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期

翻滾吧!男孩(Jump!Boys)

【記者陳濡群/專題報導】提起體操,不少人總會想到大陸或東歐選手,其實台灣也有人從事小選手培訓。紀錄片「翻滾吧!男孩」,記錄一位教練在宜蘭縣羅東鎮公正國小帶著七位小男孩苦練,並拿到全國國小體操團體金牌的故事,有淚水、歡笑,也充滿夢想。

翻滾吧!男孩(Jump!Boys)

文/ 陳濡群  2007/09/30

片中充滿勵志的氣息,期望台灣的孩子們,都能學習主角朝目標努力追求自己人生方向的毅力,而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一群年齡只有六到九歲的小孩,堅持到最後?對夢想兩字還懵懵懂懂的他們,在鏡頭前甚至還不一定能堅定的說出「我喜歡體操!」這樣的想法,但是卻能堅持練完一個又一個的動作,小小的年紀就已經懂得如何去發揮自己的極限。這群孩子,的確讓人刮目相看。

來自宜蘭的七位國小低年級學生(最小的才幼稚園大班),沒有父母的催逼,也沒有學校的壓力,憑藉著自己的喜好,他們加入了體操隊,開始了漫長的訓練過程。體操,並不是想像中只有讓小孩子發洩精力的運動而已,練體操,是要經過許多痛苦的歷程,拉筋的痛苦、姿勢不正確的痛苦、反覆練同一個動作的痛苦、無法超越自己的痛苦。但卻也在迸出眼淚的一剎那,他們學會情緒發洩完之後,就該擦乾眼淚再度上場,繼續做好動作,完成比賽。

導演林育賢當初選擇記錄這七位小朋友的原因,也就是因為被他們所感動,更進一步想要理解到底背後的原因是什麼。而讓他認識這群小孩的牽線者,正是導演的哥哥,也就是教導這群孩子的體操教練。

於是,《翻滾吧!男孩》這一部記錄七位小男孩的體操故事,蘊含著導演對自己哥哥的敬佩,與許許多多的疑問困惑。為什麼哥哥在經歷風風雨雨後,成為體操國手為國爭光,一步步走來最後成為體操教練?在這七位小男生身上,導演看到了哥哥一部份的過去,還有他為何堅持走這條路的原因。每個翻滾的男孩都是一面鏡子,反映出一部份的童年,還有導演童年中看著哥哥靈巧翻滾的記憶。

從這七個孩子身上,導演也想印證同樣的答案,一份遙遠的回憶又再度被喚回,哥哥永遠是在前方輕巧翻滾、長揚而去的那個身影。

在七個小男孩跟一個教練的故事主體下,《翻滾吧!男孩》很靈活的融合了幽默、詼諧的元素,也讓觀眾看到體操殘酷真實的一面,更帶著一份感性。《翻滾吧!男孩》就是一部滿溢著情感的紀錄片。正因為孩子的直接與坦率,觀眾很容易能夠感受到這份真誠,隨著孩子的笑容而歡笑,跟著他們的眼淚而心疼。

每個孩子的特質,不僅在體操上,也在鏡頭前被很清楚的公平照顧,也與向來較多針對單一個體的紀錄片形式有所不同,在《翻滾吧!男孩》裡,八個人都是主角。而正因為他們簡單、純真的想法,讓這部片成為一部令人如此欣喜的片子。「童稚之心」是多麼令人值得記憶的一段回憶,在導演拿起攝影機記錄這群愛翻滾的小男孩時,也將童稚之心細膩載入影像裡,轉換成讓觀眾能感受到的真摯語言。

幾位來自不同家庭的小男孩,有著截然不同的個性與脾氣,唯一的共同點是──下課後,不打電動不去麥當勞,直奔體操訓練場。「再苦也要練下去、哭完繼續練下去、生完氣繼續練下去、摔倒爬起來再繼續練下去、再痛也要練下去…」難道,這些小朋友都瘋了嗎?跳脫沉重批判式的傳統紀錄片,本片在熱鬧無比的流暢節奏中,呈現輕鬆幽默的影像觀察,從教練對小朋友嚴父兼慈母的關愛、教練自己的心路歷程,到當年隊友失聯四散的感嘆,今昔對比之間,點出對國內體育養成環境的省思。

