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期

絕望的末日 希望的明日

等了三年,五月天終於在末日(2012)前推出最新專輯《第二人生》。即使末日來臨,五月天也要用音樂作為最後的完美結局。

絕望的末日 希望的明日

記者 楊依靜 文  2012/01/08

「台北正在下雨,但照片裡跟心境裡是晴天,晚點有重要的事告訴大家。」五月天阿信在自己的Facebook塗鴉牆上留下這則訊息,立刻引發大家的好奇心。在「諾亞方舟世界巡迴演唱會」的搶票風潮之後,五月天緊接著宣布,最新力作《作品八號》將要發行。距離前一張專輯《後青春期的詩》已經超過一千個日子的五月天,許多歌迷引頸期盼他們的最新作品,但偏偏這張《作品八號》充滿神秘感,緊扣著2012年的末日氣氛,直到發片記者會才公布它真正的名稱——《第二人生》。


已度過十三個 五月天

前身「So Band」成軍於1995年,由創始團員—主唱阿信、吉他手怪獸還有第一任鼓手錢佑達所組成。之後陸續加入吉他手石頭、貝斯手瑪莎,還換了鼓手冠佑,並在1997年正式定名為「五月天」,1999年發行同名專輯《五月天第一張創作專輯》。五個充滿熱血的年輕人,在台灣樂壇掀起一股旋風,經典之作〈志明與春嬌〉用貼近人心的台語,唱出悲愴的男女之情,距今十幾個年頭,大家對歌詞旋律依然朗朗上口。

深受英國搖滾樂團Beatles的影響,認為搖滾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Beatles在歌曲中傳達愛以及和平,同樣是五月天的信念。但事情並不那麼順遂,團員在2001年發行第三張專輯《人生海海》後,因為兵役關係面臨解散的危機。2003年,在樂壇銷聲匿跡兩年多的五月天,舉辦了「天空之城」復出演唱會,創下了台灣樂團舉辦演唱會,歌迷人數最高的紀錄,證明大家並沒有忘記五月天。

2006年五月天自組「相信音樂」公司,發行第六張專輯《為愛而生》,接著展開一連串巡迴演唱會,除了校園巡迴外,還遠赴世界各地,「演唱會之王」的封號實至名歸。但五月天的創作並沒有因為演唱會而停擺,他們所謂的「作品七號」—《後青春期的詩》在2008年發行,接續在青春期之後,他們創了「後青春期」這個新名詞,即時年紀不再青春仍不忘繼續搖滾。


五月天歷年創作專輯,可以看出他們風格的轉變。(圖片來源/楊依靜製)


明日末日 難以預測

《第二人生》在2011年末推出,搭上2012末日預言的順風車,設計了「明日版」與「末日版」兩種風格極端的版本。曲目都一樣,只是五月天在歌曲順序上做了變化,例如末日版以〈2012〉作為第一首歌,並以〈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作為結尾,營造一種末日氛圍;明日版則以〈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為開頭,最後用〈OAOA(現在就是永遠)〉作結,帶出一種希望的寄託。


專輯設計由平面設計師聶永真操刀,可以明顯地感受到末日(左圖)與明日(右圖)的差別。
(圖片來源/五月天阿信新浪博客)

但是還有一個令聽眾驚喜的地方,在末日版專輯中,雖然目錄只寫了十三首歌曲,播放清單卻顯示了十六首歌。這次五月天發揮小巧思,在聽完原定的十三首歌之後,接著會聽到第十四首的二十秒空白音軌,以及第十五首的十二秒空白音軌,傳達「2012」末日寂靜的意涵,接著意義非凡的第十六首〈T1213121(彈吉他的指法口訣)〉,述說著團員們十六歲時,第一次學吉他的純真與樂趣。


思考你的第二人生

由於圍繞著末日主題,使得這張專輯聽起來有些許惆悵,即使不乏旋律輕快、節奏緊湊的歌曲,但或許因為「世界末日」,讓人產生對於未知的憂鬱。與上一張專輯比較,《後青春期的詩》中歌曲比較貼近生活,讓聽眾比較能感同身受,相對地,印象也會比較深刻。

