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期

體育班 漫長改革路

體育班制度在台灣實行多年,裁廢體育班的聲浪未曾停止。儘管有諸多批評,目前體育班設立辦法已確立,如何完善法案,讓體育人才有更專業的空間發揮?教育部的改革與國人價值觀推進是重點。

體育班 漫長改革路

記者 張繼云 報導  2012/01/08

立法院於2011年三讀通過「國民體育法修正案」,根據此項法案,高中以下學校的體育班每校須至少聘請一名專任運動教練。以2009年體育統計年報的資料推算,目前全國高中及國中小共有496校設有體育班,若每校聘任兩名專任運動教練,可望增加將近1000個職缺,另教育部預估此法案一旦實施,將可逐年增聘702個合格專任運動教練。為數不少的教練職額,擴大專業體育人士的就業機會,許多運動員對此消息感到樂觀,但對正在就學的體育學子而言,未來就業市場是否多了一些保障還有待觀察。


體育班存廢 爭議大

與音樂、舞蹈家等其他專才相比,國人對發展體育專長仍抱著較深的偏見與疑慮,對於體育班的設立更是爭論不斷。現有高中體育班免試入學的實施、升大學有績優運動員甄試、國內許多教育大學設有體育系,還有兩所體育大學(國立體育大學、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及一所體育學院(台北市立體育學院),學生若想長期深耕運動領域,已有多元的升學管道。但台灣以考試領導升學的觀念根深蒂固,家長與一般學科老師對於體育升學機制認識不足,認為將精力投入運動訓練,孩子將沒有時間思考生涯規劃。更有大學專項教育會限制學生發展的考量,令廢除體育班制度的聲浪從未停歇。

教育部體育司專員李昱叡認為,體育班學業成績比一般學生低是事實,但不可因此忽略他們在國內外賽場上的優異表現。台灣體育班設立以培養具運動潛能的人才與優秀運動員為目的,競技運動比賽的代表選手多是體育班出身,現階段廢止體育班,對青少年級的運動比賽會有很大影響,且根據《國民體育法》第13條,體育班必須執行,沒有廢除的可能。


體育班的學生努力訓練為爭取好成績,風光得獎紀錄的背後卻有許多隱憂。(圖片來源/大紀元)


四肢發達 頭腦也不能簡單

體育班學生在學科方面表現較普通生低落,一般認為將影響未來職場上的競爭力。新竹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系主任黃煜表示,不管是運動或藝能科系,學生大部分時間在學術科,一般學科一定會偏廢。課表雖然都有國英數自社,並明定下午兩點上課,但學生常常整個下午都在球場。台中市立向上國中棒球隊教練康立羣表示,一般晨練一小時、下午練習四小時、晚上一小時,學生當然沒有體力和時間唸書。但一天六小時的練習量,明顯違背了《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及運動代表隊訓練注意事項》中,規定每日至多三小時的訓練時數。

體育班設計要點中限制三小時的練習時間,是為了保護學生訓練不要過量,避免造成運動傷害。另一方面,國中小課程設計依照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有一定的授課時數,學校若按規定辦理,體育生的學習應該不會出現太大落差。老師應該照著課程規畫來教學,不能讓學生為了爭取競賽成績而忽略其他學科,失去學習機會。畢業於成淵高中體育班的劉御認為,一般學科不能少,但內容難度可設定為普通班的八成左右,且老師不可採用放任式教學,勢必讓學生們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教育部為了讓學生在學科和競技運動訓練能同時發展,除了定期舉行體育班評鑑會,也訂定課程學力標準,體育班學生若修課未達門檻,將列為體育班停辦考核之一。但黃煜表示,教育部要落實評鑑考核體制,若一年只評鑑一次,只是參觀紙上作業,不一定能看出所以然,體育班本質將不會有改變。


參考國外 適齡發展

教育部期望建立體育班三級培育體制,將國中小與高中職體育班整合方。但12、13歲的孩子,身心發展尚未完全,若規劃和配套措施不足,對學生日後升學或長遠發展可能會有所限制。「我認為國中設立體育班會造成學生們的想法偏差,可能讓他們以為只要靠運動就能進入不差的學校。」現為運動選手的紀宛妏表示。

針對體育班往低年齡層成立,李昱叡指出,國外競技運動員也是從小養成,但在中小學階段沒有專項競技,而是安排各種運動體驗,讓學生發展全方位技能與體能,打好基礎才開始練習專項運動。未來國內的政策將仿效國外,調整國中體育班的競技運動訓練時數,增加綜合性運動、身體協調與基礎體能,並在現有體育班上設總量管制,班級數不得高於前一年核定的數量。


日本福岡地區為競技運動員訂立需具備的能力,台灣體育學生缺乏特殊能力與智慧能力,是未來的加強重點。
(資料來源/教育部體育司,照片來源/張繼云攝)

美國與日本對於青少年選手的培訓,以零運動傷害、避免過早專項訓練為主,尤其美國特別規定,小學應避免任何校際競賽,中小學生需多增強體適能與運動知識,讓身心健全發展。日本為競技運動員規畫了身體、智慧、特殊三方面能力,其中,台灣體育班學生缺乏後兩項能力的養成,疏忽知識、溝通、壓力管理等技巧,學校和家長應同時輔助學生培養這方面能力。「如果要當一名好的運動員,首先他要擁有比普通人更傑出的思考能力,再來才是勤奮的訓練。」曾就讀南港高中體育班的隋宗霖說。


學生的態度是關鍵

體育班學生和教練背負著爭取名次的任務,而有過度訓練的現象。當學生在學科上遇到問題,教練會以運動為優先,和國外訂定學科能力不足即禁賽的觀念完全不同。黃煜說:「如果社會對學生競賽的勝負過於計較,就矮化了參與運動的價值。只是把他們當作奪牌機器,對孩子不公平。」

教育部現階段持續擬定草案,逐步完善體育班的設置政策,然而我們的價值觀會影響做法和制度,除了強制執行法案,也應該從觀念上進行推廣與調整。最主要學生應有自覺,對於未來生涯方向清楚規劃,所有能力需兼顧而不有所偏廢。「我覺得應該要尊重任何領域的學生,不管是理工、企管、美術、音樂及體育都是平等的,都是國家未來的人物。」劉御說。

記者 張繼云
我是大保  綽號張繼云 雖然長得有點兇可是我心地善良很好相處 現在二十幾歲還在喜歡S.H.E跟拉拉熊 當前的願望是傳科女生都加入系籃 希望大家幫我達成願望~
記者 張繼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