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宵夜不熬夜 健康沒煩惱
不吃宵夜不熬夜 健康沒煩惱
報導/ 鄧詠兒 2007/09/23
隨著社會的轉變,現代人所要面對、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所要承擔的壓力也相對的越來越大。以往大家一天最享受的一刻莫過於下午茶的時間,可以跟朋友相聚在一起,享受一天最輕鬆的時刻。不過,現在大家除了在下午茶時間放鬆一下外,在結束一天勞碌的工作後,宵夜又是另一個能讓大家放鬆的歡樂時光。
不論是上班族,大學生,除了正常的三餐外,還可能因為其他因素而去吃宵夜,吃宵夜已變成基本的社交應酬或滿足心靈的一項活動。在交大學園流行著一種吃宵夜、送宵夜的文化;男生如果喜歡一個女生,就會送宵夜請她吃,當然,為了表現出男生的體貼,她的室友也會因此「順便」享用到一頓美食。
在交大的校園裏,同學除了可以在7-11和全家便利商店購買宵夜外,為了迎合同學們的需求,學校的餐廳也推出了「宵夜大作戰」的活動,以方便同學購買宵夜,這些促使同學們把吃宵夜視為一件很平常的事。
吃宵夜 健康問題多
根據中華日報在民國八十九年八月十六日的報導指出,常吃宵夜會導致胃癌的發生,而在患胃癌的病患中,晚餐時間不規律的人比晚餐時間規律的人所患胃癌的機率大。從醫學的角度來分析,常吃宵夜較容易引起胃癌的原因在於胃黏膜上的皮細胞壽命很短,約兩至三天會進行更生修復,一般的修復過程都是在夜間進行,如果經常吃宵夜,胃腸道不能獲得正常的休息,胃黏膜也不能順利進行修復,久而久之,導致胃黏膜糜爛、潰瘍、抵抗力減弱。加上經常吃一些燒烤、油炸類食品,容易造成胃黏膜的破壞,更容易導致胃癌。
有吃宵夜的習慣的同學,通常是在他們大一時,在周遭很多學長姐、同學和朋友的影響下,養成在晚上吃宵夜的習慣。有時候大家晚上聚在一起,就難免想買點東西來吃,而市面上大部份所提供的食物都是肉類、不僅油脂多更缺少維生素和膳食纖維,長時間攝取這些食物,會讓人容易患上高血壓、中風、痛風、便秘等問題。
偶爾吃宵夜可以 食物選擇很重要
國立交通大學衛生保健組的連婉如小姐表示,如果想要控制體重,當然晚上就不要吃宵夜,而且在睡前的四個小時內就不要再吃東西,例如晚上十二點睡覺的話,晚上八點以後就不能再進食。因為人在睡覺時,身體各器官活動力低,處於休息的狀態,這個時候食物殘留在腸子裏會變酸、發酵、產生毒素傷害身體。吃宵夜後的第二天會令人覺得疲倦、爬不起來、甚至導致肝功能受損。此外,晚上的活動量少,人體很容易把脂肪囤積起來,稍不注意便會導致身材走樣。但如果真的覺得很餓,非要吃點東西不可的話,也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控制份量,不能太多,也不要吃到飽,只要吃到讓肚子覺得不會太餓就好了。
在宵夜的食物選擇上,可以選一些低脂、低卡路里的食物,例如一杯低脂牛奶加2-3片蘇打餅乾、燕麥片、紅豆、綠豆湯等等,也可以吃一些水果,但要選擇糖份較低的水果,像蘋果,不能選擇香蕉,西瓜等水果。另外,千萬不要選擇泡麵、油炸類食物當作宵夜,因為一碗泡麵的卡路里是五百多卡,而一個想要控制體重的人,建議攝取1000到1200卡,如果宵夜還吃泡麵的話,就很容易超出指標範圍,而且泡麵油脂很高,人體難以吸收、適應。
為了保持身體的健康,我們要記住四大原則:早餐吃的飽、午餐吃的好、晚餐吃的少、宵夜不要吃。早餐可以吃一些以蛋白質為主要的食物,像是雞蛋,牛奶等等,午餐就選擇一些澱粉類的食物,像飯和麵類,當然也要吃蔬菜跟水果。而晚餐也可以吃跟午餐一樣的食物,但相對的份量要減少。我們要養成均衡的飲食,六大類食物當中,肉類可以選擇脂肪量較少的,像是雞肉、海鮮類。脂肪量較多的豬肉,牛肉方面,可選擇脂肪含量較少的部位,如豬腿肉、里肌肉、牛腿肉、牛腱等。以清蒸、白切等方法去煮食物,口味以清淡、少用醬汁為原則,並避免食用油炸的食物,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水果,多喝水,以保持身體的健康。(根據衛生署每日飲食指南的成人飲食建議量,每日攝取肉類不超過
熬夜問題多 也是造成吃宵夜的原因
很多同學有熬夜的習慣,都會有很多不同的理由而晚睡,例如趕作業,看電視,打電動。這些看似是現代人覺得很平常的事情,但在熬夜的同時,會令膽、肝這兩個器官沒辦法進行排毒和休息,而膽、肝這兩個器官會在晚上十一點到兩點進行排毒,但如果長期熬夜,沒有讓它們好好休息的話,會令身體出現很多病痛,最普遍的是頭痛、黑眼圈及眼袋的出現、皮膚變得乾燥、出現青春痘,嚴重的會令免疫力下降、生育能力下降。雖然晚上十一點到兩點是養肝的最好時間,但人很難一上床就可以睡得著,所以要在晚上十點的時候就應該上床,讓自己的身體有睡覺的準備,如果還有很多工作還沒做好,建議還是在晚上十一點到兩點先睡覺,讓膽、肝先休息,兩點以後再繼續完成你要做的工作。如果要提神,不要選擇咖啡,免得傷胃。
其實想要身體健康,我們只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均衡的飲食,不抽煙喝酒,不熬夜,有適量的運動和生活規律,就是讓身體變得健康,生活變得美滿的良方。
熬夜是造成吃宵夜的最大元兇(記者鄧詠兒/攝影)
![]() |
記者 鄧詠兒
鄧詠兒 au6s.cts94@nctu.edu.tw 一直以來,我都很敬佩記者們,他們的筆就像是人民的嘴巴,他們的文章就像是人民的心聲。慢慢我也學會注意身邊所發生的事情,我比較關注民生方面的事,像那裡出現災情、那裡有人被搶劫、油價又漲了、原住民的權益問題等等。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念傳播相關的科系,感覺這是一個很神聖的工作,我必須精準的報道每一件事。現在的我,學會如何去觀察、分析社會所發生的事,我可以運用我所學的,去幫助社會上被弱視的一群,告訴社會大眾他們的所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