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期

在戰爭中 《等待卡帕》

「沒有什麼景色,能比人類的歷史更淒涼。」在烽火中冶煉的一種悲壯式浪漫主義,點燃潔妲.塔羅(Gerda Taro)和羅伯.卡帕(Robert Capa)之間無形的張力與激情。兩人合力帶給世人戰爭最震懾人心的真相,豎起一面不可忽視的旗幟。

在戰爭中 《等待卡帕》

記者 陳昱均 文  2011/12/25

「沒有什麼景色,能比人類的歷史更淒涼。」在烽火中冶煉的一種悲壯式浪漫主義,點燃潔妲.塔羅(Gerda Taro)和羅伯.卡帕(Robert Capa)之間無形的張力與激情。正是如此濃烈、深刻的情感,才能在交織不停歇的槍火,和喀擦聲的詭譎風聲中,仍能和兩人手中的相機、暗房裡的底片帶給世人的震撼一般,豎起一面不可忽視的旗幟,不屈地飛揚,即使稍一眨眼,就是生命的消逝。


羅伯.卡帕(右)與他的愛人,潔妲.塔羅(左)。(圖片來源/Google)


既是記者也是戰士

「他們既是記者也是戰士,他們一手拿相機,一手握著槍。」包括潔妲和卡帕在內的這群人,是戰地攝影記者,這個職業,在二十世紀佔有一席重要的角色。

「給我一張照片,我替你構築一個世界。給我一台相機,我會讓妳看到歐洲的地圖、病懨懨的大陸。」所有驚心動魄的影像都從桶子的顯影酸液裡撈出來:巴黎聖母院的老人臉孔;猶太墓園石碑前衣著華麗的女子,半瞇著眼,低聲禱告;不久後的華沙猶太社區一個高舉雙手的孩子,矇眼的士兵對著同袍口述一封信;爆炸火光的黑白畫面,勾勒出上方建築的黑色輪廓。

「潔妲揹著相機蹲在一處壕溝,她拍攝一座火燒橋,鏡頭下的景色有些扭曲,形成一幅不規則的恐怖畫面。」再過不久,這個世界即將變成戰火不斷的舞臺。二戰時期,極右派的希特勒稱霸德國,墨索里尼佔據義大利後,與希特勒結盟,開始侵略全歐洲。歐洲大陸陷入無止盡的轟炸與死亡,難民(尤其是猶太人)在各個國界中逃竄,波蘭籍的潔妲和來自奧匈帝國的卡帕,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在巴黎相遇。

卡帕擁有攝影技術,潔妲則擅於行銷,能將卡帕的照片以高價賣給雜誌社,兩人的組合打響了「羅伯‧卡帕」的名號,卡帕亦將攝影技術教給塔羅,兩人在攝影路上保持著相互扶持,又彼此競爭的關係。「如果你的相片不夠好,那表示你不夠靠近真相 (If your pictures aren't good enough, you aren't close enough.)」,遵循卡帕的名言,兩人總是與士兵們一起,走在戰爭的最前線,當西班牙內戰爆發,身為共產黨的他們更是不顧一切投入戰場。

當時,包括《視線》、《看》、《蘇黎世畫刊》以及世界發行量最大的主要報紙,都以傳奇的筆調報導馬德里的英雄抗爭,西班牙內戰的報導戰照片逐漸成為每日必刊的首要戰爭。身在其中的卡帕與塔羅發現,他們的照片不只能較文字更精準地傳達戰場的危急,甚至能讓西方強權支持共和政府。

「缺乏照片紀錄的事件,不僅是被遺忘的事件,也是失落的事件。」卡帕寫給潔妲的信中提到(在同一天,墨索里尼和希特勒承認了共產政權領導佛朗哥是西班牙國家元首。),於是兩人更加將拍攝到珍貴畫面的目標,放在愛情,甚至自己的生命之上,「攝影記者,人生是個人建構的傳奇」他們活在極限人生,在愛情中感覺心痛,在烈酒中對抗虛無,在炮火中尋求救贖。奉獻生命的結果,是一張張震驚世界的影像。

 

