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期

交大競技啦啦情

進了交大,我加入競技啦啦隊,在這裡我得到很多也擁有很多,且聽我娓娓道來。

交大競技啦啦情

記者 劉玉蘋 文  2011/11/27

一連串的練習、比賽與表演,讓我的大學生活踏實了不少,原本只有課業的生活也變得豐富,果然,大學絕對不能不玩社團!到底交大競技啦啦隊給了我什麼?說真的,好多好多……


責任與傳承

很難想像一個社團,到現在還有畢業十年的學長姊回來看學弟妹吧!交大競技啦啦隊就是如此溫馨的一個大家庭。從剛畢業的、和畢業近十年的學長姐,一直到創社元老,有的甚至已論及婚事,就像自己家庭裡的大哥哥大姐姐們。只要社團舉辦或參與大型活動,他們就一定會回來看看大家,關心現任幹部及社員,社團經營狀況、活動舉辦流程等等。如有發現缺失,總會及時給予幫助,根據他們豐富的經驗,解決我們林林總總的大事和小事,讓我們學會如何看待事情、解決事情。

一個很深刻的例子,就是一年一度的體驗營。體驗營是每年為了大一新生所舉辦的活動,讓新生初步體驗啦啦隊,而這項活動的分工不外乎總副召、教學、隊輔、主持人、音控等。雖然當年任職的人員都算是新手,但我們不會是從零開始,靠的即是上一屆的經驗傳承。

今(2011)年體驗營,我首次擔任音控。雖然在此之前我曾經向社團中熟稔音樂的學長(大雄、光)學習剪接音樂、聽音樂,而且我事先還和社團音控老手(寶寶)請教過,但越到營期就越緊張。寶寶甚至不吝嗇地將他幾年來整理收藏的音樂庫,一併給我,也教我使用DJ軟體,體驗營當天更把外接控制音量的器材帶來,讓我在音控這個位子,一天下來越做越順手。

不說不驚訝,這位社團音控老手,已是八年前的社員了,我想,普通的團體,能有前四年的學長姐出面幫忙就很難得了,更何況是畢業將近八年,且忙於公事又論及婚事的學長。


一台電腦主播音樂,外接音量控制器,還有即刻救援的音樂播放器iPod,後兩者皆由寶寶提供。
(照片來源/劉怡潔攝)


cheer團隊精神

不僅是啦啦隊,許多運動也都講究團隊精神。也許是因為啦啦隊員之間有著生命攸關的連繫,因此隊員間更不分你我,我們就是一個team。去(2010)年梅竹表演,我還是個黃毛大一生,沒想到才剛進社團幾個月,卻找到自己最深刻的感動。

梅竹表演可說是每一年度最盛大的表演,整個流程長達八到十分鐘,梅竹賽為期三天,身為啦啦隊的我們每一天都得上場表演,為球員及觀眾打氣,振奮人心。而交大競技啦啦隊為了這場盛事,從寒假就開始準備,每天早上九點開始到下午五、六點,不分假日,隊員們一起過著規律的生活。

參與梅竹表演的隊員,約有四、五十個,雖然為數眾多,卻一個也不能少。在啦啦隊的六大元素裡面,除了口號、舞蹈、翻騰、跳躍是比較偏向個人的,剩下的技巧與金字塔,是極為重視團體出席的。這兩項的完成,不論底層、中層、上層,甚至保護,缺一個就無法全上!

而這為時八分鐘的流程,跑起來真不是蓋的,我可以慢跑持續半小時,但這邊跑、邊喊口號、邊出力做動作的啦啦隊運動,每跑完一次全上,都讓我的精力和體力消耗一大半!尤其每到最後一段流程,那種想就此休息的念頭,著實油然而生。然而,交大競技啦啦隊最不缺互相打氣的團隊精神,最後一段流程開始前,全體人員統一做clean動作(雙手握拳,由肩膀位置垂直往下劃)並同時喊「let's go」,隊員們眼神相互交會,彼此肯定,彼此相信,相信場上的大家能持續到最後!

