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身於閩客之間 采田福地
隱身於閩客之間 采田福地
記者 施勗皓 文 2012/05/20
道卡斯族人在1749年頭前溪氾濫後,從原本居住的舊社(今新竹市舊社里),
遷移至現今的新社(竹北市新社地區)。(照片來源/施勗皓攝)
被定為三級古蹟的采田福地,在都市化的發展下,已經隱沒在眾多高樓之間。
(照片來源/施勗皓攝)
采田福地外的廣場,述說著原住民道卡斯族的歷史,也讓來參觀的訪客
了解這座廳堂的故事背景。(照片來源/施勗皓攝)
廣場邊的牆上以磁磚貼出的壁畫,描繪出早期原住民道卡斯族的樣貌,
讓後人能夠在此地緬懷先人。(照片來源/施勗皓攝)
「采田」為「番」字的拆解,暗指早期原住民的稱呼,福地則為新竹地區
土地公廟的通稱。(照片來源/施勗皓攝)
一踏入廳堂就可以看到,在乾隆年間賜予的「義勇可嘉」之匾額,
展現采田福地的重要意義。(照片來源/施勗皓攝)
正廳內的牆上對聯,寫著對於祖先的懷念,以及紀念當初在此地生活的道卡斯族人。
(照片來源/施勗皓攝)
在供桌上不見糖果、鮮花及水果,只擺放了三瓶米酒,呈現最簡潔單純的祭拜方法。
(照片來源/施勗皓攝)
在神龕旁邊的是刻了在乾隆年間賜姓的七個姓氏,包括錢、廖、衛、三、金、黎、潘等,
當地居民表示,目前仍有幾戶錢姓、衛姓人家還住在此地。(照片來源/施勗皓攝)
現今的采田福地藏身在小巷子中,已成為附近人家祭拜土地公的廟宇,只剩下
農曆七月十七日時道卡斯族人的傳統祭祖日,還能看到平埔族歷史和文化的身影。
(照片來源/施勗皓攝)
![]() |
記者 施勗皓
沒想到這是一個沒有盡頭的路阿,如果走下去就要堅持到底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