是服務縮水等負面消息這些表面上看似只是消費者和店家之間的糾紛,實際上卻也和作為中介的團購網息息相關。


團購背後的運作模式

基本上團購網在產品原價上並不會嚴格地去調查是真是假,對團購網而言,原價標越高,折扣看起來就越大,更有利於他們賣出,但對於消費者來說就有被欺瞞的觀感產生甚至團購網還會將店家所給的底價再往上加價,以增加團購網自身的利潤,這種情形又以影樓寫真及美容美髮等以勞力為主的行業居多,因為成本即使壓到最低,對於店家來說依然有利潤。

有些商家之所以會參加團購網的主要目的是打廣告,尤其是販售體驗券,通常打廣告的費用都高於體驗券的成本因此這些以相當低廉的價格購得體驗券的消費者,在商家眼中如同是沒有付費的消費者,他們的權益也最容易被忽視、剝奪,造成以為以低價購得頂級享受的消費者有服務縮水的感受。

此外,日前也有報導指出團購餐券不但限時限地同時難訂位外,有些店家甚至倒閉而無法兌換其實這些情形除了少部分是蓄意欺騙消費者以外,大部分是因為店家一時無法負荷團購網帶來的龐大訂單。

團購網的地域性特色,使得一些規模較小的當地店家也選擇團購網來行銷自己的店,然而團購網帶來的客戶量一次就是幾百人、幾千人,加上儘管餐券兌換日期長達兩、三個月,消費者往往都會集中在購買後的一個月內使用,讓這些店家無法負荷,錢還沒賺到,商譽就先賠掉了一半。


團購網的退費機制相當複雜及麻煩,導致消費者常常買到一肚子氣。
(圖片來源/Google)

團購網在台灣屬於新的消費型態,其類型十分多元,導致公平交易法尚未有完整的團購交易規定,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消費者大多只能透過消保會提出申訴解決問題目前能夠保護消費者的規定,是由行政院金管會提出,亦是全球首度要求團購網提出的履約保證。履約保證中保障了消費者的退費資格,消費者未來若在團購網上刷卡購買餐券、住宿券等,在消費者使用之前,其所交付之款項都會暫存到「履約專戶」中等到消費者兌換後,才會將金額匯入該店家帳戶中。


新團購大戰 正式開跑

儘管團購網仍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其背後龐大的商機依然吸引各家業者爭相瓜分,除了Google等網路企業即將搶進團購網外,各大社群網站如地圖日記、愛評網等,也開始與團購網結合,來提供消費者更詳細的地理位置以及網友評價等資訊。此外,從6月份開始,一些知名連鎖大品牌如85度C、Mister Donut、摩斯漢堡等也開始加入團購的行列,這也大大地威脅到小企業的生存,畢竟並非所有小企業都能負荷如此低廉的價格,團購網勢必要掀起一場混戰。

記者 劉力榛
在下字小饅 長相如同其字,圓的短的 生性害羞,又閉俗 喜愛在高個子之間穿梭的籃球, 喜愛在寢室 洗澡間大聲亂唱歌 喜愛人來瘋 最喜愛的是傳科的大家♥(mua)
記者 劉力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