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瑞鵬 肯定自我
邱瑞鵬 肯定自我
記者 吳孟芯 報導 2011/12/25
「縱使有再大的事情,人都要樂觀,不然要如何面對未來?」肯定地說出自己一直以來堅持的信念,邱瑞鵬晶亮的大眼裡充滿自信,舉手投足之間生氣勃發,令人難以想像他其實曾罹患小兒麻痺,甚至因此行動不便。
命逢此難 樂觀應對
於民國五十年出生在嘉義縣布袋鎮,邱瑞鵬在家中排行第二。當時全台灣正逢小兒麻痺症大流行,三歲的邱瑞鵬在與母親回娘家的途中感染發燒,導致他全身四肢無力,只能在地上爬行。直到四歲,邱瑞鵬的父母將他送到屏東基督教醫院治療,經歷一年的手術復健,才能依靠著肢架和拐杖站立行走。
由於邱瑞鵬的家境困苦,全家在民國五十八年搬到台中,他也轉學至和平國小就讀。邱瑞鵬回憶剛搬家的情況,提到當時父母工作還不穩定,沒辦法接送他上下學,所以小小年紀的他都是自己走路,每天都要花四、五十分鐘才能走到國小,直到畢業為止。
邱瑞鵬一聽到要拍照,擺出和分享時不同的神情,似乎有點緊張。(照片來源/吳孟芯攝)
邱瑞鵬畢業後念離家更遠的四育國中。提到國中時期的好友,邱瑞鵬的言談間充滿感激,因為當時他的國中好友每天都騎腳踏車載他上下學。邱瑞鵬也開心地分享他的回報:「國中選好人好事代表的時候,我有上台演講推薦他,他也因此順利當選。」
國中畢業後,邱瑞鵬與好友各分東西,父母也在那時候在烏日鄉買房子,因為離宜寧中學有不小的距離,因此父親特別為他買一輛手搖式的腳踏車,讓他騎車上下學。邱瑞鵬不好意思地看看自己的身軀,笑提當時因為每天騎車,高中時的他很瘦,也很健康。
在完成高中學業後,邱瑞鵬經歷了人生第二次手術。他的父母一直默默地為這次手術存錢,因此他咬牙忍受彎起來的左小腿經由開刀拉直,以及穿鐵鞋壓迫的復健療程。雖然手術後的他,依舊必須仰賴拐杖、輪椅的輔助,但是他並沒有因此埋怨或可憐自己,反而開心地分享自己從小到大的趣聞,說到激動處還忍不住哈哈大笑。
人生歷程的轉折
邱瑞鵬的樂觀其實來自於他的成長環境。他說:「我的家人一直都把我當作正常人看待,犯錯時也是一樣被打,不會因為身體關係打得比較多或比較少,一視同仁。」兄弟之間感情也非常好,從小就四處和鄰居、同學玩耍,發生不少有趣的童年往事。
邱瑞鵬的童年很精采,從載甘蔗的小火車抽幾根甘蔗來吃、釣青蛙、放沖天炮等一樣都沒有少玩過,甚至會趁著收成後,跑到田裡用鋤頭掘土建城牆,和別村的小孩子互相對抗丟東西。成為國中生後依然不改好玩本性,在荔枝園打棒球或是血氣方剛的下戰帖賭可樂,但礙於行動不便的關係,「我大部分時候當裁判或教練,因為我只能在旁邊加油吶喊。」他點了點頭,笑說自己都沒有很認真唸書,小時候都在玩。
邱瑞鵬原本要繼續升學念高中,但因為當時考上豐原高中,離家太遠加上父母不放心,便轉往技職體系發展。邱瑞鵬就說,原本自己的成績落在私立僑光商專,註冊費高達四千塊,在當時是筆不小的數目。後來輾轉藉著學雜費減免和獎學金到宜寧中學的機械製圖科,也讓他自此和設計結下淵源。
但因為競爭激烈,在宜寧中學總是機械製圖科全校第一名的邱瑞鵬,推甄二專沒有上榜,最後考上第二志願聯合工專。提起就讀二專的過程,邱瑞鵬微微收斂笑容,臉上盡是回憶過往的神情:「其實我爸媽之前就對我說過,國立的沒考上就不用讀了。但是後來還是考量到我的腳,才決定讓我繼續讀書。」
