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期

捍衛土地 都蘭青年覺醒

都蘭村是位於台東縣東河鄉的原住民部落,為一具有長久歷史的阿美族區域。最近族裡的年輕人強烈意識到土地嚴重流失的問題。因此年輕族人們集合起來,要替族人爭取權益。

捍衛土地 都蘭青年覺醒

記者 鄭巧琪 報導  2012/01/08

都蘭村是位於台東縣東河鄉的原住民部落,為一具有長久歷史的阿美族區域。最近族裡的年輕人強烈意識到土地嚴重流失的問題。因此年輕族人們集合起來,要替族人爭取權益,再次重建族人與土地的連結。


都蘭部落青年凝聚力量,守護傳統領域。(圖片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都蘭 阿美傳統領域

都蘭是由阿美族語etolan(族語為堆石的意思)音譯而來, 是「傳統領域」較多居住的區塊,因此都蘭一詞包含了都蘭灣、都蘭鼻(Pacifalan)、與都蘭山(malataw)。當中都蘭山為守護神祇的居住地,而都蘭鼻是耆老們口述歷史中,傳說中族人的登陸地,極具歷史的重要性,也是判斷氣象之地,更是族人下海,賴以維生的生活領域,即阿美族重要祭典的場地。


都蘭鼻並非觀光景點,但對族人極具重要。(圖片來源/網路)

但是歷史對於原住民的剝削,卻讓傳統領域的存在漸漸消失。「原住民嚇壞了,所以就不敢動了!」鄭泰來表示,當時若在已被政府收編的土地上耕種,就會被帶到派出所,因此原住民便不敢動,原本屬於原住民的土地,竟然就變為國有地。隨著歷史的變遷,日治時期的管制與國民政府來台將土地直接收為國有,原住民的權力一直受到剝削,柔順的原住民逐漸來被管理。一直到民國九十年後,部落間才開始意識到族人土地流失的嚴重問題,開始討論都蘭傳統領域的議題,並交付部落的頭目巴奈、余忠國與鄭泰來等人收集資料。

原住民的土地使用可分為私人和部落共同擁有,私人的可以變為原住民保留地,但是中華民國政府認為凡非私人地,就是國家的,以致原住民的土地面積較傳統領域小了許多。近年族群內不斷討論「傳統領域」問題,也就是部落共同擁有地。「傳統領域」代表的是原住民過去祭典、或是捕魚的地區,並非某一家族的「保留地」。以致傳統領域土地相較於個人土地的規範卻是模糊的,並未有明確的規定。對此原民會土管處表示,台灣是個法治國家,政府須按法律走,有關傳統領域的草案尚未通過,正在努力推動中。


疑慮 都蘭BOT案

早在2001年東管處就開始辦理都蘭鼻之BOT案,在當時也是當地許多民眾的期望,他們期望能為都蘭帶來發展,讓都蘭民眾有更好的生活。但民國91年旅居都蘭的劇作家陳明才在都蘭鼻頭海自殺,並留下「天佑都蘭鼻」文章,強烈抗議開發案,使得開發案一度中止,如今又在100年以「都蘭鼻整體觀光發展研究計畫」案重新辦理。東管處表示,會與當地居民進行意見交流,座談會將持續到101年4月,待達到共識後,才會開始BOT的開發案。

「目前不會在那邊做任何開發,」觀光局技術組組長洪東濤說,開發沒有那麼急,溝通的空間就會更大。但台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暨南島文化研究助理教授蔡政良認為,東管處的態度很「曖昧」,其實是因為原住民的基本法令(土海法與自治法)還未通過,法令模糊不明,他們能拖就盡量拖。


陳明才捍衛族人的土地而投海,喚起族人的心。當地藝術家為了紀念陳明才而建造巨木。
(圖片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財團進駐 文化崩解

鄭泰來認為,都蘭鼻BOT案可以促使當地的觀光發展更好,讓更多族人找到工作,但前提必須是交由原住民來管理、發展,這樣利益才可以留在原住民身上。但都蘭青年鄭智文卻認為說根本是一個經濟陷阱,這幾年來原住民青年已也漸漸發現,若在都蘭鼻蓋BOT,將會瓦解都蘭部落文化,造成原住民文化的消失。「工作機會都是騙人的!」蔡政良也表示,台灣BOT案能讓原住民獲利的部份少之又少。部落裡面的老人曾提醒,那魯灣飯店興建時,也曾承諾要給原住民一定比例的工作機會,但三、五年後,卻幾乎把原住民都開除了,現在的比例更是逐年降低。

「都蘭鼻是族人的傳統領域,在那邊有一些文化上的意義。」蔡政良表示,BOT牽涉到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地權。依照原基法規定,都蘭鼻為原住民的傳統領域,不應交由國家管理;第二是生態和文化問題,大型開發對生態是有疑慮,在文化意義上是阿美族人連接土地情感的重要區塊,如果變為觀光區域,當地的情感依賴會產生變化。

鄭智文也提出強烈的質疑:「沒有都蘭原住民的都蘭,還能稱為部落嗎?把獻給祖靈的舞轉變為取悅觀光客的戲碼,這種文化還叫作文化嗎?」但令人擔心的是,BOT財團進駐,都蘭的土地水仗船高,讓處於經濟弱勢的都蘭族人有利可圖,當然趨之若鶩, 將造成土地更快的流失。。


凝聚 都蘭青年的覺醒

目前這個問題已逐漸引發族人的重視,近幾年都蘭年輕人開始凝聚起來,整理這塊土地,也不斷舉辦各種活動,試圖讓社會各界聽到都蘭的吶喊,或是不斷在報章雜誌上投稿,以爭取輿論支持;每年大年初一,熱心的族人也會製作舞台劇《我的土地我的家》,試圖與族人溝通土地的重要;而「為Sra而跳」活動也成功凝聚各地部落青年,明確告訴政府族人的想法,並宣示原住民的土地主權,要求政府官員簽署承諾書。

「在地連結可以從基礎開始做起,」蔡政良希望原住民可以得到共識,強化部落內持續的溝通。在此同時,外部也應不斷進行連結。部落的年輕人亦可藉著網路的發展,讓更多散落在台灣各地、甚至是國外的族人聚集起來。讓更多族人知道,原住民不能再被牽著鼻子走,要捍衛自己的主權,讓更多人關注到這件事,讓更多人瞭解族人對於這塊土地的情感。

鄭智文也強調:「只要不斷努力就會有希望。都蘭祖先傳承的土地絶不能為財團劃地私人使用。」他認為政府過於偏向資本主義的利益,反而沒有感受到族人的感受。因此應把主權歸還給原住民,唯有原住民才可以真正瞭解到族人與土地間的情感,也真正關心族人的生活狀態,與部落的溝通才不會有障礙。

為sra而跳連署網址 http://61.219.160.133/index.php
 


阿美青年的覺醒,凝聚了龐大的力量,捍衛自己的土地,守護傳統領域。(圖片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記者 鄭巧琪
哈摟你好,我是鄭巧琪, 我喜歡放空、喜歡繽紛的顏色、特別熱愛紅色; 喜歡大笑、容易緊張、惶恐,但通常都看不出來, 因為看起來都很像放空   笑一個吧! 大笑有益身體健康且永保美麗喔:-D    
記者 鄭巧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