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期

來自邊陲的教育

在彰化高中圖書館裡,二三十個學生坐在位置上,聆聽一個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 他們即將代表彰化高中到日本做親善大使,由於機會難得每個學生都盡可能陳述想法。一個神情略帶疲倦的中年人,靠在書架上滿足的看著討論紛紛的現場。他是整個活動的發起人,也是這個高中圖書館的主任 – 呂興忠。

來自邊陲的教育

記者 陳奕儒 報導  2011/12/25

在彰化高中圖書館裡,二三十個學生坐在位置上,聆聽一個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他們即將代表彰化高中到日本做親善大使,由於機會難得每個學生都盡可能陳述想法。一個神情略帶疲倦的中年人,靠在書架上滿足的看著討論紛紛的現場。他是整個活動的發起人,也是這個高中圖書館的主任 – 呂興忠。


呂興忠在解釋圖書館舉辦日本踏草活動,獲選為親善大使的學生,可以免費到日本遊歷。
(攝影/陳奕儒)

呂興忠是彰化高中畢業的學長,他從小就立志要當老師,但他打從內心不喜歡呆板的師範體製,所以他選擇了中央外文系,但他沒想到要在國立高中當老師,必須要從師範出來才行,因此他輾轉在青年高中、正德高中當了幾年老師,最後才回到母校彰化高中教書。「就像繞了一個大圈,從邊陲來到中央。」呂興忠笑著說。


熱愛土地的堅定意識

彰化高中是一間升學主義的學校,大部分的彰中學生都有在外補習,呂興忠認為學校老師跟補習班老師不同處,在於除了課業的教學外,還需要教育學生。他來到彰中教書,發現這裡學生跟青年、正德的學生一樣喜歡看言情小說,他認為這並不公平。「不是說言情小說不好,但我認為在一個升學主義的高中,學生的視野可以更廣,思考可以更遠。」他解釋公立學校的資源比私立學校多,公立學生有責任去看其他人讀不動,也不需要讀的內容。

於是他成立了台灣文學研究社,希望透過賴和等人作品,來啟發學生的土地意識。但他坦承這個社團讓他承受很多壓力,當時社會剛解嚴沒多久,講台灣文學仍是一件禁忌的事情,他表示自己在校園幾乎人人喊打。「每次辦公室裡都有說有笑,我一走進去就鴉雀無聲,後來我才知道他們再說我的笑話。」呂興忠笑說中透露出那時後台灣文學的艱苦。關於台灣文學的資料太少,課後呂興忠常常帶著同樣是老師的太太,四處尋找文獻,發掘珍貴的野史,他們還為了記錄平埔族的歌謠,到埔里跟一個平埔老阿嬤聊天,用國語辭典和她對照發音,並用錄音機記錄下來。

由於都是不曾見過的第一手資料,雖然許多老師私底下叮嚀學生不要參與台研社,但依舊吸引了不少好奇的學生,甚至還有彰化師範的大學生來旁聽。他一向坦承自己偏綠的政治色彩,三言兩語中便夾帶閩南語,他認為自己的意識型態很強烈,但不同於其他綠色人士,他以行動來表達自己對台灣這塊土地的熱愛。「要對這個意識型態負責!」他堅定的說道。


行動教育

他認為除了教育,如果心有餘力,應該進行社會運動,並且社會跟教育應該做結合。他曾經發現學校午餐所造成的垃圾問題,除了國小國中有自己的營養午餐外,大部分的高中午餐都是定外面的便當,彰化高中有三千多個學生,每天就有三千多個紙盒便當和竹筷子,當時彰中是以自己的焚化爐燒垃圾,垃圾焚燒得臭味讓周圍的住家相當不滿,經由附近鄰居抗議,焚化爐最後才作廢,但依然沒解決龐大的紙盒垃圾問題。他覺得應該採取和國中小一樣的環保午餐,讓廠商送午餐到學校。雖然在學校人緣不好,他還是鼓起勇氣向其他班級導師協調,讓他到他們班上宣導營養午餐的方式,宣導的過程遇到不少反對得聲音,呂興忠不斷解釋環保午餐的好處,最後講到沙啞甚至和學生起衝突。

