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期

電哪吒 尋找內心平靜之音

一個在廟宇成長的陣頭囝仔,如何用電音征服夢想?《電哪吒》是留美新銳導演李運傑以台灣特有的廟宇文化為出發點的新作,勾勒遠大的夢想與獨樹一格的台灣電音風格,帶領觀眾尋找讓內心平靜的聲音。

電哪吒 尋找內心平靜之音

記者 林冠儀 文  2011/11/20

「音樂面前我就是神!」一個在廟宇成長的陣頭囝仔,如何用電音征服夢想?靠的是腦海中對母愛僅存的記憶。《電哪吒》是留美新銳導演李運傑以台灣特有的廟宇文化為出發點的新作,勾勒遠大的夢想與獨樹一格的台灣電音風格,帶領觀眾尋找讓內心平靜的聲音。


《電哪吒》描述在廟宇成長的陣頭囝仔,以電音征服夢想的故事。(圖片來源/電哪吒官網)


電 哪吒

《電哪吒》由藍正龍及謝欣穎擔綱演出,此劇也是藍正龍首次擔任監製的電影作品。劇中主角阿豪(藍正龍 飾)從小由擔任廟公的阿公拉拔長大,在廟中跟著陣頭跳官將首,並對電子音樂有著不可割捨的熱愛,藉以平復自幼失去母親的悲痛。阿豪對擔任高階刑警的父親阿浪(張嘉年 飾)非常不諒解,認為父親為了自己的工作而不顧家庭,使他深愛的母親在他六歲那年走上自殺一途,也因此讓父子之間有著神話中李靖鬥哪吒般難解的心結。


藍正龍所飾演的阿豪,以「電哪吒」為藝名,站上夜店的電音舞台。(圖片來源/人魚唱遊部落格)

在因緣機會下,阿豪結識了在夜店當DJ的小影(謝欣穎 飾),也因此讓小影發現阿豪的音樂才華及善良,兩人進而產生激情的愛戀。「電,就是我的音樂,哪吒,代表我的叛逆。」小影帶阿豪進入DJ界,讓他的電音夢得以實現,他在臉上畫著殺氣十足的將首臉譜,以藝名「電哪吒」正式出道,播放出讓全場觀眾情緒嗨翻的電音而聲名大噪,站上自己的夢想舞台。


家庭 難解的習題

《電哪吒》的劇情不只激勵觀眾勇敢追夢,更有不少貼近社會真實的議題值得探討。電影以神話故事「李靖鬥哪吒」帶入主角又愛又恨的父子情感與矛盾,點出現代社會中親子溝通的障礙,並呈現隔代教養的無奈。

此片以阿豪對母親聲音、面容的記憶為主線,藉由不斷重播懷回憶片段及母親歌聲的手法,表達阿豪對母親深刻的思念與愧疚,也帶出他創作震耳欲聾的電子音樂背後,其實隱含著難以忘懷的憂傷及對父親的不滿,並將音樂當成宣洩情緒的管道,試著尋找讓自己內心平靜的聲音。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在《電哪吒》中,可以從阿豪、小影及官將首組成的三種不同型態的「家庭」來觀照。阿豪的父親阿浪忙於工作而疏於照顧妻小,正是現在許多家庭的寫照。單親家庭、典型的隔代教育,為人父母者往往出自經驗的累積,希望保護自己所愛的親人,但自以為成熟的孩子卻無法體會長輩的立場,心中充滿憤怒及不諒解,造成連祖父都感到心力交瘁、難以化解的對立、疏離的父子關係。


《電哪吒》反映現代社會的家庭問題,可由阿豪與父親阿浪(左)、小影與父親豹哥(中)
及官將首(右)所組成的家庭觀意來觀察。(圖片來源/MSN娛樂)

小影的家庭則回應了日漸為大眾所接受的同性戀議題,其父豹哥(葉天倫 飾)雖是同性戀,但因承受社會壓力而步入家庭,直到最後才選擇出櫃、離婚,做回真實的自我,身為女兒的小影面對家庭巨變也只能默默接受,與作風新潮的父親間存在著朋友般的微妙關係。至於由官將首組成的家庭,則代表青少年在家庭之外的心靈依歸,同儕間一同練習、打架、飆髒話所培養出的情感,成為他們彌補家庭溫暖的出口,但彼此複雜的出身背景卻也可能使這樣的「家庭」成為他們走入犯罪的溫床。

