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期

Mavis 實踐心中的聲音

在忙碌的生活中,會不會有某個瞬間閃過一個念頭:「欸,這樣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嘛?」Mavis(陳雅文)抓住了這個瞬間,認真地思考這個問題,進行自我對話...

Mavis 實踐心中的聲音

記者 陳昱均 報導  2011/12/18

在忙碌的生活中,會不會有某個瞬間閃過一個念頭:「欸,這樣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嘛?」

Mavis(陳雅文)抓住了這個瞬間,認真地思考這個問題,進行自我對話。在事業正值巔峰的時候辭職,成功實踐簡單生活的標語「做喜歡的事,讓喜歡的事有價值。」她,是個務實的行動派生活哲學家。


自我對話 找到心中的自己

從小到大,Mavis都是顆閃亮的星,不管是在學業、社團上的表現,都十分亮眼,從不讓父母擔心。身兼熱舞社社長的她,不僅以第一名的成績自中央大學資管系畢業,更以優異的表現甄選上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並在畢業後直接進入人人稱羨的科技業工作。

不過,Mavis並未因為這樣平順的生活而感到滿足,反而萌生退意:「我在工作第三年的時候感到很茫然,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樣的工作。」隨著年齡的腳步逐漸邁進三十大關,她開始站在不同的角度,不斷地自我對話,思考工作的意義,「當你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開始產生某一種自我覺醒。」她認為除了維持自己的生活所需外,工作應該還要能夠實現更多的意義,因此有了想轉入基金會等團體,從事公益相關工作的念頭。但這樣的想法卻在旁人的勸退,和自己一部分的保守性格下,並未付諸實現,直到六年後。

「那時候我問自己的問題是,我到底還能在這裡學到什麼東西?」從基層開始升上管理階層,Mavis手上的案子已涵蓋了公司的所有業務,也有了自己的小組,扛下領導者的責任。但相較於帶領團隊,Mavis反而更享受一個人獨立完成工作的方式。在內心和社會價值不斷拉扯的煎熬下,她認識了任職於數位通訊公司的Erik,Erik將自創服裝品牌的想法分享給Mavis,兩人一拍即合,互相在對方的生命中,找到彼此的位置。


言談間,Mavis(右圖)認真地傳達她在經歷人生轉折後的想法和改變(照片來源/陳昱均攝)


彩虹來了 夢想圓了

既然想要做,那就現在就去做。品牌設計概念和產品特性,在兩人熱烈地討論下逐漸成形後,Mavis不給自己猶豫的機會。在公司公佈她的升遷令後,仍毅然決然地遞出辭呈,全心全意地投入自創品牌的工作。

「一開始的概念,就只有簡單、舒服、彩虹的顏色這樣而已。」發揮絕佳的統籌和執行能力, Mavis將兩人的想像化為繽紛的彩色衣料。為了顧全衣料的品質,她放棄了成本較低的零碼布,轉而往上游尋找布料工廠。因為沒有織品的相關經驗,她付出加倍的時間與工廠的工作人員溝通,向有經驗的前輩請教,從一個相關術語都不懂,到最後能夠明確地給工廠指示。

傾聽自己的心,下定決心,就要執行到底、做到最好,這樣的信念被連結到了她跟Erik的品牌裡。不以營業額為目標,反而希望藉由品牌故事和商品的推廣傳遞能量,促成每個人對自己生活的覺醒。「每個人的內在,一定都會有那個聲音在。」Mavis肯定地說:「希望可以透過我們,喚起那股聲音,大家會跟我一樣,很清楚地發現,其實自己發自內心地很想要做某件事情。」不必說違背心意的話、迎合大眾、成就謊言,而是應該守護自己的信念,那樣才能走出社會既定的價值觀,綻放出生命的精彩。

除此之外,Mavis設計的衣飾沒有繁雜的圖樣,僅有純色布料搭配上數字,向消費者溝通夠用就好的生活態度,也就是他們心目中的簡單生活。「老了以後,我們想去山上隱居。」Mavis笑著說,她嚮往著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將外在裝飾減到最少,以最簡單的方式,呈現最真誠的自己,進而肯定自己,而不需要倚靠外在的裝飾。

兩人的想法,透過網路世界的傳頌,感動了無數人。為了能更直接地接觸到消費者,直接了解消費者的感受,他們決定開設實體店面。兩人繞著台灣找,宜蘭、花蓮,都曾列入考慮,直到Erik到台南採訪的過程中,意外地看到這間位於台南正興街的老房子。


老屋新作的實體概念店。
右圖為店面入口處,將狹長型的畸臨地設計成採光的天井。左圖為概念店店內(照片來源/陳昱均攝)


歸根古都臺南 回家與滿足

「台南市是嬌小的都市,方便產業串聯集中。」Erik說,古都臺南聚集了許多同樣耕耘文創產業的同好,多是兩人創業歷程中認識的好朋友。於是將老房子整修後,兩人搬遷至臺南,亦將製衣工作從北部轉移至臺南,以方便作品質的控管,然後是老屋新作的實體概念店開張,開始了他們在臺南的生活。

「我們店不是那種很張揚的,來的客人大部分都已經認識我們,且是認同我們的生活態度。這樣的客人不必多,一天大概來十個、二十個就夠了。」透過實體店面與消費者接觸,兩人更肯定自己的做法和成效,「這種傳遞的力量不在大小,而在於每天都發生,不斷地傳遞出去。」Mavis表示。

有了這樣的成功經驗,兩人更嘗試將觸角延伸至不同的領域,在有能力之餘嘗試拍片、接設計案等工作,更將各種不同專業的文創產業串連在一起,激盪出更有意思的精彩火花。這樣的生活充實,卻不忙亂,照著自己的步調走,相較於在台北的生活,工作忙碌加上不斷地競爭,人們花費太多時間在恐懼上,害怕錢存的不夠快、不夠多,害怕他人迎頭趕上,下班時間則要努力想辦法平衡生活,卻又要擔心明日的會議內容,導致過度消耗的惡性循環。今天很辛苦,只為了明天的幸福,現代人多將希望和美好寄放在明天,和未來。「這絕對不是一個活在當下的生活態度。」Mavis搖頭。


未來每一分鐘 與心同在

「放下、專注、進化、回家。」這幾個詞串起了Mavis的生活歷程,學習接受自己,然後放下;實踐自己的熱情,專注做好一件事;看著自己的成長,然後找到自己的歸屬。能夠經歷這樣的歷程,除了緣份以外,端看自己能不能在從無到有的過程中,堅持下去,把持住自己的心念

「要搬家了,出社會後的第五次,這次是落地生根了,有點複雜的淡淡感動、淡淡興奮與淡淡喜悅。我,要回家了。」Mavis在Facebook留下這段文字,紀錄從台北到臺南的島內搬遷。人生的每一個變化都無法預料,「其實我自己也沒有想過,三十歲以後的生活會長成這樣,但我覺得在臺南這樣生活,是我人生中的黃金時期。」她笑著說,在臺南的每一分鐘Mavis都能感受到自在,和滿足。而滿足,則是Mavis的現代生活字典中,最難能可貴的狀態。

記者 陳昱均
  自己的心捧在自己手裡 自己去找自己的快樂悲傷   要奮不顧身看遍世界 要永不後悔瀟灑過生活    ;-)
記者 陳昱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