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期

用十年的《眼淚》來贖罪

「像這樣刑求下去,沒做也會說成有做!也都要認!很多案子無法破,不是都這樣破的嗎?混蛋!」。所謂「限期破案」制度,對警方會帶來何種弊端與心理煎熬?其中又會造成多少冤案?片中人物在心中的掙扎與轉折,再再諷刺了台灣司法體制下的缺失與帶給人們的壓迫。真正想欲哭,敢有價簡單?

用十年的《眼淚》來贖罪

記者 陳雅甄 文  2010/09/26

年來國片興起,這股國片熱潮讓台灣的民眾對於本土電影有了重新的認識。由導演鄭文堂所導的電影《眼淚》於2009年獲選為台北金馬影展的開幕片之一,並在釜山影展、溫哥華影展以及俄羅斯影展等國際影展中獲得不錯的評價,鄭文堂也於今年(2010)台北電影節中,贏得最佳導演的殊榮。另外,與一般院線上映的模式不同的是,電影《眼淚》打破制式的規定,於戲院上映之前,就已經先對外展開一系列「台語片,好久不見」的巡迴展演,在各鄉鎮搶先放映,導演不在意票房壓力,而是希望大家都能有機會感受到《眼淚》,反而因此受到各界的好評與熱烈相邀。

 

電影《眼淚》海報

電影《眼淚》中文版海報。(圖片來源:天空部落 )

 

電影對社會的關注與責任感

電影《眼淚》是描述刑警老郭(蔡振南飾)因一起少女吸毒過量致死案,對女大生賴純純(房思瑜飾)展開連串的質疑與調查,而在老郭執意偵辦此案的過程中,也漸漸揭發他埋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隨著檳榔西施小雯(鄭宜儂飾)對於老郭的認識加深,讓小雯回憶起那道造成家庭破碎的記憶裂痕,並且逐步去發掘事情背後的真相。《眼淚》就是以此三人為故事軸線,彼此相互交錯,帶出報復、贖罪與寬恕等深沉的人性刻劃。同時,片中人物在心中的掙扎與轉折,再再諷刺了台灣司法體制下的缺失與帶給人們的壓迫,相當發人省思。

《眼淚》的靈感來自於八零年代在台灣社會造成轟動的「王迎先事件」,原因是當時警方急於破案,錯捕與犯人李師科樣貌相似的王迎先,在不當刑求該嫌犯並強迫他承認犯案之後,不但導致王迎先自殺明志的悲劇,震驚社會,也促使之後《刑事訴訟法》的修正。而《眼淚》一片便是以此歷史事件為思考的出發點,爲人權發聲。

電影開始後,沒多久就是刑警老郭對其菜鳥搭擋紅豆(黃健瑋飾)灌水逼供的驚心畫面,雖然這場看似是前輩對於後輩的「親自示範教學」,但過程中卻感受得出這對老鳥與菜鳥搭擋之間的心結。導演鄭文堂以這段「灌水刑求」爲後續發展埋下伏筆,等待劇情回過頭來就會恍然大悟;而最後老郭接近崩潰情緒的話語內容,則是引爆整部電影劇情發展最主要的導火線:「像這樣刑求下去,沒做也會說成有做!也都要認!很多案子無法破,不是都這樣破的嗎?混蛋!」導演鄭文堂一開始就使用破題的手法,一連串驚心動魄的刑求場面震懾住觀眾的感官,激烈並且明確指出台灣治安機制規定「限期破案」下所可能產生的弊端。另一方面,主角老郭爲何會如此情緒失控?這之中有什麼不可告人的隱情?也令觀眾在影片一開始就對主角的背景產生好奇與期待故事的發展。

 

電影《眼淚》劇照

電影一開始的衝突場面,刑警老郭(圖左:蔡振南飾)正對著菜鳥搭擋紅豆(圖右下:黃健瑋飾)喝斥。(圖片來源:無名小站 ) 

