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打卡了嗎
你今天打卡了嗎
記者 洪欣慈 文 2011/11/27
在餐廳用餐時觀察周遭人群,會發現很多人的動作並不是在大快朵頤,而是先忙著拿起手中的智慧型手機「打卡」。這樣的風潮,自今年二月臉書(Facebook)在台灣開放此一功能後,便迅速在台灣社會中形成一股風潮。
全新行銷學 打卡享優惠
隨著民眾擁有智慧型手機的比例越來越高,手機的功能也不再只侷限於打電話等傳統功能。「打卡」這項功能足以在短時間內引起大家的注目,並成功吸引大家使用,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其操作簡單,不需要下載多餘程式,只需要手機有上網功能,任何人隨時隨地都能利用打卡記錄下自己的足跡,也能即時分享給親朋好友們。
在打卡風氣如此盛行的情況下,不少商家和機構也開始將行銷手法轉移到智慧型手機上。越來越多的商家推出「打卡換贈品」、「打卡即可享優惠」等等吸引人的標語來做為宣傳。隨意至網路上搜尋,各式各樣的打卡優惠訊息便一一出現,至百貨打卡可兌換精美好禮、飯店打卡可折抵當日消費,連政府機關也跟上這股潮流,例如羅東林管處也在近期推出相關活動,只要打卡並附上照片,便可獲得精美地景書。藉由消費者打卡的動作,既可使商家的知名度及能見率提高,也同樣滿足消費者喜愛優惠的心態。
新媒介的使用,增添了業者行銷的多元和可能性,也的確獲得多數消費者的青睞,但這樣的優惠措施,卻不是每個消費者都可以享受得到。能打卡的前提是必須擁有智慧型手機,就算自己沒有,至少同行的友人也要有,才能享受店家的打卡優惠。儘管優惠的訊息是公開給所有大眾,但各式打卡促銷的活動消費者能否適用,卻是緊密連結在使用工具上,對沒有智慧型手機的消費者來說,往往都只能望著店家的活動看板興嘆。
運用打卡功能來做促銷是商家新策略。(圖片來源/洪欣慈製)
偷吃被抓包 打卡引問題
在台灣,似乎只要有使用臉書,隨時都可以看到新的打卡訊息出現,但打卡功能卻不一定都帶來正面效應。美國前陣子做了一項針對兩千多智慧型手機使用者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有使用打卡功能的比率只有12%,而台灣網路行銷業者也針對不願意使用此功能的原因作訪問探討,拒絕使用的原因多半是怕隱私曝光,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日前出現一則新聞,男友在外偷吃,公然帶著劈腿對象在電影院打卡,高調行徑引起原女友注意,後演變為恐嚇事件。這樣的新聞除了讓人啼笑皆非外,更值得去探討打卡功能使用上背後隱藏的一些問題。一個小小的打卡動作竟引發社會案件,媒體報導中這樣的例子還不只一件,當使用者將自己所在位置打卡到網際網路平台的同時,也就表示將自己的隱私暴露在大眾前,網路的力量無遠弗屆,任何人都有機會看到,原本簡單的初衷卻陰錯陽差地引出一些問題。
分享好心情 打卡作紀念
最單純的打卡念頭多半是為了紀念一個特殊的地方,或與久違朋友相見的聚會,希望與朋友即時分享的念頭,透過打卡功能得以實現。目前就讀於中央大學經濟學系的學生張尹寧就表示,她之前在網路上看到別人的打卡資訊,又去了哪裡玩,都會很羨慕,如今自己也有了智慧型手機,就會時常想將當下的興奮愉悅之情藉由打卡分享給大家。透過這樣的功能,其他人能夠隨時關心到朋友的最新動態,在忙碌的現代人生活中,也是一種另類的關係維持途徑。
看似拉近了彼此間距離的打卡功能,雖無法對彼此關係產生絕對的影響,但不可否認,它的確慢慢發展成大家關注親友的一個重要途徑,今天從網路上看到XXX又去了哪,雖然已有一陣子沒跟他聯絡,藉由他動態的顯示好像也能對他最近的生活增添了一些了解。根據外國網站socialbakers的統計,台灣人最愛打卡的十大地標多半與吃喝玩樂分不開,這也是打卡使用者想分享的初衷。簡單的念頭下,大家其實並沒有想到,每一次的打卡,就能替該地標創造更多能見度,而讓商家在無形中,得到另類宣傳的效益。
與朋友聚餐總是不忘打卡。(圖片來源/Yahoo 奇摩)
創作新地標 打卡新思考
除了利用導航能夠搜尋到的地標外,喜愛打卡的民眾若找不到自己要打的位置,也可以自行開創景點,於是各式各樣奇奇怪怪的地標開始出現,床上廁所浴室,都可以是打卡的地點。自行開創的功能,讓有打卡習慣的人到哪裡都能無時無刻替自己所去之地做紀錄,而網友標註地名也總有無限的創意,例如有網友在高雄澄清湖那設立的一個景點叫做澄清湖「底」,不小心錯打意義可是相差甚大,無限的創意總是能讓大家會心一笑。
在一陣打卡風潮席捲而來後,許多商家開始運用這項新手法做行銷,除了新鮮有趣之外,背後還有許多面向問題待思考。目前雖然尚未出現打卡引起的嚴重問題,但在有商業和隱私考量下的打卡行為其實是有一定風險的,與朋友分享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涉及網路平台就需要謹慎小心。
![]() |
記者 洪欣慈
嗨大家好~~ 上大學以後認識我的人都叫我壽壽, 可是其實一點都不瘦呵呵。 生活中的小確幸就是可以吃到好吃的食物, 發自內心綻放出燦爛的微笑! 世界可以很美好,只要你有一雙明亮的雙眼, 喜歡傳科的大家 希望我們能一起到世界的終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