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期

港童現象 

港童或稱港孩是香港現今潮流用語,字面上是香港的小孩,但港童一詞專指那些嬌生慣養、未能獨立、依賴性強、自我及未能承受壓力的兒童。近年來香港社會中港童現象盛行,受到過度保護的孩童在溫室中成長,讓新生代的親子關係更加緊張。

港童現象 

記者 嚴芷茵 文  2012/03/18

港童或稱港孩是香港現今潮流用語,字面上是香港的小孩,但港童一詞專指那些嬌生慣養、未能獨立、依賴性強、自我及未能承受壓力的兒童。近年來香港社會中港童現象盛行,且意外的是世界各地都有類似的現象發生,受到過度保護的孩童在溫室中成長,讓新生代的親子關係更加緊張。


港童成因

香港從前並沒有港童現象,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香港經濟發展迅速,大部份港人都要為養家而努力工作,也沒有多餘的錢去聘請家庭僱傭。到了八十年代後期,大部份家庭收入增加,部份父母因為工作繁忙而疏於陪伴子女,進而用物質來補償。

大部份港童因為物質上的充裕,令他們無須努力便能得到想要的東西。除此之外,部分父母基於工作時間繁忙,為了照顧子女而聘請家庭僱傭,這些小孩往往會過份依賴僱傭的幫助而缺乏自理能力。而家庭僱傭因為受僱於人,就算港童有蠻不講理的情況也只能默默忍受,加劇了港童有無恐的情況。

因為有學者提倡不進行體罰、對待子女有如對待朋友這種無尊卑的概念,導致港童現象漸趨嚴重。本來這種概念本意是好的,但小孩子心智尚未成熟時便灌輸這種概念有點言之過早,造成反效果。

「直升機父母」、「怪獸父母」盛行使港童現象加劇,「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是美國用語,意指連子女的就業面試也要陪同,對子女過分保護的父母;而「怪獸父母」則是日本用語,指那些子女在學校發生問題,卻不分青紅皂白地直接投訴教職員的父母。港童成因不單單是香港獨有的問題,其實全世界都受到這個問題的衝擊。

一般港童特徵包括社交能力低、不會基本的家務、依賴性強、要求多、自我中心等等負面形象,大都是父母過於保護而衍生出來的。

 

父母地位下降

近年不少港童行為過於激動而被網民拍下放到網路上,有一段是講述一名十歲大的男童因不滿父母帶他到街上,歇斯底里地罵父母,網民對童的行為感到憤怒。


該名男童在眾目睽睽之下指摘父母的不是,引來不少路人替父母抱不平。
(影片來源/YouTube)

片段中男童大數父母不是,相對他的父母顯然對他百般遷就,但卻不能控制男童的言行。男童又指父母不會教他,對父母及圍觀者惡言相向,而且那名男童的惡言可不是用普通的辭彙,而是用髒話 引起在場的圍觀者嘩然 大家都沒想過港童已經可以兇成這樣子,顯然父母也是有一定問題,處於如此劣勢,都沒有反駁,默默地讓兒子這樣罵。雖然有網民認為該名男童可能有情緒病,但也無從查證。

香港《經濟日報》王明瑜曾撰文寫了一系列有關港童的文章,裡面提及到美國兒童成長階梯研究,不同年齡小孩能力可以做到的事情。但香港有三分之一的兒童都沒有達到他們歲數可以自理的事。

其中主因當然是父母由疼愛變成溺愛而形成的,因為港童身邊有家庭傭工幫助他們。只要港童旁邊有家庭傭工在,真的是「衣來張手,飯來張口」就好了。家庭傭工接送港童們上下課,書包都直接給家庭傭工揹,自己就像大少爺、大公主一樣;鞋帶掉了,直接叫家庭傭工幫他們繫,重點是他們都不會跟家庭傭工說一聲謝謝。他們都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父母變相成為港童現象的幫兇。


有學者認為港童現象成因,大都是基於家長過於溺愛,父母有著極大的責任。
(影片來源/YouTube)


解決之道 非一日之事

港童現象的成因大部份都歸咎到家長身上,但這個問題要如何解決還是未知數。大部份專家的建議都提倡不體罰,有部份教師曾經要求犯校規的學生,抄寫校規,也被家長投訴,學校本來是學習基本能力、學習如何獨立以及與人溝通的地方。但溺愛子女的家長,往往成為教育上的阻礙,讓子女像活在溫室內的小花一樣。

父母都希望給子女最好的,但切記並非單單提供物質上的需求,應該要讓他們付出過努力才能獲得獎賞。不要讓他們有依賴的習慣,家庭僱佣可以幫助小童不會做的事,父母也應該教育子女基本的禮貌,不要讓他們太過習慣別人服侍,有報導指出有升上國中的小童仍不會自己洗澡、開瓶汽水都不會。

父母不可能無時無刻待在子女身邊,若要子女學會自立,父母不可以過份保護,需要讓子女碰一碰釘子,讓他們從失敗中學習。如果子女碰過釘,知道自己的缺點,也不會形成自視過高的情況,對他們將來到社會上工作也不會是一件壞事。

這種新生代兒童的問題不止是香港才有,在全球各地都有著這個問題,而且成因都一樣──父母過於保護。所以這種狀況的出現也不可以認定是小孩的問題,父母望子成龍,讓他們不斷學習知識上的東西,但也讓他們缺乏了與人溝通的能力。物質充裕的社會,讓他們在網路上學到不少壞的東西,父母提供他們最好的物質生活,但卻漠視了親子之間的關係。

總括而言,溫室的概念應該要改變,讓他們知道社會的真實面,以免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而不自知。

記者 嚴芷茵
大家好 我是KATH,嗆仔、阿唔、歐逆、香港人(下省一千字...) 我是來自香港的村民 來台灣已經第3年 可是對台灣交通還是在狀況外 個人很愛聽台語歌曲 歡迎大家介紹好聽的歌給我 (什麼類型、語言都OK,因為音樂無疆界=])  
記者 嚴芷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