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期

驚嘆號 航向音樂新紀元

11年前,還是歌壇新人的周杰倫以多元的R&B曲風,與咬字不清的特殊唱腔在台灣地區迅速竄紅;多年後,周杰倫在2011年11月發行個人第11張專輯。這次,他不只是個創作歌手,還身兼音樂的魔術師,讓歌迷感受音樂驚人的魔力。

驚嘆號 航向音樂新紀元

記者 蘇冠心 文  2011/12/04

11年前,還是歌壇新人的周杰倫以多元的R&B曲風,與咬字不清的特殊唱腔在台灣地區迅速竄紅;多年後,周杰倫選擇在2011年11月發行個人第11張專輯《驚嘆號》。這次,他不只是個創作歌手,還身兼音樂的魔術師,在短短四十分鐘內變出各式音樂花樣,讓歌迷不用親臨演唱會現場,也能感受音樂驚人的魔力。


周杰倫個人第11張專輯《驚嘆號》,帶給樂迷全新的音樂饗宴。(圖片來源/Hitradio)


驚嘆號 闖出自己的路

從十六歲開始就嘗試自己作曲的周杰倫,至今已經累積上百首的音樂作品,從為台語歌手江蕙所寫的台語歌<落雨聲>到與美國NBA球星Kobe Bryant跨國合作,合唱廣告主題曲<天地一鬥>,不難看出他在音樂上,企圖打破類型與語言的隔閡所做的嘗試。

在新專輯《驚嘆號》中,周杰倫更大膽地試驗音樂的各種可能性,不但延續了原有的周式R&B曲風,更充分結合古典、搖滾、嘻哈、爵士等各式元素。配合專輯名稱,歌曲長度也大多刻意縮短在三分半鐘左右,讓人有意猶未盡之感。同名搖滾風的主打歌〈驚嘆號〉,以磅礡弦樂營造出電影的畫面感,歌詞裡大量使用了「哇靠」兩字,惹來不少爭議,但周杰倫將其解釋為面對未來的困難,年輕人必須要靠毅力、靠鬥志、靠自己,才能闖出自己的一條路。

不同於以往的作品,本次專輯中收錄多首即興改編作品,周杰倫不急著創造新戲法,反而從老戲法中變出新東西,希望帶給歌迷另一種不同層次上的驚喜。新歌〈公主病〉即從舊作〈陽光宅男〉改編而來,描寫現實中活在自我世界裡的公主型女孩,富有節奏感的搖滾曲風與詼諧的歌詞,讓人不禁莞爾一笑。

在〈水手怕水〉一曲中周杰倫則首度挑戰將B-Box唱法融入復古Ragtime(散拍樂),輕快俏皮的曲風,讓人聯想到之前的歌曲〈牛仔很忙〉。配合這首歌,新專輯整體設計也走水手風,充滿玩心的周杰倫這次不當牛仔,改當水手,掌著華語樂壇的舵,航向音樂的新紀元。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首新作〈琴傷〉,全曲改編自柴可夫斯基的〈船歌〉,並在間奏時加入莫札特的〈土耳其進行曲〉,巧妙地融古典於流行。主歌富有旋律感的Rap與副歌的美聲式唱法毫不違和,交織出一片滄桑氛圍,緩緩道出所思慕的對象心裡卻早住著另一個他的苦澀。


收錄於《驚嘆號》專輯中的〈琴傷〉,在古典鋼琴的襯托下,帶有股淡淡的憂傷。
(音樂來源/Youmaker)


中國風 當西方遇上東方

近年來,中國風歌曲一直屢受媒體關注且廣為討論,但現今所流行的中國風指的並不只是單純的東方音樂,而是加上了西方音樂中的R&B、Rap等元素,搭配東方樂器或歌詞意境所呈現出的中式音樂風格,這股中西合璧的中國風濫觴即為周杰倫。中國的五聲音階,經過周杰倫深厚的西方古典鋼琴底子轉換,搭配上作詞夥伴方文山的中國風歌詞,即為周杰倫最為擅長的中國風曲式。

從首張專輯的〈娘子〉開始,西式R&B的編曲,搭上方文山宋詞般的歌詞意境,帶著歌迷進入沙漠中的塞北客棧,道出出外謀生、飄泊不定的的丈夫,遙想遠在江南的妻子的心境。此外,早期的另一首作品〈上海一九四三〉描寫的是對日抗戰期間動盪不安的上海,但通篇歌詞都未提及戰爭,在周杰倫淡淡的琴聲中,隨著歌中主角踏入上海的老街坊、小弄堂,懷念起上一代失落的愛情,顯得格外動人。

周杰倫中國風臻於成熟之作〈東風破〉收錄在第四張專輯《葉惠美》中,〈東風破〉原為古琶曲,有鑑於此,周杰倫使用二胡與琵琶入曲,仿古小調的曲風讓整首歌思念滿溢。歌詞中「酒暖回憶思念瘦」一句,更脫胎自宋朝女詞人李清照,將古詩詞自然融入流行歌曲,又不顯突兀,周杰倫的作曲功力可見一斑。