 《演員介紹》

李智凱,九歲,就讀公正國小二年一班,聰明,反應快,很會看教練臉色。他有個外號叫做【菜市仔凱】,菜市場,是他媽媽賣菜的地方,也是他下課後的遊樂園,會被挑選來練體操的原因是,念幼稚園時骨頭超軟,可以把自己裝在小垃圾桶裡。

黃克強,九歲,就讀公正國小二年一班,個性直爽剛硬,愛唬人,大家都叫他【臭屁強】!他與李智凱是同班同學,兩人的關係很微妙,似敵似友。在班上,他們倆同為體操小老師,在體操館裡,他們把彼此視為挑戰的目標。

小軒與小恩,本隊唯一的兄弟檔,小軒,八歲,就讀公正國小一年十三班,個性膽小但心細,每次學體操新動作時,都會先看人家如何摔倒,自己才肯願意做。小恩,六歲,就讀公正國小附設幼稚園大班,人小膽子大卻是個愛哭鬼,雖然技藝比人差,勇敢衝第一,哭完繼續練下去。兄弟倆剛加入體操隊的時候,經常競爭倒數第一名。

林信志,九歲,就讀公正國小二年九班,聰明冷靜,膽大好玩,但是一到體操館就完全變了一個樣子,屬於天才型選手。平時上課時有嚴重自閉傾向,老師問問題他絕口不答,父親為了加強他的體操訓練,特地為他在家裡打造一組吊環練習場。

黃靖,九歲,就讀公正國小二年三班,個性內向怕生,不過卻是個貼心的小孩,會來練體操的原因是,哥哥參加體操選拔時,他也在旁邊跟著翻滾,然後就被教練看上了,因為對陌生環境不適應,他曾經是體操隊的逃兵,教練說他是隊上用頭腦在練體操的人,最晚加入體操隊但進步最多,今年他將擔任比賽的隊長。

楊育銘,八歲,就讀公正國小一年七班,個性文靜較軟弱,練習時常常處於恍神狀態,他在念幼稚園時,體操能力曾經超越低年級組,算是教練從小培訓的成功範例,不過他也是教練心中的痛,對於要不要練體操這件事,他到現在還不是確定。                   

林育信,33歲,是導演的哥哥,同時也是公正國小的體操教練。念小學時,剛好遇上只能說國語不準說台語時期,從小被阿媽帶大的他怎麼可能會說國語,加上當年流行虎姑婆吃人的傳說(據說國小導師長的很像傳說中的虎姑婆),嚇的他話都不敢說。由於當年沒有所謂自閉症的名詞,他差點被判定為啟班兒童而留級一年。直到有一天他與一群死黨偷跑進學校的體操館,在彈簧床上一躍騰空的剎那,他終於找到自我封閉的解放空間。他說會選擇回宜蘭是因為回想到當年他們那群一起練體操的死黨總有一些遺憾,所以希望自己能夠培育出批當年的自己,繼續延續體操的種子。
記者 陳濡群
                                   姓名:陳濡群      連絡信箱:nlsf10@hotmail.com      因為本身對於籃球非常有興趣,也可以說算是唯一專長,因此,只要有關於籃球的訊息,都希望可以了解,看報紙或者是上網都會去注意籃球相關消息,之後便慢慢連周遭相關的體育新聞也會接觸,像是棒球、網球等等,所以平常會去關心的議題就是體育方面的,如果未來會當個記者,那我想體育記者會是我的第一志願。      不過最近也開始意識到環保議題,天候異常,疾病肆虐,也許並不全是跟環境破壞有關,但也絕對脫不了關係,常常看新聞看到許多人因為上述因素而飽受痛苦,因此也希望能靠著自己一點小小的力量來為自己生活的家園做些甚麼,就算是能夠起一些警告、規勸的作用也好,希望可以為後代子孫盡點力,也讓我們有個無憂無慮的未來。
記者 陳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