因為新專輯陳述的是一個未知的未來,於是〈諾亞方舟〉這首歌一開始,就不斷出現「再見」這句歌詞,有種即將與世界告別的感覺。「諾亞方舟」是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裡,傳說一位叫祖蘇德拉的人,受神明的警告而建造的一艘船艦,帶領人類逃過一場即將消滅世界的洪水,所以在歌詞的最後,不斷地重複著:「諾亞方舟,航向了天際線。」給人一種未來尚有希望、前方仍然光明的矛盾與衝突。


〈諾亞方舟〉MV中模擬世界末日的景象。後來大家捧著希望之火,創造了光明,太陽依舊東升。
(影片來源/YouTube)

《第二人生》專輯裡有一首節奏輕快、內容有趣的歌〈洗衣機〉,歌中將洗衣機擬人化,並稱讚洗衣機度量大,不管丟多少衣服它都會洗;稱讚它刻苦耐勞,永遠都不會有怨言。而在歌曲最後,才點明原來這台無聲洗衣機叫「媽媽」,這種讓人豁然開朗的幽默,提醒大家是否該好好感謝我們每個人的「洗衣機」。

此外,發人深省的還有〈三個傻瓜〉這首歌,曲風聽來有些詼諧,利用重複節奏強調人們都漫無目的地生活。第一個傻瓜是小孩還懵懂未知的時候;第二個傻瓜是青少年不敢勇敢追愛的時候;第三個傻瓜是當你完成學業、得到一堆文憑後,卻還不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麼,只能繼續隨波逐流,如同歌詞寫道:「傻瓜只能向前走啊!」

以往五月天的歌都是主唱阿信一人獨自作詞作曲居多,但是《第二人生》中每位團員都有參與創作,其中〈我不願讓你一個人〉這首歌,即是主唱阿信與鼓手冠佑合力完成。冠佑已經是兩個女兒的爸爸,憑著捍衛家人的責任感,譜出這首觸動內心的旋律,搭配上阿信情感真摯的歌詞,描繪出愛的無私與奉獻。


不搖滾 仍然相信音樂

其實五月天從《為愛而生》專輯開始,歌路就轉為溫馨、抒情的風格居多,不像剛出道時那般熱血。早期〈軋車〉當前奏一下,就讓人不自覺隨著電吉他節奏搖擺,唱出年輕時的叛逆與衝勁,大喊著:「叫我第一名!」。還有〈愛情萬歲〉中唱到:「就讓我吻你吻你吻你/直到天明/就讓我穿過你的外衣/然後你的內衣」這裸露的歌詞不禁令人臉紅心跳,但五月天這種赤裸、狂妄的風格,在晚期作品已不復見。

或許是隨著年齡增長,心境也跟著轉變。五月天晚期曲風走向較高的心靈層次,歌詞也更有深度,用字不再淺白,對著墨「愛」的比例提高不少。但不僅限於男女之情,有關友誼的〈垃圾車〉、〈笑忘歌〉,還有新專輯的〈乾杯〉等等,都是打動人心的創作。

許多五月天歌迷都把他們尊稱為神,或許他們的音樂真的有引導大家的力量,陪伴大家度過每一個難關,並從他們的歌中得到一點啟發,更勇於追尋夢想,並努力實踐。如同在〈有些事現在不做 一輩子都不會做了〉裡面說道:「每個渺小的理由都困住自由,有些事情還不做,你的理由會是什麼?」

假使末日真的來臨,別讓自己徒留遺憾。希望,可以被創造。「不要等到來生 ,讓此時此刻能不虛此生。」2012年,五月天希望聽眾能夠擁有自己嶄新的〈第二人生〉。

記者 楊依靜
我是Blue 但是不憂鬱,因為我在傳科很開心。 跟大家一起努力的感覺真好:) 你好,請多指教=w=
記者 楊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