從〈東風破〉以後,中國風似乎已經變成周杰倫專輯的招牌,〈髮如雪〉、〈菊花台〉、〈青花瓷〉都是膾炙人口的作品。而中國風不只能獨唱,也能合唱。在〈千里之外〉中,周杰倫找來「金嗓」費玉清合唱,首度挑戰男男合唱的中國風歌曲,並加入慢版的西方R&B元素,娓娓道出戰爭動盪時代的愛情悲劇。周氏唱腔加上費玉清的美聲唱法,反而激盪出另一種反差的美感。 

如果拿掉中國樂器,會變成什麼樣的中國風?周杰倫在上張專輯《跨時代》中,以西方樂器來詮釋中國風歌曲〈煙花易冷〉,雖無使用任何中國樂器,全曲依然充滿濃濃的東方風情,從周杰倫捲舌的唱腔中,婉轉地道出煙花易冷、人事易分的落寞。

新專輯中,中國風當然也沒缺席,一曲由唐從聖作詞的〈皮影戲〉,顛覆了大家對於方文山加周杰倫等於中國風的刻板印象。周杰倫大膽加入現代電子花車的音樂元素,嘗試用中國笛吹奏半聲音階,並融合西方的Rap和東方的京劇唱腔。在明亮輕快的中式曲風中,間奏的電子琴卻又出現西方教會的聖歌式彈法,令人耳目一新,周杰倫將老戲法一變再變,賦予皮影戲新的風貌。


收錄於《驚嘆號》專輯中的〈皮影戲〉,融合多種特殊音樂元素於中國風中。
(音樂來源/Youmaker)


多方嘗試 音樂面臨挑戰

縱觀以往專輯,周杰倫最為人知的即為R&B的創作功力,R&B指的是節奏藍調(Rhythm and Blues),節奏藍調脫胎自藍調,原為美國黑奴的讚美歌、勞動歌曲、叫喊和聖歌,1960年後節奏藍調則被用於總括靈魂樂與放客音樂的術語。演變至今,現代的R&B仍然保留著黑人音樂中激越而情感高亢的元素,但在表現形式上,則加入了使用電音形式的錄製風格或以類比鼓機所營造出的節奏。

各種風格、曲速的R&B,皆是周杰倫的拿手強項,加上「啾」「嗚」「咿啊」等即興尾助詞,形成獨樹一幟的演唱風格。從第一張《杰倫》同名專輯開始,周杰倫的音樂漸漸為人所知,首張專輯的主打歌〈可愛女人〉,以簡單、抒情的R&B曲風成功讓大家聽見他的聲音。全曲僅以簡單的鼓聲節奏和鋼琴作為背景,製造出節奏的切分音,並採用類似靈魂樂的唱法,將字切割為較為塊狀的形式,增加歌曲的靈活度。

周杰倫的音樂不斷的成長著,他多方嘗試不同的創作題材,凡舉吸血鬼、古文明、日本忍者、環保、戰爭、與毒品,都是他的靈感來源,連續幾張專輯的種種突破,讓周杰倫的音樂邁向新的里程碑。到了第六張專輯《十一月的蕭邦》,周杰倫的曲風已經發展成熟,中國風、台式Rap、淡淡鋼琴配樂的情歌已經成為專輯中的固定班底,後期的歌曲都能從過去的曲式中找到影子。但相較於後期較為繁複華麗的作品,周杰倫早期的歌曲編制顯得純粹許多,也較打動人心。

新專輯《驚嘆號》中同為抒情R&B曲風的〈Mine Mine〉,利用中文、台語、英文三種語言,巧妙地道出分手後的情人心境。這首加入電音元素,以舊作〈我不配〉的背景音樂即興改編的新歌,卻遭致不少批評,不論是歌曲編制充滿濃濃的「韓」味,唱法也神似今年初周杰倫為好友小麥所配唱的〈麥烝瑋〉,尾音「嗚」的上拉唱法也被網友評為了無新意。


《驚嘆號》中的第二主打歌〈Mine Mine〉,周杰倫利用台語諧音嘜嘜(不要)道出分手後,
希望挽回對方的心情。(影片來源/YouTube)

但一個好的魔術師,並不在於他會多少戲法,而是能吸引多少觀眾目光。儘管外界批評周杰倫缺乏創新的聲浪不斷,但多年來認識他的人不減反增,他仍在慘澹的華語唱片市場中,維持張張十萬以上的銷量。如今即將邁入三十二歲的周杰倫,似乎又想反璞歸真,找回最初的自己。近年來,周杰倫的專輯回歸「自我」的主題,從〈稻香〉鼓勵大家珍惜一切,回歸最初的美好,到〈超人不會飛〉,道出每個人都有脆弱疲憊的時刻,最新主打歌〈驚嘆號〉也鼓勵年輕人靠自己闖出一片天。周杰倫唱出現代人的心聲,以音樂最單純的本質肯定自我價值。

就如周杰倫在歌曲〈紅模仿〉中的自述:「我堅持風格/我活在我的世界/誰都插不上嘴」,11年來周杰倫對自己的作品維持一貫的信心,《驚嘆號》就像一甕換了新裝的老酒,不變的是周杰倫對音樂的那份熱情初衷。

記者 蘇冠心
哈摟,我是小Can:) 喜歡讀溫暖的字、 彈吉他與旅行, 目前最大願望是吃遍各地美食, 希望能用喀報記錄這一年的曾經走過。
記者 蘇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