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期

在僑先部生活的日子

來台灣其中一個收穫就是擁有很多很好的僑生朋友。第一年到台灣的時候,雖說有親戚照顧,還是獨自一人的時間較多。在言語不通的情況底下,慶幸身邊有一群好友在身邊扶持。

在僑先部生活的日子

記者 嚴芷茵 文  2011/12/11

來台灣其中一個收穫就是擁有很多很好的僑生朋友。第一年到台灣的時候,雖說有親戚照顧,還是獨自一人的時間較多。在言語不通的情況底下,慶幸身邊有一群好友在身邊扶持。


來台契機

在香港考完高級程度公開試後,為了保障自己的將來,旋即報名考台灣大學的海外聯招試。本身是唸理工組的我,發現自己根本不太適合繼續唸理工科,所以決定報名考第一類組。

在考試以前就要先填70個志願,去選那70個志願真的令人頭昏腦脹,因為在香港的大學聯考只要填25個志願,所以大部份的志願都是以國立大學為主。因為我姨媽說在台灣還是以國立大學為先,私立學校很容易會給人比下去。

在考完公開試之後,只有兩個月的時間讓我去溫習台灣聯招試的內容。因為沒有準備的很完備,但又好死不死讓我過了門檻分數,被分發去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

哲學系畢業以後要幹嘛?那個時候就決定去僑先部先唸一年,去考校內試,搞不好可以考到好學校。與此同時,當時文大的香港學長就聯絡我,問我是不是要到文大唸。雖然他打了好幾通來說服我,又說到僑先部再考的話,可能會考到比文大差的學校。可是我慶幸自己有堅持下去,要不然我就要到那荒蕪的陽明山生活四年了。


僑先部 嚴謹但快樂

本來以為來台灣唸國立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就跟外國的先修班差不多。誰知道裡面規矩超級多,一星期有三天要穿制服,穿制服的那一天就代表早上要集會、宿舍有門禁、門禁時間過後又要在宿舍點名,反正就規矩多多,好像國、高中生一樣。

裡面教官又一大堆,早上集會都會檢查校服、有沒有染髮,跟普通學校無異。感覺就像遠離了父母的監管,但還是有學校的規條監管,就算回到宿舍也被樓主、教官監管著。

其中一點最令人討厭的就是給我12點關頂燈,跟交大宿舍無異,還要凌晨兩點給我斷桌燈的電,有時候唸書唸到一半,「啪!」斷電,真的氣死人。

在如此的嚴厲監管下,我們還是可以樂得自在。夜闌人靜的時候,就是到別人的房間串門子,一齊討論八卦或是講鬼故事,成為我們斷電以後的消遣。


各地文化學習好機會

在僑先部可以認識到不同國家來的華人,學習到不同國家的文化。一開始以為澳門人跟香港人的差別不大,但在交流之下有發現一些微妙的不同。班上的澳門同學有時使用一些「潮語」跟香港人們溝通,跟他們聊天會發現大家都是講廣東話,但在使用時卻有不同的意思。在交大的澳門人佔多數,所以之前在僑先部學到的澳門用語,都可以派上用場。

印尼華僑給我的印象就是嗜辣如命。因為室友有一個是印尼華僑,她的朋友經常會來我們的房間聊天。有一次真的給她嚇到了,她居然在甜甜圈上面加辣椒醬,整寢的人都目瞪口呆,因為真的太奇怪了。我問她:「你為什麼要在甜甜圈上加辣椒醬?」她回答道:「因為我想吃辣椒醬。」他們都只是想要吃辣而吃辣,可是看久了也都習而為常了,因為這就是他們的文化。


四人寢五個室友

一踏進房門,第一個看到的就是馬來西亞的室友。看到我在收東西的時候,她就幫我擦桌子,真的有點被嚇到,因為在香港很少看到那麼熱心助人的人。但她後來跑去當樓長,就搬到別的寢室,可是三不五時會回到我們房間聊天。

因為僑先部有分第一批次跟第二批次,第二批次的人都比我們晚一個月才入學。當時馬來西亞的室友搬走之後,就多了一個空位,第二批次的人就會填到有空位的寢室裡,那個時候我跟室友們都超害怕會有一個怪咖跟我們住,所以非常抗拒新室友入住。

事與願違的,還是有新室友進駐我們的房間。新來的室友雖然是香港人,但我們先入為主排擠她,對她很冷漠。現在想起來也覺得很好笑,因為我現在跟她感情很要好,每次回台北都會去找她。隨著時間的過去,我們對她漸漸放下戒心,發覺她人其實很幽默,對人很好,成為我們寢室中的開心果。現在想起來也覺得有點慚愧,現在要跟她鄭重地說一聲抱歉。


四人寢,五個室友,感情依舊。(圖片來源/Facebook)


結業考 各散東西

開心的日子總是過得特別快,經過五次的考試,終於要到大家分別的日子。有人考到北部、有人考到南部,雖然大家不能一齊在同一間學校努力,但我們還是會聯繫大家的感情。

其實各散西東也有它的好處,有時候每天見面也不見得交情會特別深,遠距離的友誼有時候更容易維持。而且到不同地方的地方都可以找到導遊帶領,在不同地區遇到的人和物都可以與大家分享。


大三時候的班聚,雖然很久不見,但仍不覺陌生。(圖片來源/黃建國提供)


浪費一年了嗎

交大很多澳門僑生都是直接考聯考進來的,但我覺得在僑先部那一年並沒有浪費到,因為在那裡拓展了自己的社交圈,認識了一班患難見真情的好友。

如果要我再選一次,我也是會選擇去唸僑先部。在那裡我嘗試了以前沒有做過的事,與班上同學設計園遊會的活動、參加KTV大賽、為運動會的創意進場大賽努力練習等等,實現了從前不可能在我身上發生的事。

用一年時間去換取友誼、不同的嘗試,我覺得不是浪費,而是值得。

記者 嚴芷茵
大家好 我是KATH,嗆仔、阿唔、歐逆、香港人(下省一千字...) 我是來自香港的村民 來台灣已經第3年 可是對台灣交通還是在狀況外 個人很愛聽台語歌曲 歡迎大家介紹好聽的歌給我 (什麼類型、語言都OK,因為音樂無疆界=])  
記者 嚴芷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