回想當初,呂興忠不後悔自己的大剌剌的個性,面臨無法忍受的事情,呂興忠態度堅定的說,直接行動,直接改變它。他認為就是自己個性直接,所以解決很多問題。原本環保午餐這個議題是實驗性呼籲,但出乎他意料之外,兩個禮拜後全校開始實施營養午餐,一直持續到今天。他更沒有想到這個看似單純熱血的行動,影響了他後來的人生。


因緣際會下的位置

後來新舊校長換職,圖書館主任人選搖擺不定,呂興忠曾經幫過新校長忙,因緣際會下他就任了新的圖書館主任。剛接下這個位置的時候,他一方面興奮自己可以擴張台灣文學的平台,一方面也思考自己該如何來運用這個圖書館。但沒有多久他馬上就失望的發現,圖書館每年只有10萬的業務費可以使用,等於辦不了甚麼活動。「不可為啊!」他形容當時候自己感覺好像被束之高閣,鎖在一個諾大的圖書館裡,甚麼事情也沒辦法做。

但滿腹理想的他沒有輕易放棄,他馬上提筆寫一封信給宏碁創辦人、同樣是彰中學長的施振榮,信中除了有他對未來一些活動的藍圖,還有他曾經創立台研社的過程血淚。雖然兩人素昧平生,但呂興忠很有自信,他認為自己可以給予學生很多東西,不怕別人的審視,因此他有十足的把握。也許真的受到感動,施振榮把那一年自己的股票紅利兩千萬元捐贈給圖書館,成立施振榮實驗與創作基金會,但限制這筆錢只能用來辦活動,不能建設硬體設施。有了經費辦活動不再礙手礙腳,但呂興忠卻又陷入苦惱,沒有場地可以辦活動,而兩千萬也不能拿來蓋場地。他馬上想到另一個彰中畢業的校友施崇棠,有了同樣的經驗,他興匆匆寫信過去,但都石沉大海沒有消息。

 


彰化高中圖書館,華碩投入一千多萬打造,一節節車廂代表不同的書目種類
(攝影/陳奕儒)

直到有一天,一個穿著唐裝的人出現在他辦公室。呂興忠印象非常深刻,唐裝男子自稱是華碩代表人,替施崇棠來問他十個問題。問到第二個問題的時候,唐裝男子表示華碩相當重視環保,請問他對於環保有甚麼樣的想法,當時剛好中午午餐時候,呂興忠拉著他到窗邊看。彰中的學生各個拿著鐵製便當盒,鏗鏗鏘鏘的排隊乘便當。「這是我們彰中最美麗的一幅畫。」呂興忠得意地說。當他把宣導得過程說明一遍,唐裝男子馬上合起本子,其他問題也沒問便回去報告。雖然還沒有問,但當下他已經難掩興奮之情,果然不久華碩就花費千萬打造一間屬於彰中的「誠品」圖書館。
 

從邊陲到核心

萬事俱備後,呂興忠先後舉辦了國際青年會議和史瓦濟南志工兩個活動。前者邀請六個國家的學生來台灣跟彰中學生互動談話,後者則把彰中學生推出國際,到非洲體驗並服務當地。他把自己教育總結成一段話。「從邊陲到核心,再從核心到邊陲。」從教導學生認識弱勢的台灣文學,到台灣文學變成主流,再推國際觀弱勢的台灣學生與國際學子交流,最後帶台灣學生認識更弱勢的非洲族群。他想要教育學生懷抱一顆社會關懷的心,他認為從邊陲看到整個世界,再回到核心後視野會變得更廣闊。


「非洲之心」創辦人珍妮寫的書《你OK嗎》,書中提到呂興忠和彰化高中學生在史瓦濟南志工的過程。
(攝影/陳奕儒)

「boys , be ambitious .」他舉了日本北海道大學的左右銘,與國際交流的同時,他期待學生的野心更大,敢去挑戰更高的困難。他自己也奉行挑戰,嘗試走最不可能的路,做跟別人都不一樣的事。他形容自己像在大樹旁挖掘寶藏的小孩子,挖的一身骯髒沾滿泥土,不明白的人嫌他特立獨行、搞怪,當大家紛紛遠離他,只有他自己明白挖到的是別人都看不到的寶藏。 

 
記者 陳奕儒
恩恩,大家好 我是陳奕儒 別名搖搖 喜歡搖來搖去 恩恩,就這樣                                     XD
記者 陳奕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