瑰麗想像 作者的學習筆記 

二○○八年一月,一箱裝有包括羅伯‧卡帕、潔妲‧塔羅,以及大衛‧西蒙,共三千多張從未發表過的作品出現,蘇珊娜.佛蒂絲(Susana Fortes)在《紐約時報上》上看到一張由卡帕拍攝的潔妲‧塔羅的照片,而開始了本書的寫作。

西班牙籍蘇珊娜畢業於聖地牙哥大學地理歷史系,及巴塞隆納大學美洲歷史系,是暢銷書排行榜的常勝軍之一,亦是知名的文學評論家。她以卡帕和潔妲的烽火情緣為基調,採用濃郁且緊湊的筆觸,寫出這本半傳記的歷史小說。


蘇珊娜‧佛蒂絲(Susana Fortes)以卡帕和潔妲的烽火情緣為基調,採用濃郁且緊湊的筆觸寫出《等待卡帕》。
(圖片來源/Google)

「一個民兵奔下作物收割後的土梗。他白色襯衫的袖子反折到手肘處,軍帽往後戴,一手拿著步槍,揹著三個阿爾科子彈皮匣。下午五點的陽光照在他身上,將他的影子拉得深長。他一隻腳輕輕抬起。挺著胸膛。雙臂打開成十字狀。像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喀擦。」

作者說故事的功力,在她對卡帕的經典作品「倒下的士兵」的描述中完美展現。短短一百一十六個字,便將卡帕按下快門的拍攝瞬間,士兵在科多巴前線,被子彈射穿腦袋倒地的畫面,以慢動作生動地呈現在讀者眼前。

但在讀者仍在腦中播放這個將動作凝結的瞬間的時候,「該死的照片!」作者筆下的卡帕對潔妲說,「或許我抱怨太平靜了,沒什麼東西好拍,於是有些弟兄來回跑下山坡,對天鳴槍……我無意識的按下快門,當我看見他倒臥在地,我以為他只是假裝,這是場遊戲,直到突然間周遭的人都安靜下來……」。替人們拍照,等於強迫他們去面對他們說不出口的事,大部分是恐懼,將他們逼離原本的道路和計畫「有時候,也等於是強迫他們去死。」他的心中,是無止盡的害怕和懊悔。


卡帕的經典作品「倒下的士兵」。(圖片來源/Google)

「人們總是想相信關於戰爭本質的某些東西,英雄主義和悲劇,殘忍和恐懼,勇氣和失敗,所有的記者都討厭那些由於神秘因素和可怕不幸,向幽魂似地糾纏了他們一輩子的畫面。」事件描述後,作者加入了自己的感嘆。就像一九九四年,凱文‧卡特在非洲拍下一張快餓死的蘇丹小女孩的照片,空地上還有禿鷹對她虎視眈眈,聯合國的救濟站就在一公里之外,他以這張照片摘下普立茲獎,卻在兩個月後自殺。「照片撕裂了他們的靈魂。」

史料、作者的想像,與作者自己的評論,以蒙太奇的方式揉雜在一起。因此,更精準的說,這部小說其實像是作者的筆記,是她理解羅伯‧卡帕這個20世紀攝影史中,最偉大的攝影師的過程。為了讓小說更為真實,緊扣著西班牙戰爭時期的歐洲大陸,一個又一個站在當時歷史舞台上的人名不斷地出現在整本書中,對於並未如此熟悉此時期歷史的讀者,必須要不斷地將視線下移至注釋的位置,導致閱讀的過程顯得過於片段,無法有一般閱讀小說時應有的,一氣呵成的暢快感,反而一不注意,就有可能迷失在作者切成細碎片段的思緒當中。
 

心靈和思想的延伸

相機,是戰地記者心靈和思想的延伸,檢視了戰爭、暴力、痛苦和死亡。這些最接近受難者真相的影像,是對戰爭暴力的反動,也是在對人類的生存和自我毀滅間的矛盾,做最詳實的註解。《等待卡帕》想描寫的情感莫過於此,雖閱讀起來沒有一般小說來的輕鬆,但仍值得一讀。


特殊設計雙方面,正反面分別為潔妲與卡帕的獨照。(照片來源/Google)

 

記者 陳昱均
  自己的心捧在自己手裡 自己去找自己的快樂悲傷   要奮不顧身看遍世界 要永不後悔瀟灑過生活    ;-)
記者 陳昱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