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背後的人文之美
藝術背後的人文之美
記者 楊佳靜 文 2012/03/11
「很多時候, 一件公共藝術,
不只是讓我們看見他自己,更要告訴我們美麗的風景就在那裡。」
──摘錄自《公共藝術‧故事漫遊》
公共藝術 人地相依的情懷
是否記得曾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前,看見一排黑色的巨型鐵雕?或者在熙來攘往的馬路分隔島上,矗立著許多奇形怪狀的動物像?是否會依稀想起某些建築物外圍那些巨幅的馬賽克牆?這些所謂「公共藝術」的作品,時常出現在街頭的各個角落,通常人們只是晃眼即過,卻對它們一知半解。然而,這些作品的背後,往往藏著更深刻的意涵及情感故事。
林志銘的《公共藝術‧故事漫遊》,以親身探索、記錄的方式漫遊台灣,告訴大家那些公共藝術背後的精采。身為中華民國公共藝術交育發展協會的理事長,林志銘在盡力推廣公共藝術的同時,也發現這些藝術作品的創作,是經由許多人或團體對於在地、自身的情感和無數記憶所交織而成的。除了令人讚嘆的作品視覺表現,那些背後的故事才是最令林志銘感到回味無窮的,也讓他決心將這些故事一一記錄下來。
「公共藝術‧故事漫遊」的書本封面(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美麗背後的精采
整本書記錄了全台各式各樣有關公共藝術的案例,包括地方社區的文創產業發展、偏僻小學的校園美化,以及為都會置入美學空間的個人藝術家等。台北市立美術館前那一排黑色鐵雕,看似一列吹奏著樂器的隊伍,洋溢著歡騰的氣氛,這個作品「巡禮」,出自於台灣藝術家賴佳宏之手,靈感來自於從小在南部家鄉十分熟悉的迎神祭典儀式上,最常見到的八音隊伍遊街景象。
出身南部鄉下的賴佳宏,直到長大後才有機會接受正統藝術教育,曾到西班牙求學,在留學的日子裡,老師肯定他的本土觀點,並認為他的作品應該要做出他與他成長的那塊土地間的生命力,因此賴佳宏的作品總是融合濃厚的鄉土情懷。
賴佳宏的「門神」,曾獲選西班牙藝術展覽,充分展現鄉土特色,
作品現位於台南成功大學內。(圖片來源/台南縣新聞處網站)
苗栗縣的十六份地區,原是一座客家聚落及火車站,舊山線鐵道廢除後,當地社區居民自願組成了協會組織,利用火車停駛後留下的廢鐵與枕木,將它們搖身一變成為當地的鐵雕藝術,重整出今日著名的觀光景點勝興車站與桐花古道,為社區再創發展的力量。
另一邊,苗栗縣大湖鄉的南村國小,經歷921地震的浩劫,原本殘破的校園,在校長、家長會長及每一個村民們的決心下,歷經萬難而重建了當地唯一的這所小學。在美術老師的帶領下,大家利用人人能參與的陶藝創作,以陶板手模造就了校園的藝術牆,建造嶄新的校園風貌,成了最具特色的森林小學。
重建過後的大南國小陶藝牆門,是當地居民與學校歷經波折、同心協力而成的。(圖片來源/奇摩部落格)
書裡介紹的另一個藝術家李明道〈Akibo〉,則是從商業藝術轉而投入公共藝術的故事。李明道早期以從事極具商業性質的視覺設計為主,歷經事業低潮期及離婚後,孩子成為他生活重心,也改變了他原本的價值觀,「能夠為孩子多做什麼」的念頭油然而生,從此開始走入公共藝術領域。
從一個專門設計高吸引度、炫麗浮華的作品以刺激消費的商業設計師,到受孩子啟發,開始為許多國小製作大型、充滿藝術感的遊樂設施,李明道受到小朋友的擁戴,也讓他從中看見了不一樣的生命價值。直到現在,他已經做了無數個以小孩觀點為主、為孩童設計的機器人公共藝術品。
這些故事都只是書中的一部分,台灣還有很多地方上演著相似的故事。林志銘在本書開頭開宗明義的讓大家知道,這不會是一本純粹介紹公共藝術品的「型錄」,而是一本述說關於土地與人們如何緊緊相依的「故事書」。
書中所提及的那些地方、那些公共藝術,幾乎都有個共同點──每個作品與美化計畫都是當地居民或是相關人士自願組織、完成的,完全沒有政府、公部門的介入或贊助。每段故事,都紀錄了每塊土地上的居民與藝術家,如何秉持著不求利益的理想,將自身與在地的人文情懷和記憶結合,透過藝術展現與傳承。
生活藝術 呈現生命之美
「一個沒有故事的公共藝術,不僅孤單,且沒有存在的生命意義。」林志銘在序言中這麼寫著,也讓人不禁重新思考,到底公共藝術被期望能夠帶給社會的真正意涵是什麼。這些對土地保持著最樸實情感的創作者們,即使有人並沒有專業的美術素養,卻都無意間發揮了「公共藝術」最重要的價值核心──強調藝術的公共性、與人們的關係及情感連結,而不只是強烈的視覺感受。
勝興車站周圍隨處可見居民們利用廢鐵塑造而成的裝置藝術。(圖片來源/mmblog)
對於前往那些地方遊賞的觀光客來說,這些矗立著的、牆上的、懸掛的藝術作品,或許只是讓旅程更美好的裝飾品,但是對於那些創作者來說,這些作品不只是單純的視覺印象,而是承載了一段段深富意義的情感回憶,更代表了某種永恆的精神與意涵。因為這些故事,讓藝術品充滿了溫度與情感,記錄著許多人溫暖深刻的回憶,打破以往對藝術與一般社會大眾相距遙遠的刻板印象。
「在生活的藝術裡看見那份生命藝術。」這句話為全書下了最好的注解,或許下次經過那些藏身在街頭巷尾的藝術品,可以停下來好好凝視它,仔細地猜想它們背後可能發生的精采故事。
![]() |
記者 楊佳靜
嗨 我是躲力也可以叫我jiab靜 我喜歡酸酸甜甜的泰國菜 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想要踏遍全世界 我也希望可以跟大家好好相處 多多指教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