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下政治光環
褪下政治光環
記者 林彥伶 報導 2012/04/01
1955年中央政府為了疏遷避難之需,將臺灣省政府搬遷至南投市,並在此規劃大型的造鎮計畫,打造了中興新村。中興新村建村至今,已走過半世紀的歲月,台灣也歷經多次的政治變革。
中興大門是進入中興新村最顯眼的地標,排列整齊的國旗彷彿迎接訪客的到來,
也使中興大門更添台灣政治中心的入口意象。(照片來源/林彥伶攝)
虎山防空洞紀錄了當初中央政府建立中興新村的避難之需,
也反應了戰後台海國共局勢緊張的歷史脈絡。(照片來源/林彥伶攝)
莊嚴的省府大樓見證過去的輝煌歲月,但1998年台灣省政府虛級化後,省政府的職權被大幅度削減,使昔日的榮景與政治風采不再。(照片來源/林彥伶攝)
中興新村的造鎮計畫,提供許多建築師一展長才的機會,潔白的中興會堂具有濃厚的歐洲古典建築特色,也呈現當時中西文化融合的成果。(照片來源/林彥伶攝)
中興新村的建築各具特色,由修澤蘭女士所設計的台灣新生報辦公室,
展現雅緻的現代化風格。(照片來源/林彥伶攝)
精省後中興新村褪下了政治光環,許多國家宿舍已人去樓空,門上的「空」字背後所代表的意涵也引人思索過去歷史的種種。(照片來源/林彥伶攝)
因舊宿舍缺乏管理,省府單位砍伐老樹,如今只留下奄奄一息的斷肢殘幹。
(照片來源/林彥伶攝)
舊宿舍的門經過歲月的洗禮,早已斑駁不己,充滿鏽蝕的痕跡不復往日鮮紅。
(照片來源/林彥伶攝)
中興新村的蔣公銅像,少了威權統治時代的威嚴,反而多了孤獨與冷清的感覺,
靜靜地佇立在此觀看著中興新村今昔的起落。(照片來源/林彥伶攝)
中興新村見證時代、參與歷史已走過半個世紀,它的改變與臺灣政治變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未來中興新村又將被帶往什麼樣的方向?(照片來源/林彥伶攝)
![]() |
記者 林彥伶
我是奇異果的忠實愛好者噢! 喜歡到處走走唱唱歌, 最喜歡的詩人是鯨向海, 如果能再長高十公分,我就心滿意足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