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中學 體質不全
完全中學 體質不全
記者 陳燕珩 報導 2012/01/08
民國103年即將實施的十二年國教為國家重要的教育政策,卻在整體規劃與配套無法明確的情況下,不斷引發社會爭議。特別是「完全中學」的特殊學制,長期來資源不足的困境依然無法解決。面對十二年國教推動在即,完全中學問題如何有效改善,實直接關係台灣教育品質的提升。
一校兩制 困擾多
完全中學是為因應國中生源不足,而改制成國中兼辦高中的學制。除了具有社區高中就近入學的優點外,直升制度也能減少學生的升學壓力。完全中學自民國84年試辦,目前全台共有190所完全中學,在全國高中職中約佔四成。完全中學雖可解決生源分配的問題,但「一校兩制」卻衍生出行政與教學上的諸多困擾。
在學校行政管理與生活輔導上,完全中學必須同時負擔國、高中兩套學制業務,在教育部針對國、高中生有著不同規範的情況下,卻只有一組行政人員應付兩倍的繁重工作。不願具名的臺北市立成淵高中老師就表示:「學校各種活動像是校外教學、優良學生選舉和畢業典禮等,都必須辦兩次,造成行政人員工作量相對較大。」而在生活管理上,無論是服裝儀容規定、合作社販賣物品、甚至是老師管理方式上,也都存在著不同的標準。
此外,國中與高中階段的孩子對於自主的概念實有落差,心智發展程度也有所不同。國中部可能較需要他律的管教方式,反觀高中部則可有相對自由的風氣,,但是完全中學制度卻讓不同年級的學生共處在同一校園中,因為受到對待的方式不同,時常引起學生反彈。行政人員更是必須因應不同氛圍,以轉換態度與管教方式,造成生活管理上的種種困擾。因此,補足完全中學的人力資源,在國、高中分別設置應有的行政編制,以舒緩龐大的工作量,是教育部必須正視的問題。
完全中學校園必須同時容納國、高中生,在行政人員生活輔導層面上,工作內容加倍。
(圖片來源/Yahoo奇摩)
相對受限的校園品質
另一方面,完全中學由國中校地改制,使得部分學校無法享有與一般高中同等的空間與設備。無論是實驗室、體育館、活動中心或圖書館的規模,都可能面臨資源不足或相對受到壓縮的情形。而因應國、高中部不同的空間資源分配,也可能造成學生的困擾。曾就讀臺北市立大同高中的李師賢說:「空間有時候會不夠,籃球場常被國中生佔領;集會的時候也會因為有他們,顯得很擁擠。」
而教室的容量更是完全中學須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由於完全中學是根據國中教室規模而興建,改制後高中孩子的體格較高大,使得教室空間更顯不足。臺北市某完全中學學務主任就表示:「很多孩子已經被擠到貼近牆壁了,那麼多大男生卻只有一條狹小走道可以行走,真的很可憐。」他心疼地說。
該名學務主任更進一步指出,由於完全中學各年級的班級數約為一般高中的一半,因此每個科目的專任老師人數較少,很難組成教學研究會。老師彼此切磋琢磨、在教學上精進的機會相對缺乏。以社會科來說,有時一個老師必須教導整個年級,因此他得負起成敗的責任。而這樣的安排難免具風險性,若是老師的教學能量不夠或是能力不足,可能犧牲的是學生的受教品質與整體的學習成效。
另外直升制度產生的教學問題也普遍存在,直升的同學在競爭環境較小的情況下,與透過基測考試入學的同學相比,明顯有程度上的落差。老師在授課時如何拿捏教學內容與進度,成為一大挑戰。曾就讀臺北市立大同高中的楊苡苓說:「對班上成績好的同學來說,會覺得某些老師的教學內容稍嫌簡單,因為老師通常會盡量照顧到班上所有同學的程度。」在此考量下是否可能會降低教學難度,以協助程度差的孩子,以致教學品質無法齊一達到水平,也是部分完全中學的困擾之處。
完全中學教室空間擁擠,許多學生座位甚至緊貼垃圾桶,
學習品質受到影響。(圖片來源/全國教師會)
十二年國教下的處境
這些既有的問題多年來普遍存在於各個完全中學,但在教育部標榜十二年國教高中職均質化與優質化的當下,若無法根據現有問題做出檢討與改革,完全中學的處境將更加困難。
全國教師會高中職主委張文昌表示,目前後期中等教育(高中職與五專前三年的階段)屬於分流的情形,學生可以依照基測成績與個人意願,選擇進入各種型態的學校就讀,包括普通高中、完全中學、綜合高中、高職或建教合作班等等。學生可以透過考試篩選的機制,進入不同學校以享有不同的教育資源和品質。但如今推動十二年國教,使後期中等教育多元分流的情況,轉變為國家化、公共化教育,在這前提之下,許多教育問題不斷浮現,也有迫切解決的必要。
「如果是由國家統一來辦教育,首先要注重學生受教的公平性,讓教育品質盡可能達到同一水準。」張文昌說。納入十二年國教的範圍之前,必須要有配套措施解決目前完全中學的困境,在行政編制上補足人員,投入一定的補助經費,充實校園空間與設備,甚至逐年減少班級人數以提升教學品質,都是完全中學爭取的訴求,教育部必須檢討並重視這些問題。
全國教師會日前針對完全中學的困境召開記者會,
呼籲教育部重視問題。(圖片來源/全國教師會)
既有的政策擬定與學制發展,無法輕易變更,但至少要有具體措施將缺乏的資源補足,否則只會讓弱勢學校陷入惡性循環中。臺北市某完全中學學務主任感慨表示:「我很羨慕一般高中,他們格局是大的,把高中當成學術的領域來對待,反觀完全中學,照顧真的不夠。」完全中學也是正規教育下這的一環,這個特殊學制需要妥善規劃,不能一直像現在這樣是因陋就簡。完全中學因無法與一般高中享有同等資源,卻又要求學生在同樣的大環境下競爭,等於剝奪學生平等受教的權利。
因此當完全中學教育政策已逐漸轉變為國家辦理,原先存在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必須解決,才能避免部分完全中學落入邊緣化的危機。至於十二年國教下的完全中學如何定位?在目前眾多推動方向尚未釐清,完全中學作為國、高中兼辦的學制,處境更加茫然。教育部在規劃國家重大教育政策的同時,必須顧及整體的發展方向,若不能有效解決現有的諸多問題,恐怕在達成全台均優質化的目標之前,學生的教育品質必然會打折扣。
![]() |
記者 陳燕珩
嗨我是陳燕珩, 為了因應最近那股感嘆青春歲月流失的風潮, 不免俗替自己到了接手喀報的年紀小小默哀了一下, 我開始在想,有什麼會是人生的每個階段都存在的東西呢? 我想應該是「不堪回首的過去」吧! 所以,我要坦然面對這一年的喀報, 希望無數個日子以後再次點入這裡, 會覺得有點稚氣、有點笨拙,但一切值得回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