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宗教 相輔相成否
科技與宗教 相輔相成否
記者 曾意倫 文 2012/05/20
隨著科技進步,民俗宗教也與網路結合,推出不同形式的線上祭祀、虛擬實境等,但隨著這種新轉變,宗教在網路上的性質也逐漸改變,信仰與便利之間,更有賴民眾自己權衡。
將宗教科技化
到宮廟中祭拜神明,是華人社會中常見到的場景,不管是對神明有所祈求、感謝神明幫助,抑或是請求消災解厄、保平安賺大錢。當心中有所疑惑或遇到困難時,往往尋求心中信仰的協助,也因此宮廟中總是香火鼎盛,每一縷冉冉上升的煙,皆承載著信徒們的願望。
然而隨著時代的改變,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為生活奔波,常常沒有時間到宮廟向神明祈求自己的願望,往往拜託親友幫忙祭拜,卻又擔心自己的誠意無法傳達給神明。但科技的進步與網路的普及,為這些繁忙的民眾帶來另一種祭拜的便利方法,在1999年台南市的仁壽宮,全球首創動態虛擬實境網路祭壇,隨後更有許多宮廟跟進推出,民眾在家上網,即可在網頁上輕鬆祭拜。
點選網路祭壇,首先出現的是宮廟實景,並模擬一般人走路的正常速度,緩緩轉變宮廟的景象,引導民眾進入廟中的世界。民眾還可以選擇祭拜的對象,並有鮮花素果與金紙等選項提供點選,模擬出現實中的祭拜流程。從進入宮廟到祭拜結束,所花時間不過兩三分鐘,大大縮減實際的祭拜時間,只要有網路隨時隨地皆可祭拜,便利性與機動性提高許多。
除了網路祭壇之外,還有線上安太歲、安光明燈以及祈福等,民眾依照指示填入自己的資料,即可在網路上進行這些動作而不必親自到宮廟;另外還有線上擲筊,網路上的動畫即顯示每一次擲筊的結果,之後還可抽籤詩解釋自己心中所求之事。「哇!好神!我的信仰online」網路拜拜平臺則是另一種形式的網路祭拜,提供個人化的祭拜服務,每個人依自己的選擇佈置神桌、請神等,並且模擬真實的時態變化,所購買的供品會依時間而腐壞、供桌會有灰塵,香也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漸漸燃盡。
網路祭壇雖然提供便利性,但卻也被質疑像辦家家酒般地草率。
(圖片來源/「哇!好神!我的信仰online」)
便利與誠心的衝突
但是「哇!好神!我的信仰online」網路拜拜平臺採用會員制,每一項供品皆須花錢購買,無形中對想要祭拜的民眾設立了進入門檻,普遍的宗教祭祀行為與商業掛勾,雖然建構平台的立意良好,也不免令人懷疑其宗教包裝下的商業動機,畢竟所購買的供品會在網路中隨著時間消逝,但現實中的供品祭拜完後尚可食用。
在現實中的祭拜,往往需要一連串的過程才算完成,而經歷這些過程在祭拜完成後心中會感到安心與滿足;這些網路祭壇雖然便利性相當高,但將祭拜過程簡化,並且只需透過滑鼠點按幾下即可完成祭拜,反而缺少祭拜時所醞釀對神明祈求的心情,甚至有網友指出這樣的網路祭拜方式就像是玩家家酒一樣,只是將供品擺放好,螢幕上顯現出三根香的祭拜模擬,這樣的過程未免太過草率。
線上求籤也面臨同樣的問題,省略跪在神明面前祈求的過程,求得的籤詩太過容易取得,彷彿只是一般隨處可見的占卜,令人信服的程度也就隨之降低。雖然這些線上的宗教服務許多人對於其靈驗程度抱持著疑惑的態度,但是「拜拜網」的成立卻顯現出不一樣的情況。拜拜網集結各地寺廟的資訊,並且提供有著各種線上服務的寺廟網頁,還有人氣排行榜,由此可見這些線上服務依然受到許多人歡迎。
拜拜網設有人氣排行榜,點選後並有廟宇資料的詳細介紹。(圖片來源/截圖自拜拜網)
而且過度強調現實中祈求的過程,就太過於拘泥在儀式方面,儀式只是輔助信徒能更加容易進入狀態,更多的是強調心中的意念,因此在網路祭壇上,每次祭拜前總會顯示出「心誠則靈」的字樣,強調出誠心的重要,也標榜這是屬於心靈上的祭拜。其中網路祭壇的便利性與心中的誠心,則需要民眾自己衡量,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祭拜方式。
新科技 造就宗教新面貌
除了這些線上服務外,另外還有透過其他方式呈現出民俗宗教的其他面向,例如福安宮天上聖母安營祈安遶境,就嘗試以虛擬實景拍攝,可以看到遶境時360度的景像,雖然沒有親臨現場,卻能體驗現場遶境的景像;台南市政府在台南生活網中所推出的720度VR,則是看到許多宮廟720度的景像,在網路上即可清楚地知道這些宮廟的環境。
另外,今(2012)年在台南香科年活動中,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GIS研究專題中)和銳俤科技公司合作,提供瞰車大衛星網路監控服務平台,方便民眾進行台南香科年相關宮廟巡禮。像是台南市蘇厝長興宮壬辰科瘟王祭中的千歲爺祈安賜福出巡遶境,想要觀看遶境活動卻不知道目前千歲爺的位置,則可透過此合作利用網頁看到千歲爺的即時位置。
繞境最常遇到的問題在於不知道目前神明的所在位置,此網頁則能清楚顯示所在位置。
(圖片來源/截圖自千歲爺祈安賜福出巡遶境路線)
除此之外,2012媽祖文化博覽會今年也推出許多相關活動,其中的「五感體驗話媽祖」是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數位媒體設計系暨設計運算研究所的學生所製作的互動多媒體科技裝置,目地在於能在互動中更加了解媽祖文化。例如:「媽祖行腳」期望參與者能透過此裝置體驗媽祖遶境的氛圍;「行禮如儀」希望使參加者能更了解宗教禮俗儀節的意義。
這一些宗教新體驗,著重在於服務的部分,強調的是讓民眾能更加了解宗教文化,也希望透過這些新體驗,喚起民眾對宗教的興趣,看到民俗宗教更多元的一面。宗教不只能夠撫慰人心,同時也是一種文化,透過科技能展現更多宗教的美麗之處,這一些體驗的形式更像是一種表演,在這方面宗教已經脫離原先信仰的部分。科技帶來的是宗教性質的轉變,未來新科技與宗教的結合令人期待,但卻需審慎考量結合後對民眾所帶來的影響。
![]() |
記者 曾意倫
喜歡靜靜地坐著,細細觀看週遭人們的神態; 喜歡發發呆,使自己放空清明; 喜歡閱讀故事,品味故事中的世界, 並尋找著自己的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