二專又考上私立學校,對家裡是不小的負擔。但當時邱瑞鵬的家庭經濟狀況已經改善許多,父母穩定從事販魚工作,大哥高中畢業後在電信局工作,排行第三的弟弟從小就在外當學徒賺錢,所以他後來還是去念聯合工專。
從自身出發 推己及人
雖然在聯合工專念的是管理,但其實邱瑞鵬目前的工作都與機械製圖有關,東龍牌開飲機就是出自他的設計。他也早在高職期間就開始考取相關證照,通過機械製圖的技術師丙級證明。邱瑞鵬說,當時為了要拿獎學金,除了學科努力念書,老師也鼓勵他和學校培養的技能選手一起培訓,磨練術科的實務經驗。
民國七十三年政府開始舉辦全國身心障礙者技能競賽,他也都有報名參賽,甚至獲獎。邱瑞鵬對於比賽的項目規則非常了解,從手工繪圖,到電腦繪圖、應用3D軟體,近年政府又將這些類目整合成電腦輔助機械製圖,他都能一一詳述製圖隨著時代發展的轉變。他笑著說:「我很喜歡參加這類比賽檢定。」
身為工程師的邱瑞鵬喜歡嘗試挑戰,利用各種比賽或活動肯定自我。因此除了不斷參加和本身專長相關的比賽、考取證照,也會自學設計、繪圖等軟體,再透過敎授別人快速進步。邱瑞鵬來新竹工作之前,曾在東海大學電算中心裡的推廣教育中心兼職當電腦老師,利用晚上時間敎課敎了兩年。他就笑笑地說,當時原本沒想過要當老師,但是之後覺得能敎給別人一技之長,幫助有需要的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邱瑞鵬拿著自己改良的拐杖,認真講解。(照片來源/吳孟芯攝)
儘管在新竹工作十餘年,他依然不斷地進修學習,以前的二專同學也拜託他每年到自己的科技公司向員工講授軟體運用。五年前,一次賴以活動的柺杖斷掉事件,讓他開始思考拐杖的設計與改良。
他發現以前拐杖的設計是木材做中間手柄,兩側支架是不鏽鋼,再用螺絲固定。頻繁使用下,拐杖非常容易耗損,手柄部分容易鬆脫轉動;又因為小兒麻痺患者必須將所有力量放到拐杖上,接近拐杖底部的地方多半是中空,容易斷裂,兩項因素都容易造成殘障人士的危險。
「我使用的柺杖,雖然因為使用很久有很多碰撞的痕跡,可是它還是很堅固,也很好用,已經用三、四年了。」他展示自己設計、改良過的柺杖,得意地說道。他設計讓手柄出現像虎口的地方,可以包住拐杖兩側;也在拐杖中間加強焊接、底部增加阻力。雖然改良過的柺杖目前正以朋友名義申請專利,打算之後捐出去,但是邱瑞鵬聳聳肩地說:「我不曉得未來會如何,尤其這種拐杖成本比較高,還要加工,會不會有人要做也不知道。」總是先努力再說,面對挫折也不氣餒,換個角度想,依舊樂觀每一天,這就是邱瑞鵬。
對於未來,邱瑞鵬還是希望可以繼續進修、取得博士學位。他希望能有機會回到學校,將個人經驗和專長傳承給下一代。對他來說,「為人生留下值得紀念的東西」非常重要,而往後他也會繼續朝這方面努力。
邱瑞鵬,總是藉由挑戰來肯定自我。(照片來源/吳孟芯攝)
![]() |
記者 吳孟芯
我一直覺得 方向對了,只要不斷努力 路再遠都會到達。 哦 選擇好了,就走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