 

從小人物中看真實

導演鄭文堂曾在接受電視專訪時說過製作《眼淚》這部電影的理念,他認為:「事情若是沒有解決,原諒是不可能的。」因為當事人若是沒有真正深入、去了解真相到底為何,又何來的原諒?片中的小雯就因為十多年前的一起沒有被繼續追查冤案,導致她和家人一直都活在被人唾棄、歧視的陰影之下,一直到認識了主角才讓她有了想回頭去發掘真相的念頭。

從導演鄭文堂的個人經歷背景中,我們可以知道他在學生時代就受到了民主運動的啟蒙,原本是拍攝社運紀錄片的工作者,而後則是投入了自創電影的行列,但作品仍不失其對於社會議題、人文的關懷與反抗精神。鄭文堂從小的生活環境複雜,並不富裕,時常會與流氓、吸毒者,或者是特種行業工作者、勞工階層等人接觸。或許是因為這樣的生長背景與經歷,所以對於社會底層人士的生活方式,鄭文堂是再清楚不過;他對於小人物的刻劃,讓人覺得真實而不矯情做作。

不同於電影《艋舺》那樣「浪漫式」的黑道美學,《眼淚》中所描繪的人物十分寫實並貼近自己週遭的生活。從《眼淚》中,可以了解到,並不是每個警察都像主角老郭一樣對於案件執著、認真、有行動力,也是有人抱持著得過且過的辦案態度;同仁之間的話題也並非是伸張正義、維護治安,反而是一些調侃對方、揶揄犯人的低級笑話;還會不時地欺負新來的菜鳥;與黑道勾結。另外,在片中還描繪了勞工階級生活的辛苦,以及台灣特有的檳榔西施文化等等。

 

電影《眼淚》劇照

老郭在隱瞞自己是刑警身分的情況下,時常照顧檳榔攤西施小雯(圖右,粉紅色髮:鄭宜儂飾)。
圖片來源:
《眼淚》官方部落格)

 

一場精神的體會

另外,所謂的「限期破案」制度,對警方會帶來何種弊端與心理煎熬?其中又會造成多少冤案?這是導演鄭文堂所想帶領我們去探討的。其實不管是在以前還是現在,社會上都存在著貧富差距、權力失衡的情況,就像是有錢人在面對司法審判時可以請律師爲自己辯護;結識有權力的人可以在重要時候關說等等;然而,沒有金錢與權力的人就只能任由體制剝削,這些在片中的人物對此有著深刻的表現。

在故事劇情的安排上,電影以老郭、小雯、純純這三人為故事軸線,相較於前兩者的處理,純純這條軸線就顯得有些單薄,最後老郭與純純之間的對手戲像是突然就被打斷了,這也或許是因為在拍攝過後,經過大幅刪減修改的關係,所以無法將最完整的故事劇情全都收在《眼淚》一片中,會讓人在看完第一遍電影後,還是對某些地方存有疑問。不過,也由於精簡後的劇情安排,反而讓人對於劇情的發展留有想像與討論的空間,反覆咀嚼後,更能發現導演橋段安排的用心。其實受害者可能會變成加害者,而加害者也可能是受害者。電影透過三個人、三條故事軸線,相互交錯,分別刻劃出「報復」、「贖罪」與「寬恕」的可能,除了道出他們的無奈,也在結尾時有了那麼一點亮光,帶給觀眾廣大的省思空間。


 

記者 陳雅甄
  嗨嗨,大家好 轉眼間也已經來到了大三,邁向水深火熱燃燒生命的階段 採訪寫作不是興趣 不過每當完成一則報導時卻又有著那麼一點愉悅感 這種複雜矛盾的心情應該還是不要知道比較好。    希望有所成長 希望找到目標 緊緊抓住然後前進。   麻煩退散! 輕鬆簡單就好。  
記者 陳雅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