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途 緊牽著咱的寶貝
沿途 緊牽著咱的寶貝
記者 陳昱均 文 2012/04/01
有時候,抓不著漫天思緒,好像有很多想說,卻又也講不出個所以然的時候,只好搬出一個很重要的人,介紹他、談他、說他說過得話,好像這樣就可以,把自己帶著重量的情緒,和年少輕狂的文字所揹負的責任,都堆到那個人身上。
這次的倒楣鬼,是陳明章。
之一
其實我也不是太早認識陳明章,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是在高中的時候,音樂評論人馬世芳說:「如果你要負笈他鄉,包包裡只能放一張CD,那就帶這張吧。」這張馬世芳生命中最重要的專輯,指的就是陳明章在1986年替侯孝賢的電影《戀戀風塵》所作的電影配樂輯。
《戀戀風塵》時期的陳明章使用由歌仔戲等傳統戲曲演變而來的「無拍性」創作方式。陳明章的童年記憶,環繞著祖父最喜歡的布袋戲、住家附近市場北管、南管、歌仔戲,和母親嘴裡哼唱的台灣老歌。老歌中所使用的轉音虛字等提味唱腔無法記譜;而傳統野台戲曲則是著重戲子的身段唱腔,配樂方面則較為隨性,通常是台上角色開口準備唱段時,台下或在後台的樂師才開始奏樂,沒有合拍問題,樂師在遵守一定的規範下,便能隨心所至地將音樂片段配置入戲曲中。受到這樣的童年生活經驗影響,使得陳明章的電影配樂,能適切地隨著電影鏡頭,自然地流轉情緒。
還記得當初看《戀戀風塵》,死撐活撐地才頂住沉重的眼皮,劇情忘得差不多了,卻清楚記得,將情緒轉換地恰到好處的音符,讓畫面情感得以延續,而不至於讓緩慢移動的長鏡頭切成片段。三十歲的陳明章只用600塊錢的吉他,搭配許景淳的鋼琴合奏,便獲得1987年法國南特影展最佳電影配樂獎,成為侯孝賢的指定配樂,亦讓陳明章收拾起夢想和現實拉扯的煎熬,全心全意踏上音樂之路。
浪子詩人陳明章,是台灣著名的音樂創作人、臺語歌手,
同時也是吉他與月琴的演奏家(圖片來源/Google)
之二
陳明章是北投人,於是我心裡總是掛記著北投這個地方,時不時地撒嬌、耍賴,百般糾纏在台北念書的好友們,讓她們跟著我去走走。那天,北投終於以優雅的姿態在我的腳下和眼簾展開,這裡的每一吋都是故事,連砌起建築的每一塊紅磚都會說話。
陳明章寫〈再會啦!北投〉,由潘麗麗的苦情唱腔詮釋起來格外悽涼,「……今夜的雨水滴落來/冷霜霜/滴在這條無情的無尾巷/春夜的北投/是酒意/是回憶//是一朵花淪落的風塵……」民國64年,北投即將禁娼,24歲的男人和朋友在溫泉酒家,由40歲的陪酒生文惠和另一名女孩陪伴,文惠的年齡成為席間嘻笑的箭靶,文惠不斷地被罰酒,在這難堪的情景中,她面無表情地坐著,緊攏著懷間的柔腸寸斷,用沉默表達她的尊嚴。
禁娼是文明禮教的表現,正興社會風氣為政府的首要政策,手段雷厲風行,於是當我們延著冒著白煙的溫泉溪,大眾浴池、日式庭園建築、木棧道、居酒屋在細雨中以內斂的姿態存在,以往的風風雨雨,現在早已雲淡風清,旅人們懷疑地問自己,當時妖嬈的春夜北投真的存在過嗎?陪酒生失業?進步下的犧牲品現在到哪裡去了?她們能再做什麼?
為求城市發展,土地徵收、都市更新是必然的;為了多數人的權益,少數的犧牲是一定的,所以苗栗大埔的農民必須退讓;所以士林王家應該成全建商。公益性是什麼?包括市容改善、人行空間改善、停車空間增加、綠地開放空間增加、都市防災性提升等,但從空間角度看公共利益是否過於狹隘?政府該維持的社會正義,在這個時候被放在哪裡?曾經,開路、蓋水庫、挖垃圾掩埋場都曾被認為是公眾利益,相信現在已有許多人不認同。法制當然會隨時間的推演而需要被更新,為求全面性討論,改善當然需要時間,但在可商量的範圍內,政府在做行政命令前是否該跟上時代一點?
我一直記得一幅照片,拍攝地點是在苗栗大埔,前景是綠油油的水田,背景卻由綿延山巒,轉成兩輛怪手,毫不留情地對著秧苗開挖。我完全不敢想像站在田邊的農民是怎麼樣的反應,這些秧苗還要多久,能產出飽滿結實的稻穗?曾經,能以靠自己的勞力掙得白米飯,是一件多麼令人驕傲的事?
農田沒了、房子拆了,潘麗麗繼續唱「……牽阮介手/勸汝一杯最後介紹興酒/阮無醉/阮只是用阮一生介幸福舖著汝介溫泉路/舖著職條破碎介黃昏路……」
〈再會吧!北投〉紀錄著北投廢娼陪酒生的萬般無奈,與消極的抵抗(影片來源/YouTube)
之三
陳明章的每一首歌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如果二二八事件的受害者是被一個個用鐵鍊綑起來,丟到海裡。那麼我的歌,將紀錄下這個悲憤。」陳明章在一次專訪中表示。他相信人性本善、相信理想,更相信藉由歌曲,能喚起社會意識,集結大眾力量,將實現社會正義。
在那個學運的年代,民主遍地開花,台灣成功轉型。現在,學生的注意力轉到社會議題上,積極參與對抗社會的不公、不義,給予實質上以及情感支援的扶持,讓社會上的弱勢者不覺得孤單。看著Facebook即時動態,有關士林王家事件的消息快速跳動,不斷被討論,我想我們大家依然是有信心的吧,依然相信改變,依然相信我們有力量讓臺灣變得更好。多少年後,也許當年陳明章為電影配樂的那段故事會被世人遺忘,但我們,還有下下世紀的臺灣孩子們,聽到陳明章的音樂,仍會動容,因為我們擁有共同的目標,而且持續努力著,永不間斷。
陳明章的〈伊是咱的寶貝〉,唱出他心裡的眷戀希望(影片來源/YouTube)
![]() |
記者 陳昱均
自己的心捧在自己手裡 自己去找自己的快樂悲傷 要奮不顧身看遍世界 要永不後悔瀟灑過生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