「阿豪,爸爸記得媽媽的聲音。」劇尾,劇情再次緊緊呼應「母愛」,透過阿浪中彈身亡前對阿豪說的最後一句話,以及阿豪在父親遺物中發現自己童年珍藏、錄有母親聲音的耳機而痛哭流涕,將一對疏離的父子經由一個他們共同深愛的女人而產生交集。雖然為時已晚,卻也讓藏在內心的死結,最終獲得解開的機會,深感人心。親子關係,在父母與孩子間,永遠都是需要不斷學習的習題。


電音與抒情 釋放心靈

既然標榜「台灣首部很趴的電音嗨作」及「正宗台灣電音」,《電哪吒》的配樂自然格外地受到矚目,不只有極具迷幻感的電音配樂,更不乏抒情歌曲,讓觀眾也能隨著電影節奏釋放心靈。


拜爾以維吾爾語演唱的〈風火輪〉混音版,營造迷幻的空間感。(影片來源/YouTube)

《電哪吒》的配樂特色在於包含了各種形態的音樂,並且結合台灣傳統廟宇文化,發展出具開創性的電子音樂,再加上整部電影帶有深沉情感的冷調性,不適合直接加入中文歌曲或舞曲,因此將插曲演唱者拜爾的〈風火輪〉以其母語維吾爾語演唱,再以remix(混搭)的版本出現在電影的重要場景中,產生奇幻的空間感。而路嘉欣演唱的電影主題曲〈第一首歌〉,雖然也使用電音的形態出現,但卻恰到好處地反映阿豪創作音樂的靈感來自對母親歌聲的追憶。

但是,在「音樂面前我就是神!」如此宏偉的標語下,阿豪與小影的愛情及阿豪父子情感的兩條故事線,反而影響音樂的主體性,加上電影本身的情節並不是令人亢奮的素材,而是以感性步調為主,電音所佔的比例也過少,實在不至於達到「嗨翻」的情緒。


阿豪與小影的愛情引人入勝,卻稀釋了音樂在《電哪吒》中的主體性。(圖片來源/中時娛樂)


更寬廣的發揮空間

總體來說,《電哪吒》的角色形象非常鮮明,藍正龍在劇中的背部刺青及粗獷裝扮、火爆個性,深刻詮釋了叛逆少年的放蕩不羈,對父親的不屑與憎惡更透過眼神及言語的挑釁完全展現。原本就具有冷艷外貌的謝欣穎,則演活了小影嗆辣、如刺蝟般的性格。


官將首陣頭的文化特色在《電哪吒》中並沒有足夠的展現,非常可惜。(圖片來源/電哪吒官網)

可惜的是,這部片在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營造較為薄弱,雖然看得見骨架,但對細節的處理顯得零散,例如:小影與阿豪之間的愛戀究竟從何而起?幾乎可以說只以一場摸不著頭緒的激情床戲瞬間引發;對於父親為何只選工作而不顧家庭也沒有描述。另外,「電哪吒」就是電音三太子,這部片大打「台灣傳統廟宇文化」的旗幟,劇中卻僅有極少的官將首陣頭畫面,並沒有反映足夠的文化元素,親情戲、愛情戲、電音戲多元錯綜的結果,也使這部片的重點難以聚焦。

儘管應該有更寬廣的發揮空間,《電哪吒》仍在廟宇陣頭、夜店電音文化以及青少年街頭文化的展現上做了嶄新的嘗試,也為台灣的國片注入更多元的活力。


《電哪吒》電影預告片(影片來源/YouTube)

記者 林冠儀
嗨我是冠冠,或者可以叫我ㄍㄨㄢˇ ㄍㄨㄢˊ 噢!! 但我一點都不ㄍㄨㄢˊ,嗚嗚好想長高高。 來自台中、熱愛台中,喜歡到處走走、用相機記錄生活:) 很喜歡認真完成每一件事後那種鬆一口氣又有成就感的感覺。
記者 林冠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