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期

雍屏里 細說眷村故事

雍屏里擔任新竹眷村博物館的服務志工,從事維護眷村文化的工作至今已經十多年,仍然樂此不疲。

雍屏里 細說眷村故事

記者 林彥伶 報導  2011/12/11

「眷村文化不能在我手中消失!」雍屏里從事維護眷村文化的工作至今已經十多年,他來自眷村的第二代,同時也是新竹眷村博物館的服務志工。走入新竹眷村博物館,竹籬笆與紅磚牆彷彿帶著來訪的民眾穿越時空隧道,回到早期的眷村。親和力十足,笑臉盈盈的雍屏里熱情地邀請來訪民眾入館參觀,一同體驗眷村生活,認識眷村文化。


光陰的故事

雍屏里出身軍人世家,從小生活在新竹貿易八村,對他而言,擔任眷村博物館的志工和一般志工不同,因為眷村陪伴著他成長,向來訪的民眾解說眷村歷史和故事時,就像一次又一次地回憶自己的成長故事。雍屏里興高采烈地說:「擔任這個博物館志工是很有意思的,眷村文化就像一部生命史,有太多太多故事,講都講不完。」

一幕幕生活在眷村竹籬笆內的場景,不斷地在雍屏里的腦海中播放,讓他再次回到那些流逝的歲月。回憶起過去生活在眷村的日子,雍屏里說:「眷村有來自各省的人,彼此生活習慣都不同,但感情都很融洽。」不同省籍的居民共同組成一個生活群體,雖然彼此省籍不同,但並不會因此有隔閡。

雍屏里相當懷念眷村的過節氣氛,不管大小節日總是充滿濃濃的人情味。令他印象最深的是過春節,眷村的家家戶戶大家一起過年,各家輪流交換年菜就像一個大家庭。春節期間眷村最特別的活動是「團拜」,村里長集合全村的人一起分享過年的喜悅,也讓眷村的居民更有凝聚力。


文化保存的工作有時雖然辛苦,但雍屏里仍樂在其中。(照片來源/林彥伶攝)

眷村生活有歡樂也有較為辛苦的一面,雍屏里提起他的童年:「因為戰亂,父母親從中國大陸過來,在臺灣沒有產業,父親待遇也很少,那時的生活過得很苦。」雍屏里生動地描述早期眷村的生活,眷村裡的人們過得並不是非常富裕,經濟狀況也普遍比較困難,因此母親與孩子時常一起做手工,為家中賺取額外的收入。打毛線、加工聖誕燈泡等都是當時眷村常見的家庭代工。他也談到,當他還只是個孩子時,就曾到工廠做聖誕燈泡,有時還加班一整夜都沒有休息。

雍屏里說:「雖然待遇很少,但是做多少算多少,至少能幫家裡一點忙。」因著這樣的生活背景,磨鍊了雍屏里吃苦耐勞的性格。在雍屏里的印象中,眷村媽媽們相當能幹又大方,她們不分省籍,絲毫不吝嗇地將所學的技藝互相分享,在家庭代工的工作上彼此照顧,呈現眷村生活人們苦樂相扶的情感。眷村裡的人情趣味、生活的點滴都是雍屏里最熟悉的經歷,也成為他擔任導覽解說志工時最「真實」的材料。


擔任志工  樂此不疲

民國85年國防部公佈眷村改建條例,隨著眷村改建,房屋拆遷、眷村人口逐漸流失。雍屏里和其他眷村第二代的子女開始出現危機意識,必需要有立即性的行動去保存與延續眷村文化。雍屏里說:「文化保存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現在已經沒有等待的本錢,要跟時間賽跑,再不快點去做就會來不及了。」因此,早在眷村博物館成立之前,雍屏里與其他眷村第二代的子女就已成立保存眷村文化的社團。眷村博物館確定成立後,雍屏里也從空軍部隊退伍,參加志工訓練決定投身博物館的導覽解說服務。


眷村博物館內的文物都是雍屏里眼中的「珍貴寶貝」。(照片來源/林彥伶攝)

眷村博物館開館以前,雍屏里走訪新竹各個地區的眷村,挨家挨戶尋找適合存放在博物館內的文物。文物的挑選必須考量其年代與眷村的關係,後續還需要建檔、分類與保存。雖然文物的保存過程辛苦,有時也很枯燥,但只要想到能夠將這些「寶貝」留下來,放在眷村博物館中,讓參觀的民眾藉由這些文物來認識眷村文化,雍屏里便覺得這些過程很值得,樂此不疲。

擔任服務志工的期間他累積了無數的生活經驗,除了服務臺灣一般的民眾之外,近年也有不少中國大陸的旅客參訪新竹眷村博物館。雍屏里笑著說:「我們以前都以為大陸人吃樹皮,大陸人還以為我們臺灣人吃香蕉皮呢!他們對我們的生活其實有很多的好奇。」國民政府遷台後,有一段時間,兩岸人民對彼此的生活其實有很多的誤解,透過導覽解說,解答參訪民眾的疑惑,有時還能讓兩岸的歷史文化交流,雍屏里也在此得到許多收穫。


單純的使命  

因為雍屏里來自眷村,所以對於眷村文化的保存有強烈的意識,也將維護眷村文化視為自己的責任,他說:「這是我的責任與義務,也是對於上一代的紀念。」一份單純的使命感,再加上家人的支持,使他持續致力於文化保存和推廣的工作。眷村文化的保存與維護其實有很多的方式,雍屏里選擇親近人群,擔任導覽解說的志工,用最直接的方式讓民眾認識眷村文化。

文化的保存並非簡單的工作,雍屏里覺得,目前遇到的難處是一般民眾沒有體驗過眷村生活,仍對眷村文化感到陌生,所以對於眷村文化流失的難過無法感同身受。雍屏里也十分擔心未來的發展,眷村文化保存是否還能持續,他說:「我們現在很賣力打拼,但是下一代會不會繼續這樣做,還是一個未知數。」因此,雍屏里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眷村第二、三代的人一同加入文化保存的工作,不讓竹籬笆內的精彩歲月落幕。


雍屏里擔任博物館志工,累積了許多生活經驗也得到許多收穫。(照片來源/林彥伶攝)

記者 林彥伶
我是奇異果的忠實愛好者噢! 喜歡到處走走唱唱歌, 最喜歡的詩人是鯨向海, 如果能再長高十公分,我就心滿意足了!
記者 林彥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