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期

這輩子最眷戀的地方

中科國民小學,我這輩子最眷戀、最想回去的地方。

這輩子最眷戀的地方

記者 林筱娟 文  2011/11/20

距離國小畢業,已經九年了,好久喔。

我在台中市鄉村中的迷你小學──中科國小,度過小學六年的時光,每個年級都只有一班,在我畢業那年,全校學生加起來不到一百個(但加上老師們就破百了)!

中科國小的體育服是深黃色上衣與深綠色褲子,那個時候我覺得它長得真醜!所以放學後一定會先換上便服才去補習。不像其他小學有特別設計、訂做的制服,我們穿的是白色襯衫加藍色短褲/百褶裙,再戴上亮橘色帽子,就跟在懷舊餐廳裡看到的一樣。但即使它們再怎麼醜、再怎麼普通,我好希望好希望能夠再次穿上它們,重回小學時光。


921經驗 無價

可能是因為小一、小二時年紀還小吧!我對那兩年的記憶所剩不多,只記得在小一的聖誕節時裝扮為聖誕老公公,打掃時間總要面對撿不完的木棉花棉絮,以及小二的班導常常泡檸檬茶及奶茶給我們喝。

小學三年級的921大地震摧毀了我們的校園,附近的戴爸爸、戴媽媽熱心地提供自家車庫,那兒便成了一到四年級學生的臨時教室。不但沒有外牆,班級之間也只用約莫一公尺高的置物櫃隔開,直到由師生共同彩繪的鐵皮屋教室落成,我們才有了一個能遮風避雨的學習空間。

許多善心單位在震後對我們付出無數關懷與資助,例如,台北市仁愛國小的學生送我們好多愛心袋,裡頭有為數不少的圖書、文具與卡片。我們一封一封地回信感謝,後來我還和其中一個女生結為筆友,互相通了好多年的信,甚至兩家人相約出門旅遊。

最感謝的是佛光山,對中科國小這個迷你小學捐贈六、七千萬,為我們建造一座如五星級度假村般美麗的清幽校園。在重建過程中,我看到了社區的凝聚力,記得在新校舍落成前夕,佛光山的志工們、社區的叔叔阿姨們與師長們皆捲起褲管,齊力為校園鋪上草皮。

如果沒有921,也許我不會有機會體驗收到筆友回信的那種興奮感,也不會看到整個中科齊心合力的畫面,更不會知道世界上有多少善心人士正默默地關懷陌生人。這場大地震從我們身邊奪走了很多,但又給了我們更多。


經過921震後重建,中科國民小學美得有如渡假村。(圖片來源/無名小站)


比賽與演出經驗 無價

小學三年級那年,學校來了一個很有理想與實踐力的新校長,他積極地送學生外出參加各式比賽及表演。我們利用早自修及課餘時間學跳啦啦隊及客家採茶歌,並四處參與演出,小則在校內舉辦成果發表會,大則北上出席由中央政府舉辦於凱達格蘭大道的活動。除了累積機會難得的經驗,我們也在舞台上鍛練台風。

除了表演,校長也鼓勵我們參加各式競賽。下課時間同學們在戶外的嬉鬧聲,對於待在室內反覆練習的選手是非常殘忍的,但我們確實從準備各種競賽的過程中吸收不少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也因為校內人數少,每個學生能代表學校參賽的機會都比大學校的學生多,同學們就算沒有參加個人競賽,也幾乎都比過團體賽。

也由於校長為我們積極爭取各種資源,小五那年我和其他七個同學擔任兒童大使,拿公費到日本福岡參加亞太兒童會議,在那裏得到寄宿家庭細密的照顧,也體驗了日本的小學生活,並認識亞太地區44個國家的朋友,甚至在日本電視台發表與921相關的英文專題演說。一直到現在,我仍不時拿出當時的照片、日記與紀念品,回味那兩周的點點滴滴,並下定決心要學好日文、鑽研英語,總有一天要以和平大使的身分再拿一次公費,重回日本、重回亞太兒童會議、也重回寄宿家庭!


益師益友經驗 無價

從小到大最懷念的老師,是小學五年級的班導,他和大部份的老師不同,除了將我們當成自己的孩子般疼愛,也費盡心思為我們帶來充實的校園生活。

他每天都把我們扛在肩膀上走,跟我們玩摔角;他自己設計聯絡簿,每天寫連絡簿就像在與老師交換日記;他三不五時便要我們頭頂著課本走直線,藉以改善駝背的習慣;他設計好多好多別出心裁的課程,例如:製作水火箭、學花式扯鈴等。他帶我們去認識其他小學校的學生;放學後,他會先開車載原住民學生回山上,再回反方向的家;他要求我們將廁所馬桶的每個角落刷得亮晶晶;他陪我們打水球戰。他教我們製作畢業光碟,而不是普通的畢業紀念冊;他常常損我們,我們也常常損他;為了縮短我們與大學校學生間的課業差距,他在我們畢業前夕,特地安排了銜接課程;他甚至獲得全國優良教師獎!

認識小五班導後,我才真正理解國語課本上「益師益友」的意思,上學變成每天最開心的時光,再苦悶的事情他都會陪我們做,再苦悶的事情都不苦悶了!


我最親愛的中科國民小學,校園一景。(圖片來源/無名小站)


中科國民小學 無價

關於中科國小,我想說的還有很多,例如:921摧毀了操場,體育老師索性帶我們到溪邊撈蝌蚪、戲水消暑;而學校也與社區發展組織結合,發掘中科社區步道,並出書紀錄沿途的文化建築與自然景觀,甚至帶著全校學生沿著步道健行,深入了解我們生長的環境。但小學六年的回憶太多太多了,若真要細數,大概得花上一千零一夜吧!

即便小學校的硬體設備與資源不能與學生人數上百、上千的學校相比,但在這個溫馨的小世界裡,我們認識所有學長姐與學弟妹,老師們也喊得出全校學生的名字,甚至對每個學生瞭若指掌,我真的真的很慶幸自己在中科國小度過了兩千多個日子!畢竟小學畢業後,進入學生總數上千的國、高中及大學就讀,得到的歸屬感僅來自於班級、社團等小團體,不再是學校了。

中科國民小學,是我這輩子最眷戀、最想回去的地方。

記者 林筱娟
我很好動又很吵, 同學說方圓十里之內都聽得到我的聲音; 笑點還很低, 可是這樣才可以每天都開心的大笑; 喜歡辦很多活動, 喜歡參加很多活動, 更喜歡傳科,這裡真是一個美麗的小世界。      
記者 林筱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