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聲四起 合理嗎?
「漲」聲四起 合理嗎?
文/ 姜建亨 2007/10/21
你每個月花多少時間與金錢在大賣場消費?花多少錢在書店或咖啡館?每年會上幾次醫院?你是否認為唯有降價的時候,才是買東西的時候?你是否認為很多東西都漲得毫無道理?甚至覺得東西越來越貴、薪水卻越來越薄?
每天打開電視新聞,不是原油漲,就是物價又漲了。週年慶買氣旺,漲價聲音也是旺旺旺。現在「漲」聲四起,哪裡便宜哪裡人就多。民生物資越漲越多,從一開始的油價,進而影響了原物料麵粉、小麥、牛奶等…民眾個個是叫苦連天、苦不堪言。其它業者更是蓄勢待發,似乎這波漲價潮還要延續一陣子。
一時間,漲價成了最大的議題。漲價的原因何在,如何應對才算得體,政府又該怎樣作為,行業協會甚至其他團體怎樣發聲,都有人關注。如此專業的問題,民眾其實無力去思考,而關於漲價的議論,也大多是無關痛癢的聲音。或許有些民眾認為,會叫的小孩才有糖吃,但是現在的問題似乎不是發出聲音就可以有所回報,有些人也因為無力抗拒而選擇沉默以對。
M型社會越來越明顯,不同的人對於生活物品價格的敏感度也不盡相同,當菜價從一元漲到兩元的時候,一個收入一萬元的人與一個收入一千元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而現在,收入一千元的人面對這些漲價風潮已經嚇的說不出話來了,收入一萬元的人的意見則在處處奔湧,無法保持冷靜,因為價格代表著民眾的生活,一個月吃兩斤肉還是一斤肉,甚至還能不能吃得上肉,都是個很現實的問題。
不合理的漲價 誰賺到了?
漲聲一波又一波,令人措手不及。但是這個全台發燒的問題,卻似乎也有地方性差異。房價飆漲、各地區房價有差別,可能是因為生活機能、交通便利程度、文化…等等的影響。但若換做是一杯珍珠奶茶,台北要花上35元,在南部可能只需要25元就有了。為什麼南北部有如此大的價差?這樣的差距合理嗎?
![]() |
大賣場鎖定人們搶便宜的心態,不定時推出特賣活動 吸引民眾消費。資料來源:http://big5.huaxia.com/tw/shzx/2005/00361735.html |
合理的漲價當然可以理解,但許多業者及商家那些不合理的漲價卻令人匪夷所思。國際原物料上漲,基本物資上漲情有可原,但是前陣子卻出現了肥皂、甚至蠶絲被也蠢蠢欲動要跟著上漲。這似乎也衍生出了一個問題:當價格越來越高,民眾理所當然也會想要找到越低的價格產品。
為什麼想要說這個呢?因為再不改變,生活會更難過。當你捏緊荷包的時候,意味著別人也不想付錢給你;當你不想購買大公司的產品的時候,意味著銀行借給這些大公司的錢可能變成壞帳,迫使銀行將你的定存利率調低,於是你拼命省錢,卻還是發現你的存款利息被通貨膨脹吃了,接下來還得面對無止盡的漲價聲,最後就剩下叫苦連天了。
根據經濟學的原則,可以發現節儉並不會促進經濟流通,也不會使你的錢變多,錢是賺來的,不是省來的。又根據經濟學,可以知道「出售商品或勞務者,有權決定價格並受市場機制控制」,意味著當你決定將你的東西定價五百元之後,別人可以不要花五百元買,讓你自己價格降到他們可以接受為止,但是你這次先投降,把價格調低之後,下次要漲就難了,「價格戰是一條飲鴆止渴的不歸路」。你希望別人對你好一點,別忘記也對別人好一點,沒有人有道理要特別對你好,除非你對他們不錯。
是真的該漲 還是為了漲而漲?
這社會的漲價情形,禁不住讓人想問,是不是有大半的民生物品漲幅是因為心理因素大於實際因素?或許根本還不到該漲價的時候,只是業者的預期心理作祟。在民眾抗議聲中,只是一聲聲的喊著不准漲價,但最需要關心的,應該是有沒有解決的辦法或如何去應對等等實際面的問題。
漲價的文化現象該如何解決,雖然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但主要可以分兩方面來著手,一方面是政府的政策,政府在政策方面需要做調整,可能提高利率,或者控制市場去判斷什麼該漲什麼不該漲,不要讓不合理的漲價讓消費者成了冤大頭,而在石油不得不漲的情況下,可以去開發替代性能源,比起把時間一昧的花在政治問題,或是聯合國的章該不該蓋這問題上,而把民生問題都拋在腦後,先解決迫切的漲價問題可能會實際一點;而在民眾方面則需要薪水不漲的情況下,想辦法增加自己的荷包,作最正確的資產規劃才是聰明人囉。
![]() |
記者 姜建亨
姜建亨 George Chiang 專長領域: 財經領域理財就業 Email:chiang.chienheng@gmail.com 基本資料: 交大證券研習社社長 交大學聯會 公關部長 扶輪社青年團 城南社團長 十大傑出青年學生大會 培訓幹部 新光人壽理財新人王第二屆全國第三名 大一成立交大證券研習社,成立當天就突破百人,如今已為交大最大社團,人數多達350人以上。 舉辦2007財金科技論壇,創了交大創校歷年來最大演講之紀錄2500多人 大二成立學子投資團隊,在不到一年之間募集數百萬,幫眾人投資理財。 媒體訪問 中天<今晚哪裡有問題> <新聞> <大學生了沒> 以及聯合報及聯合晚報,談論大學生如何投資理財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