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才適性 十二年國教上路
適才適性 十二年國教上路
記者 許鈺煊 報導 2012/01/08
近年來,十二年國教吵得沸沸揚揚,從高中、國中校方到家長,不同的意見和抱怨聲此起彼落。教育部表示民國103年將正式實施,相當於今年就讀國中一年級的學生將會成為十二年國教的第一屆,但這群首當其衝的學生和家長對於三年後的升學,依然充滿著疑慮。
從民國78年開始,十二年國教的籌備歷經許多波折,經手十任教育部長,到去(民國100)年才正式確定實行。台灣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已40餘年,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出現了教育資源分配不平等、貧富差距以及升學壓力過大等問題,教育部因此積極推動十二年國教。
十二年國教期望讓更多學生從高中以前,可以接受更完善的教育,以提升競爭力。這項政策除了規定公立學校免繳學費、私立學校學費將獲補助外,也規定全國75%以上的學生免試入學,僅有25%的美術班、數理資優班等,能以特色招生的管道入學。這些策略除了屏除學生求學的經濟負擔外,也期望減輕他們的課業壓力,讓每個孩子都能夠適才適性地發展。
12年國教強調免試入學,但依然保留25%的特色徵選入學機會。(圖片來源/許鈺煊製)
追求平等教育權
高中職入學免試是十二年國教的重點之一,這也代表明星高中可能消失。現在前幾志願的明星高中,隨著十二年國教的實施也將與一般高中無異。家長們擔心若沒有考試來鑑定學生,將造成孩子上高中後與同儕程度相去甚遠,或是因全班的程度相差巨大而影響教學品質。而站在在高中校方立場來看,依然希望可以招收到成績優秀的學生。因而十二年國教雖然規定75%免試入學,但學校還是希望多以「特色招收」的方式挑選學生。
儘管外界對於免試入學存有許多疑慮,但這項政策對於縮短貧富、城鄉教育資源差距,卻是有實質幫助。雖然高中職可透過基測來做為申請的標準,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努力程度決定就讀的高中,但在現實社會,家境較為優渥的孩子,所能得到課外學習的機會也相對較多,考上明星高中的比例較高。新竹市光華國中教務主任丁淑觀表示,現在雖然有其他多元入學方式,像是比賽的加分,但大部分還是要經濟比較好的家庭才可以負擔,像科展阿、才藝阿,很多家庭經濟不好的學生沒有這麼多資源,最後考不上公立學校只能進入私立學校。
依據教育部統計處的資料顯示,台灣在高中職教育階段,就讀私立學校的學生已超過半數,私立學校的學費高出公立學校四倍,許多經濟較不富裕的家庭,一旦孩子考上了私立的高中職,學費又一個沉重的負擔。十二年國教因為免試和免學費的方式,確實可以減低經濟落差而造成的教育權利不平等,也能提供更多青年獲得更高教育的機會。
高中職及五專與國中、小的公私立學校人口比例差距甚遠,想要求取更高的教育,
就可能必須付出更多的金錢。(圖片來源/許鈺煊製)
如何適才適性?
十二年國教公告規定,國內需至少75%以上的學生是透過登記抽簽的制度入學,也就是所謂的免試,剩下的25%則是「特色招生」,高中職可以設立特殊班,例如音樂班、人文社會班,特色招生學校可以透過考試徵選學生,跟免試的部分分開。教育部希望做到大部分的高中都可以免試,把特色招生降到25%,希望藉此讓高中職可以縮小特色招生的人數。但此舉讓「適才適性」的目標又變得更加模糊,只有少部分的學生可以進入到不同專業領域的特色班級,至於剩下的學生要如何讓能夠「適才適性」的發展教育部並沒有明確的說法。
台北市仁愛國中七年級家長會副會長余榮生認為:「十二年國教特色的定義不清楚,比例弄也過低。」由以上可知,對於十二年國教提供學生多元發展,多數家長都是贊成的態度,但對於政策要怎麼執行、自己的孩子會接受到什麼樣的教育,家長們依然憂心忡忡。
而北北基地區的狀況又不一樣,余榮生表示:「,雖然說全國要75%普通招生,25%特色招生,但在北北基地區還是會有85%的特色招生,不知道是要去參加免試抽簽的15%,還是要去拚特色招生85%。雖然有免試的名額,但佔的比例不大。學生還是要面對考試的壓力。
雖然政策還未完整,但國中已經開始針對多元發展進行改變。丁淑觀說到,學校現在國一生跟國二國三的狀況差不多,他們不跟孩子強調他們是十二年國教,還是希望孩子繼續升學,老師也很認真,不會因為沒有基測了老師就不認真上課。藝能科(音樂、美術、家政…)現在也沒有被主科借課的狀況了。
十二年國教 改變需要時間
目前就讀桃園南崁國中七年級的鄭雅之將是十二年國教的第一屆高中生,但她對於十二年國教的感受並不是很深刻,她說:「知道會有會考,還是會有考試的壓力。」關於十二年國教,目前存在政策跟理念上的矛盾:十二年國教期望達成免試,卻要考會考測驗能力,原本說會考只是一個參考的指標,卻很有可能變成升學門檻,學生的考試壓力依然存在。「目前教學的方式還是一樣,沒什麼差別,家長就要為孩子擔心,孩子似乎也沒有因此減輕壓力。」余榮生 表示。教育部沒有實質的政策,學校只能開始自我調適與轉變,才能讓十二年國教的價值慢慢發揮。
十二年國教到底行不行?台灣社會發展至今,社會經濟狀況穩定,若想增加個人未來的競爭力,教育是最好的方式。十二年國教具有多元發展、適才適性的理想,對於十二年國教,政府應提出更多具體的執行方式,家長、學校和學生也必須懂得自我調適與轉變,才能讓十二年國教快速且安穩的上路。在現今社會,培育不同專業領域的人才,才能將台灣社會帶到更好的地方。
![]() |
記者 許鈺煊
言午金玉火宣,我的名字奧妙在他都是兩個字組成的! 常常有人問我,為什麼是火部的煊? 「因為我的命中缺火,所以要加上去」 「哈哈哈感覺加太多了」 沒錯,我就是有一團火在心裡燒著,想要照亮黑暗的角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