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月光 尋找沙韻
不一樣的月光 尋找沙韻
記者 施勗皓 文 2012/03/18
「沙韻!沙韻!」聲聲喊著泰雅族裡熟悉的名字,卻怎麼也喚不回滔滔的河水,和逝去先人的記憶。去(2011)年底,宜蘭縣南澳鄉泰雅族導演陳潔瑤以自身部落故事為主題的電影《不一樣的月光》,敘述原住民的一場尋根之旅。在戲院上映後,引發不少觀眾對沙韻的故事、沙韻之鐘產生好奇,也替南澳鄉觀光景點再度延攬遊客。
「沙韻」是日治時期的一名部落少女,1938年9月與原本即將離開部落的日本老師隨行下山,卻在路途中遭湍急溪水沖走,從此下落不明。一樁單純的意外,卻被日本政府渲染成愛國行為,甚至翻拍成電影,藉此宣揚皇民化政策。 當時台灣總督更在當地建置「沙韻之鐘」,以紀念這一段故事。因此沙韻之鐘便成為南澳鄉著名景點之一,這段故事也逐漸變成當地的傳說。
1942年電影沙韻之鐘開拍,也讓沙韻的故事從此廣為流傳。(圖片來源/祖靈之邦)
外地人、當地人、傳說之人
電影《不一樣的月光》獲得九十七年度新聞局優良劇本獎,故事大意是有關電影劇組,來到南澳鄉要準備拍攝沙韻的故事,所發生的點點滴滴。擔任劇組企劃的小茹及劇組人員,來到部落中與泰雅族人一同生活,也認識了泰雅少年尤幹,和他的朋友阿國。小茹一直想說服尤幹帶他們到山上的老部落,尋找沙韻之鐘的遺址,而尤幹也希望能夠帶著年事已高,又行動不便的阿公回到老部落尋根。
整部電影的主軸都圍繞在小茹劇組與尤幹之間的互動,偶爾穿插尤幹與心儀對象——秀惠(族名也叫沙韻)的純真愛情,以及尤幹和阿國間的友情、家人間的親情。其中有一段特別將場景拉回七十多年前,日籍教師與沙韻一行人下山過河時,發生意外的現場,讓觀眾了解沙韻的故事。
由我出發 拍出原民風情
導演陳潔瑤表示,她的祖母即是當年沙韻一行人的其中之一,因此她對沙韻的故事已醞釀許久。在片中場景及人物表達上,身為部落族人的導演,陳潔瑤以最純樸、最真實的手法,呈現部落的生活大小事。例如片中的男主角及大部分演員,都是由部落素人擔綱演出,將原住民幽默風趣的性格及泰雅口音等等特色,毫無保留的展現出來,也讓觀眾能感受到片中人物的親切感。
整部電影的拍攝地點幾乎都是在南澳鄉境內,尤其是部落各角落的特寫,都充滿濃濃的部落風情。如雜貨店、卡拉OK伴唱機、教會等等,都與族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也充分流露出最原味的部落生活。另一方面,片中也有許多場景是在山林中,有瀑布、河流、森林,泰雅族的孩子從瀑布上一躍而下,跳入潭中, 或是在石頭陣中穿梭自如,都讓原住民與大自然共生共存的習性嶄露無遺。
在山林溪谷間穿梭自如,原住民孩童彷彿天生就該和大自然生活在一起。(圖片來源/華映娛樂)
透過族人間的對話、運用大量的日常生活元素,鋪陳出南澳的部落特色,陳潔瑤說,她想讓觀眾們看到不一樣的部落風情。她說大部分人對原住民部落的既定印象就是比較原始、未開發的, 而且許多原住民電影或紀錄片,並非由族人所執導,因此呈現的角度和觀看部落的視角,自然會與原住民導演的呈現方式有所差異。
她希望藉由這部電影,讓更多人了解原住民部落的現況和真實樣貌,以自己人的角度拍攝,更能反應出部落的各種面向,而不是只有看到傳統儀式、祭典等傳統文化。她說:「電影裡部落的樣子,就是現在真實部落的樣子,其實與一般人的生活並沒有太大的不同。」
整部電影的高潮,在於尤幹與小茹劇組等人上山回到老部落的尋根之旅。特別的是,整段影片幾乎以手持攝影機的方式,像紀錄片般地拍攝上山的路途。陳潔瑤說,因為回到老部落的古道路況很差,許多古道都已殘破不堪,有的甚至找不到路或坍方了。險惡的地形和路況,造成拍攝技術困難,因此她只能自己手持攝影機,跟著幾個獵人和主要演員一同上山。
回到老部落後,眼前盡是雜草叢生,根本分不清楚哪裡是住家、哪裡是道路,而當年建置的沙韻之鐘,如今也只剩下爬滿青苔的遺址。但是這趟尋根之旅,卻讓尤幹一行人,感嘆部落的凋零,並且對泰雅祖靈的認同及老部落的回憶,有更深刻的體會, 這也是《不一樣的月光》中最重要的核心價值。
當年日本政府建置的沙韻之鐘,只剩下長滿青苔的遺址供人憑弔。(圖片來源/台灣溫泉年鑑九)
找路 找過往記憶的路
在南澳鄉的部落中,有一個令陳潔瑤非常尊敬的人物,也是與這部電影有密切關聯的人─《找路—月光‧沙韻‧Klesan》的作者林克孝。
林克孝對於南澳的迷戀跟尊敬,是連當地族人都感到敬佩的。陳潔瑤說:「喜歡原住民文化的人不少,但我很少看到有人喜歡原住民,像林大哥那樣。」她表示林克孝對於泰雅文化抱持著很尊重、謙虛的心態,他願意花時間造訪南澳深山裡的古道, 願意瞭解泰雅族的歷史脈絡;尊重山林的每一處,尊重每一個泰雅族人的意見,他才是真正了解原住民、真正能夠體會泰雅文化的人。
原先林克孝著迷於沙韻的故事,到後來多次進出南澳山林後,漸漸把這份迷戀,轉化到對南澳泰雅的身上。就像是《不一樣的月光》中,小茹劇組由原本想來拍攝沙韻的故事,到後來逐漸將重心,轉換到了解泰雅文化,融入部落生活中,兩者之間似乎不謀而合。
陳潔瑤說,認識林克孝以及兩人電影和書的關聯,起初只是個巧合,是因為部落親戚的關係,才讓兩人相識。但後來拍攝期間,林克孝也給予許多資金及精神上的幫助,甚至到片場關心拍攝情況。這也是為什麼在電影一開頭,字幕上便寫著獻給林克孝大哥的字樣。
舊部落的古老記憶,會隨著時間而消逝;沙韻的故事,對部落族人來說,終究只是歷史上的一件意外。現代年輕的泰雅族人,有許多前往都市工作打拼,或者根本是在都市中長大。但一場尋根之旅,能夠讓他們重新回到泰雅靈魂的懷抱,看清楚自己的臉孔,了解泰雅文化延續和傳承的重要性。就像《不一樣的月光》或《賽德克‧巴萊》,利用最深刻人心的方式,讓大家看見原住民對傳統文化的執著,讓自己的後代學習飲水思源,找到族群的歸屬感。
劇中身為泰雅青年的尤幹,在尋根之旅中,展現泰雅獵人的求生技巧,
也代表泰雅文化的傳承。(圖片來源/華映娛樂)
![]() |
記者 施勗皓
沒想到這是一個沒有盡頭的路阿,如果走下去就要堅持到底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