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戰倒數 首投族何去何從
選戰倒數 首投族何去何從
記者 陳昱均 報導 2012/01/08
鼓勵首投族回鄉投票的自製影片(影片來源/YouTube)
「我會去投票,但到目前為止,我還是不知道該怎麼決定要投給誰。」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徐子晴表示,距離二○一二總統大選投票日(2012/01/14)僅剩不到一個禮拜,身為首投族的她,卻仍然無法找到候選人的評判標準,而這樣的例子在校園內其實不在少數。在民主政治與投票制度日臻成熟的臺灣,解決此類問題,將是未來努力的重要方向。
首投族指的是第一次行使總統大選投票權的選民,年齡大多分佈在二十至二十四歲,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統計,二○一二年總統大選具有投票資格的選民中,首投族約有一百二十萬人,若將這個數字放入二○○八年總統大選投票人數總額作比較,約佔整體選民的百分之六點九。因此,當藍、綠兩方除了鞏固基本盤外,爭取投票意向變動性較高的首投族支持,顯得異常重要。
只會作秀? 受迫性政治冷感
「任何政黨都知道,沒有年輕人的支持,一定會逐漸式微。」台大政治系系主任王業立表示:「首投族在第一次投票中所支持的政黨,往往與日後的政治認同有高度一致性,可能影響台灣未來政黨板塊的移動。」
有鑑於此,藍營早在馬英九競選連任辦公室成立之初,就由5位20到40歲的青年組成「K5團隊」,後來又有4位「E讚將」加入,負責社群媒體經營,想藉由社群媒體呈現年輕人參與政治的意象,並藉此貼近新世代的想法。民進黨除了成立「小英同學會」宣傳蔡英文的青年政策以外,也號召各地青年組成「B Group 小蜜蜂軍團」走進鄉鎮,帶著一輛蜜蜂造型的「胖卡車」,在台北、桃竹苗、中彰投及花東地區的廟口、夜市和車站,發放民怨卡,蒐集並回報群眾意見。
國民黨競選宣傳影片由《We are one》熱血搖滾版由臺灣加油讚青年成員One Band及Color一同演唱,
希望藉由年輕人入鏡,代來清新的形象。(圗片來源/Google)
即使三組總統候選人,分別採用各自策略,努力拉近與年輕選民的距離。結果是否一如預期?民進黨青年部主任李政毅說 :「就我們觀察,目前年輕族群的投票意願仍然偏低。」即使各政黨和媒體,努力炒作出倒數的熱烈氣氛,在大學校園裡的漣漪效應就是不如預期的大,無法凝聚很大的熱情。
生在資訊爆炸的時代,過濾訊息或忽略資訊成為年輕族群的必備技能。「有時候,媒體是一種濾鏡,這些大學生當然都知道媒體在資訊提供上有偏差。」臺灣大學意識報負責人李芃萱表示,因為整合行銷傳播、置入性行銷頻繁,臺灣各大報、各大電視台有著自己的政治立場。就算在人們接收到訊息,對於資訊內容真實與否的判斷,每個人也都有一套自己的準則。
而這套準則,則受到家庭背景以及自身成長經驗影響,「我們家不談政治,所以我也不是很關心。」臺灣大學王玨琄表示:「就算要關心,新聞上也差不多像陳致中跟邱毅之類的報導吧。」政黨與政黨間不斷地惡性攻訐,再經由媒體大肆渲染,導致台灣人對政壇和選舉的負面印象,近而排斥接受相關訊息。
即使是排除了媒體立場,交由公共電視轉播總統大選辯論,大學生對各組候選人政見,所增加的理解仍然有限。「幾次總統/副總統辯論都嚴重離題,沒有人有辦法認真推銷政見。」李芃萱認為:「總統大選辯論,雖然公視已經如實地呈現全貌,但是那個場合上是不可能接受到我們需要的資訊的。」可能因為時間限制或是競選策略,候選人在辯論會上的表現較偏向於質詢對手,無法將政策細節闡述清楚,因此,想倚靠總統辯論了解候選人的政見,也有一定的難度。
民進黨B Group 小蜜蜂軍團跟著「胖卡車」走進鄉鎮,帶著創意與熱情下鄉
(圗片來源/Google)
公民團體 首投族發聲
首投族對於行使政治權利,有一定程度的熱誠。但卻因為無法得到較詳盡資訊,導致只能以家庭或同儕的政治傾向做決定,並且逐較對政治參與感到失望。為改變首投族在接收資訊上的被動姿態,社運團體紛紛開始動員,成立「青年要好野」、「首投族國政觀察團」等政策觀察團體,並分析候選人們對組織或團體所關注的核心社會議題,所訂定的相關政策。同時藉由網路分享,讓更多人得到相關資訊,進一步蒐集民意,向候選人提問,希望透過團體的力量讓候選人直接回應。
由媒體改造學社、台灣勞工陣線、反貧困聯盟、稅改聯盟、台灣國際特赦組織等24個公民團體聯合組成的我要好總統公民連線,分析三組候選人的各項政見、言行意見,更在日前(2012/01/06)舉行記者會,公佈並據此提出「牽牛花選票革命:2012投票指南」,針對青年議題、工作貧窮、媒體、兩岸關係、司改與選制、稅制與國債等六個議題評選出建議的候選人。這類由民間自發的團體愈來愈多,讓首投族能透過社會運動團體,得知各類社會問題現況,能更深入地了解各組候選人的政策資訊,並將發現的問題集結,期許得到候選人的正式回應,藉此真正改善他們關心的問題,同時讓首投族選票附有實質意義與價值。
首投族國正觀察團等團體成立,觀察並分析候選人們對組織或團體所關注的核心社會議題
(圖片來源/Google)
「從過去的總統選舉至今,我認為政見宣傳的管道上已較為多元,但如果能讓候選人與年輕人以及不同訴求的團體直接對談,應該可以使訴求對象更加了解候選人,並且對該政見提出建議和質疑。」首投族,同時也是農業陣線成員郭瑾燁表示:「因為這次選舉,我能看到民主化漸漸成熟,人民對於政治參與的路徑也愈來愈多元。但同時亦有許多問題,尤其在青年、社會福利等議題上還尚待解決。」當社群媒體已成為候選人與年輕人的溝通管道,下一步則是盡全力改善臺灣的政治環境,才能提高首投族的政治參與度與投票意願。
![]() |
記者 陳昱均
自己的心捧在自己手裡 自己去找自己的快樂悲傷 要奮不顧身看遍世界 要永不後悔瀟灑過生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