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洗去心中繁華
何時洗去心中繁華
記者 韓捷 文 2012/03/11
每當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之後,信基督教的媽媽總是會對我說:「要不要去教會阿,可以讓你改變很多喔。」不過我總是說不要,並不是我不喜歡基督教,而是我現在還不想有宗教信仰。
從基督教到佛教
記得在我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媽媽就常帶我去一個也是信奉基督教阿姨的家,那時甚麼也不懂,也不知道是要幹嘛,然後媽媽就拿了一本聖經給我,讓我照著上面一字一句地唸,而我也就乖乖照著唸。那時候就覺得只是像在唸課本一樣,只不過唸的東西我都不懂是甚麼意思而已,每次唸完回家媽媽都會摸著我的頭說好乖,其實那時後覺得很莫名,明明沒做甚麼卻好像做了甚麼偉大的事情一樣。
猶太教和基督教的經典《聖經》。﹝圖片來源/Google﹞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宗教,其實那時候還不懂宗教。到了四年級的時候,媽媽幫我和鄰居報名了一個佛學營,而且聽說打坐吃素對身體挺健康的,不過現在想一想覺得有點奇怪,為什麼信基督教的媽媽會幫我報名佛學營呢?
在營隊期間,有教我們做環保的概念,所以發給我們一人一個環保碗筷。而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們要我們用開水倒入碗裡的菜渣然後喝下去,是因為不要浪費任何的食物,想一想,那個時候還真是難以接受阿,不過也可能因為他們那邊的素食做的非常好吃,不講的話還真不知道是純素的。
有一天有安排證嚴法師的演講,那時候還不知道證嚴法師是誰,只是聽說好像是一個很資深的出家人,直到看到了本人,才知道她原來是個女性。可能是因為太震撼了,然後整堂演講都睡得不省人事。到了最後一天,大家要離開的時候,邊分享著自己這幾天來的心得,那時候我第一次覺得,宗教原來也可以不用這麼死板板。
一直到了大學,由於哥哥在工作上與人發生了摩擦,而且在待人處事方面也處理得不太好,所以媽媽順勢勸他開始信基督教,試圖幫助他改變,就這麼樣的,哥哥也接受了洗禮,成為家裡第二個信奉基督教的人。而這時,媽媽又開始勸我說:「你看,哥哥都嘗試改變了,你要不要也試試看?」這一次,我還是沒有接受媽媽的好意。
還記得國中老師講的一句話,「耶穌說:『信耶穌者得永生。』那麼不信任耶穌就無法得永生了嗎?」這句話如果從邏輯上來看的話,其實是錯的,正確的應該是「信耶穌者得永生,不得永生皆為不信耶穌者」,這是邏輯上的問題。不過在那個時候,我深深地覺得這句話很有意思,既然神是無私的、是法力無邊的、是能整救蒼生的,那麼信奉祢與否,也就沒這麼重要了不是嗎?
第二次接觸
這個問題一直到現在都還沒有解答。到了大學,我有幸參加了福智青年社舉辦的大專營的活動,他的性質比較不同,強調的是嘗試了解他人的優點,並且時常關心別人、稱讚別人。裡面的老師希望我們可以接觸「廣論」,說裡面集結了許多上師的智慧,透過「廣論」,我們就可以更接近上師。
每個宗教都是勸人為善、希望可以善待這個社會,只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對於信奉宗教的人來說,他們無疑是找到一個心靈的歸宿,在夜深人靜,卻又覺得孤單寂寞、或是遭遇到極大的困難的時候,有一個對象可以成為自己心靈的依靠,讓自己的心情穩定下來。
人們正在禱告,向上天訴說自己內心的祈求。﹝圖片來源/Google﹞
不過,目前我不想要信奉宗教的原因,是因為我不喜歡過度地崇拜。人們生活在這個世上,理應要對現實的事情充滿理想與抱負,而不是想要透過一些前人所撰寫的經典,就可以忘掉一切苦惡。我們要學得應該是裡面的精神,就好像倫語一樣。我們讀它、透過它學習,並不是因為它是孔子這個人寫的,而是因為孔子的智慧與想法,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要尊敬這些已故的偉人,但不是把他們過度神化。
寧可信其有 不可信其無
雖然,我比較屬於相信現實面的自己勝於相信對我來說虛無縹緲的事物,不過在有些時候,還是不要太鐵齒比較好。「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這句話一直被大家廣為流傳著,就代表著這世界上其實有很多東西都是我們無法以科學方法來解釋的。
許多談話性節目都會有來賓分享自己曾遭遇過的靈異事件,雖然這也是我們許多人無法親眼看到的東西,不過,這就代表著其實世界上並不是只有人類世界這一個空間而已,只不過另外的空間,可能需要一些特定方法才能讓我們實地接觸到吧,其實,有時候我也會幻想,如果這些事情真的發生在我身上的情況,我可能會嚇得手足無措吧。
以前紅極一時,以靈異為主題的節目《鬼話連篇》。﹝圖片來源/Google﹞
雖然現在我沒有任何的宗教信仰,但是我也不敢保證說到我以後老死的這段期間,並不會改變我現在的想法。曾經有幾個跑過社會新聞的記者都說,很常在採訪這些社會案件時,很常會碰到許多無法解釋的事情,或許到了那個時候,宗教信仰就會成為我心裡唯一的依靠了吧。
![]() |
記者 韓捷
大家好,我是傳科02韓捷,希望大家在傳科系都能學到很多東西,也能夠找到自己的興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