還記得梅竹的閉幕表演,已經晚上十一點了,白天的練習,加上晚上在球場邊吶喊、加油,當天的活動不僅耗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體力與氣力也是隨之消減。但是秉著為了球員、為了觀眾、為了交大人,更為了交大競技啦啦隊的這一份心,即使在場邊已經喊破喉嚨,精力和體力已消耗殆盡,也要吃下十盒喉糖,喝下一打蠻牛,精神奕奕地上場表演。

在場上,個個表演細胞大爆發,先前的疲勞皆拋諸腦後,一心只想著「全上」,並且給予觀眾大大的、燦爛的笑容。那一刻,我臉部抽筋的那一刻,記憶猶新,當時已經笑到無法控制臉部的肌肉神經了,「天哪,我怎麼這麼累!」的感覺似跑馬燈閃過腦海。我知道場上的大家不會不比我累,卻還是這麼拼命,尤其我還在底層的手上,因此我更不能放棄!

去(2010)年梅竹一表演完,我就發誓:「明年還要再跳梅竹!」


去(2010)年梅竹閉幕表演,在09:20時大家統一喊聲「let's go」!(影片來源/YouTube)


態度與觀念

我參加啦啦隊已邁入第三個年頭了,說我學到了什麼?真的非常多,啦啦隊內容莫須再提,更重要的是觀念與態度。

「你們男生女生碰來碰去不會害羞喔?」這是在我加入啦啦隊後被問過的一句話,也是這個社會質疑啦啦隊的情感觀念。我已經忘記當時我怎麼回答的了,只不過現在聽到類似這種問題就覺得很可笑,難道世人的眼光就這麼膚淺?

在操作技巧時,底層(多為男生)光想著要接住上層(多為女生)、保護上層就來不及了,哪來的時間想我要看底褲、我要摸到胸部等的無聊事情?更何況為了技巧的安全與穩定,肢體接觸是必要的,難不成底層不用動手,只要呼一口氣,就能將上層拋得高高的?外界不應戴有色眼鏡來看待競技啦啦隊。

我的個性不會隨他人競爭,不習慣去爭取,其實也不知道從小到大自己所渴望的是什麼。但如果在啦啦隊裡還是這樣的想法,是不會進步的。競技啦啦隊是包含許多元素的全能運動,不管在任何方面,知道自己的不足,一定要主動積極進取,不間斷地加強改進,才會有可觀的進步成效。像是柔軟度或肌力不佳,有事沒事就得找人拉筋,或者自己做肌力訓練,如上層許多單腳的亮相動作,也是抓到時間就練習單腳站立。自我加強真的很重要,一旦加強了就會進步;只要有進步,就會增加信心。

自信,來自於自我,若沒有自我的肯定,就更難得到他人的肯定。雖然從小到大參與過不少表演與比賽,台風不差,但仍不足以應用在啦啦隊中的展現。上層除了笑容,亮相動作的俐落感更能展現出自信。

進入交大競技啦啦隊初期,不管在技巧或跳躍等方面,都無法得心應手,真的令我大受打擊,好像高中歷史怎麼念就是念不好的感覺。很幸運地,啦啦隊裡不會有悲觀存在,往往都會有學長姐適時地鼓勵你,陪你練習,讓你嘗到成功的滋味,建立信心。如果問我:「你哪來的自信啊?」我可以很驕傲的告訴你:「交大競技啦啦隊給我的!」


最有力的叫喊,最具活力的展現,盡在交大競技啦啦隊。(圖片來源/喀報2011梅竹特刊)

記者 劉玉蘋
認為什麼事都好玩,認為什麼事都很有趣, 喜歡學東學西,目前兼職啦啦隊員, 喜歡上山下海,預計畢業就要出國, 雖然不怎麼天馬行空,但也會不時幻想。
記者 劉玉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