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影風潮 行銷新現象
微電影風潮 行銷新現象
記者 林筱娟 文 2012/05/27
隨著科技發達,網際網路普及化,方便性越來越高,商家除了在報章雜誌、電視等傳統媒體上打廣告,也不忘運用網路來達到宣傳目的。回顧網路行銷的發展,從最早的關鍵字行銷,到部落格行銷以及社群平台行銷,目前最風行的則是微電影行銷。
影響力下降 行銷手法翻新
由於入口網站的搜尋服務方便,是大眾蒐集資訊的熱門管道,因此累積不少搜尋關鍵字。入口網站抓住機會,讓人流變成錢流,開始做起關鍵字購買的業務;各大品牌逐一響應,也將關鍵字搜尋bar加入於平面與電視廣告中,讓關鍵字搜尋成為熱門的行銷工具之一。但時間一久,消費者也開始明白,搜尋結果頁面的上方與右方的連結都是廣告,而使得這些廣告的點擊率下滑,關鍵字廣告的效用因而減弱。
無名小站、痞客邦等部落格紅極一時,圖文部落客也隨之興起。不少廠商相中這些部落客的影響力,希望他們幫忙撰寫產品試用心得,藉以發揮其對觀眾的影響力,進而產生口碑行銷的功效,並激起觀眾的購買慾望。部落客名氣越大,越容易受到廠商的青睞,隨著部落格的商業色彩越來越濃重,部落格行銷的影響力已不如早期。
臉書(Facebook)的興起,為全球網路行銷掀起新的風潮,各企業、店家都想要經營自己的粉絲專頁。但粉絲數量只是假象,若無法讓粉絲願意幫忙將訊息傳遞出去,便無法將宣傳範圍拓展至潛在客戶。因此,不少商家採用「你打卡,我打折」的優惠方案,讓消費者在無意間為該活動進行宣傳,同時店家提升知名度。
入口網站於搜尋結果的頁面中,設立關鍵字廣告專區;可惜關鍵字廣告效用已逐漸下滑。
(圖片來源/焢設計)
擋不住的風潮 微電影湧現
過去一年多以來,由於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日漸普及,Wi-Fi熱點設置也日趨完善,廣告殺出一條更具娛樂性、可看性的宣傳模式──微電影;不論大企業、小商家、政府、學生組織等,都漸漸往此方向發展。所謂的微電影,是指在經過完整策劃後,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知視頻短片;放置於各種新媒體平台上,並適合在移動、休閒狀態下觀看。此外,微電影還有微時放映、微週期製作、微規模投資等特性。
引立傳媒副總裁桑志勇在《每日經濟新聞》的訪問中表示:「微電影除了能行銷情感,更是對傳統行銷模式的一種補充。」與傳統廣告相較之下,微電影除了能推廣產品外,還因為長度彈性較大,而更重視故事架構,也更能涵括情感訴求;透過故事詮釋企業願景、社會責任等抽象精神與理念,進而達到品牌行銷的功用;其目的在於激發觀眾的共鳴,以達到較好的傳播成效,而非單純強調產品特色。
若不計算名人代言費用,傳統電視廣告的製作成本不見得會很高,然而卻必須編列大筆預算向媒體、通路購買曝光機會;且一旦宣傳期結束後,廣告影片便隨之石沉大海。但業者其實可以低成本,甚至不花一毛錢,便將廣告放置於網路上。
網際網路提供使用者充分的自主選擇權,廣告的強制性降低,要先吸引觀眾主動點選觀看,才能發揮其效用,因此廣告影片「內容」的重要性上升;唯有具有創意或令人驚艷的出色影片,才能構成消費者的觀看動機。加上網路社群平台興起,讓網友不知不覺養成了轉貼、分享的習慣;若廣告影片能讓瀏覽群眾自願轉發,其觸及對象在不斷累積之下,將不亞於穿插於電視節目間廣告的影響力。網路廣告這種低花費,又能達到長時間擴散效應的特質,使得微電影因為宣傳效益佳而興盛。
宣傳效益佳 娛樂新寵兒
在台灣,微電影的概念其實早就產生了。唐先生打破花瓶、熱血環島的不老騎士等廣告,以類似電影的敘事手法來包裝商業內容,並將完整長度與內容的廣告版本放置於網路上,讓被電視短版廣告引起興趣的觀眾點擊收看。這些廣告的做法便與微電影相近,但微電影的名詞與概念,直到2010才真正形成與興起。
2010年,一汽車品牌與藝人合作,於中國推出名為《一觸即發》的廣告,片長1分34秒。劇情內容是由主角吳彥祖模仿湯姆克魯斯在《不可能的任務中》,大玩高科技、變臉、飛車與追殺等橋段,製作十分精緻,媲美電影。此廣告大獲好評,宣傳效益佳,甚至從原先的生活消費版面,跨越至娛樂版面,而且其中出現之車款的銷售成績也不差,讓車商同時贏得面子與裡子。《一觸即發》的製作過程,因為比普通廣告投入更多時間、金錢,且勇於創新,被認為是微電影的始祖。
觀眾收看微電影時無須付費,因此只要影片本身具吸引力及話題性,大量的點擊次數便會隨之而來。加上無線網路與行動裝置的普及速度快,以及微電影長度短、數分鐘內便可看完的特性,讓微電影除了受到業者的青睞,也逐漸成為消費者喜愛的新娛樂。
微電影的廣告效果佳,讓該汽車品牌於去(2011)年與藝人莫文蔚合作,於美國拍攝微電影《66號公路》,同時將汽車與莫文蔚創作的歌曲融入影片中。除了車商外,各企業、組織也開始效仿這種商業模式,如可口可樂也贊助歌手羅志祥,協助拍攝他的新專輯微電影《再一次心跳》;歌手蕭亞軒將自己的愛情故事拍攝成《一百分的吻》,讓粉絲藉此一窺偶像的愛情史;新北市政府也推出《新城市故事》來宣揚政績;清華大學學生模仿電影《賽德克‧巴萊》,拍攝出一部名為《化工人‧巴萊》的微電影,紀念清大化工系四十週年。
微電影宣傳效益佳,各企業、組織紛紛投入這個行列。
此為清大化工系用以慶祝創系四十週年的《化工人‧巴萊》。(影片來源/YouTube)
微電影的成本低、媒體適用性高、目的性強,同時也具有高娛樂性與廣告價值;可以讓投資人、網路媒體通路、製作者與觀眾四方得利。但廣告主在開發新的宣傳途徑時,也必須當心,切勿讓商業意味超越劇情,以避免造成觀眾的反感。
![]() |
記者 林筱娟
我很好動又很吵, 同學說方圓十里之內都聽得到我的聲音; 笑點還很低, 可是這樣才可以每天都開心的大笑; 喜歡辦很多活動, 喜歡參加很多活動, 更喜歡傳科,這裡真是一個美麗的小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