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期

眷村改建 仍有爭議

近年因台灣眷村老舊與都市更新計劃的進行,新竹地區眷村的改建不僅引起國宅與居民的搬遷的問題,眷村文化的保留也留有許多爭議。

眷村改建 仍有爭議

記者 林彥伶 報導  2011/12/04

近年因台灣眷村老舊與都市計劃的進行,許多眷村都面臨改建。新竹屬於台灣最多眷村的地區之一,目前新竹市最後一批眷村改建案已將貿易二村、八村改建為華夏金城,未來將有六百多戶來自忠貞、金城、北精忠、北赤土崎等眷村住戶遷入。目前眷村的改建不僅引起國宅與居民的搬遷問題,眷村文化的保留也帶來許多爭議。


眷村改建有利有弊

目前眷村改建帶來的影響是利是弊,眷村住戶持有不同看法。忠貞新村村長張凌雲認為,眷村改建讓眷戶能夠擁有私人土地與住宅,不管是對眷戶或是下一代也較有居住的保障與安定。貿易八村住戶雍屏里也表示:「眷村改建讓老人家在有生之年能夠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可以有一份歸屬感。」但住在眷村超過六十年的住戶賈李忠勤則不贊同眷村改建,認為眷村改建破壞眷村原有的群體生活環境和習慣。

新竹市政府都市發展處(以下簡稱都發處)工程師黃奇生針對眷村改建也做出回應:「眷村為都市的窳陋地區,房屋老舊巷道狹小會有安全上的疑慮,政府的立意是善意的,希望藉由改建讓眷戶的居住環境比較安全、舒適。」

目前眷村年輕人口大多外移,居住於眷村的人口已步入高齡化,老年人靠著鄰里之間彼此照顧維持生活,但政府興建的國宅樓層數過高,國宅分配又採取抽籤制使得原眷村的住戶將來居住可能過於分散。政府原是出於善意的政策,是否完善地考量到住戶的需求,對此新竹市議員鍾淑英提出疑問:「眷改後層數過高,人跟人之間互動變少不能互相照顧,未來老人家可能就像獨居的籠中鳥,可能會有照顧上的問題出現。」


眷村住戶不滿政府未給予合理補助,因此拒絕搬遷。(照片來源/林彥伶攝)

眷村改建有利有弊無法兩全其美,對眷村居民而言是否能得到更好的保障仍不能明確斷定,目前眷村搬遷權益與補助費用的問題,也存有爭議。忠貞新村全體居民抗議政府沒有給予合理的回饋與補助,因此全村居民拒絕搬遷。忠貞新村眷戶賈李忠勤說:「政府與眷戶之間的溝通管道做得不好,我們該付多少錢也沒講清楚。」根據國防部眷村改建條例規定,住戶遷入國宅需自行負擔20%的金額,其餘由國家補助,雖然眷戶已知需負擔部分的房價,但政府遲遲尚未公告總房價,加上缺乏溝通管道讓住戶感到相當困擾,這些狀況導致政府與眷戶雙方在面對搬遷問題時僵持不下。

政府對於眷村改建與遷村相關措施的完整性,仍有改善的空間。隨著一件又一件眷改案的進行,眷村文化的保留也引起討論。


保留舊眷村  仍有爭議

因著眷村改建,眷村的地景風貌逐步消失;眷村第一代、第二代居住人口也逐漸老化凋零,眷村文化是否會因此式微,眷村未來的發展方向與眷村文化的維護仍有許多未知數。

新竹市政府已於2002年成立眷村博物館,保存眷村文物。待眷村改建案全數完成後,新竹市政府也計畫將忠貞新村附近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結合現有的眷村博物館設置文化園區。新竹市都發處工程師黃奇生表示:「在都市計劃的眼光下,眷村已不適於居住,未來眷村舊磚房會全部拆除,除非是歷史建築物才會保留。」雖然已有文化園區的規劃,但只限於保留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附近土地,至於眷村內的舊住宅將全數拆除,騰空後的土地再另由國防部安排。


舊眷村的保留礙於法令的規定,目前將面臨拆除的命運,未來能否納入文化園區的範圍來維護仍然未知。
(照片來源/林彥伶攝)

針對舊眷村的保留,新竹市議員鍾淑英表示:「眷村這一塊有很多歷史可以談,需要結合文化與觀光將眷村保留下來,不然未來沒有機會了,眷村將只會是個名詞,而沒有任何實體的東西存留。」同時是眷村博物館志工也是眷村住戶的雍屏里也認為,應該站在文化傳承的角度看待眷村舊建築,其中的歷史文化應該被保存而不該拆除舊建築。

但眷村舊建築是否有機會保留,納入文化園區範圍,其中牽扯許多複雜的原因。透過文化局去保護眷村舊建築,其尚未符合歷史建築保護的年限標準;若用設置眷村文化公園的辦法予以保留,又牽涉觀光處公園設立面積的問題,能保留的範圍也相當有限。礙於上述法令與相關條文的規定,舊眷村的保留仍處於一個未知的狀態。


文化傳承需靠大家支持

雖已成立新竹眷村博物館,後續也將有文化園區的設置來保存眷村文物,呈現眷村的歷史,但博物館內的眷村文物與舊時一般的生活用品其實並沒有很大的差異,無法凸顯真正的特殊性。若能取得真正的眷村空間來展覽這些文物,必能增加眷村文物的代表性和特殊性。
 
面對整個大環境,鍾淑英認為政府對於保留眷村文化的態度並不積極,儘管當前保留眷村有一定的難度,政府機關也應注重其他推廣眷村文化的方法,讓一般民眾也有維護眷村文化的意識,讓更多人重視眷村文化。忠貞新村村長張凌雲也希望政府對於眷村文化園區能夠有適當的管理與設計,為傳承眷村文化的下一代著想。
 
眷村是臺灣社會中相當特殊的社群聚落,反應了國民政府遷臺的時代脈動,記錄深刻的時代意義。眷村也融合來自中國不同省籍的居民、語言、風俗與習慣,形成臺灣獨一無二的文化資產,是歷史重要的一環。未來眷村文化的保存與維護仍需政府單位的推動與民眾力量的支持才得以延續。


忠貞新村村長張凌雲期盼政府能重視眷村文化傳承。(照片來源/林彥伶攝)

記者 林彥伶
我是奇異果的忠實愛好者噢! 喜歡到處走走唱唱歌, 最喜歡的詩人是鯨向海, 如果能再長高十公分,我就心滿意足了!
記者 林彥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