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期

走自己的路 陳台倫

當興趣變成一種專業,再變成工作、職業,十年之後,你/妳還會充滿熱忱嗎?陳台倫自高中接觸樂旗至今,一路走來始終堅持對樂旗的熱愛,甚至創辦樂府、轉化成自己的工作,持續推展樂旗活動。

走自己的路 陳台倫

記者 吳孟芯 報導  2012/05/20

當興趣變成一種專業,再變成工作、職業,十年之後,你/妳還會充滿熱忱嗎?陳台倫自高中接觸樂旗至今,一路走來始終堅持對樂旗的熱愛,甚至創辦樂府、轉化成自己的工作,持續推展樂旗活動。


想學音樂 開啟樂旗之路

一個選擇社團的動機,讓陳台倫從此和樂旗結下不解之緣。陳台倫從念幼稚園起就時常轉學,因此他在考上社團風氣興盛的建國中學後,就決定要認真投入社團,培養從小因頻繁轉學而不易建立的人際關係。

由於以前沒有機會學習樂器,陳台倫最後決定參加音樂性社團。當時建中樂旗隊的招生表演晚於其他社團,陳台倫說他從未看過這種表演。「當下就決定是它了。」陳台倫模仿當時雙眼圓睜、下巴都快掉下來的震驚模樣。

陳台倫沒有音樂底子,但卻能利用個人專長彌補不足。他回憶學習長號的過程,笑說自己唯一的長處就是唱歌,所以剛開始練習時,他會請夥伴吹奏一次樂譜,接著他背下吹奏時的長號把位,回家再想辦法將把位拉到相同位置,盡力吹出相近的聲音。陳台倫高中三年都往返桃園台北,每天提著長號搭火車通勤,就是為了能增加練習的機會。

當時建中和中山女高的樂旗隊教練是同一人,因此兩校時常一起練習、也在比賽中互相切磋。但是久而久之教練越常去帶中山女高的練習,卻疏於安排建中的教練課。陳台倫說,他們反而憑著一股不能輸的氣勢,硬是想辦法自己看著教練畫的圖練習、想表演動作。雖然第一次比賽時慘不忍睹,但之後重新修正後的表演卻讓教練驚訝不已:「我不曉得還要教什麼」。

但再次比賽依舊沒有拿下第一名,陳台倫還記得一大群男生,在體育館哭成一團的狼狽模樣。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他因為和中山女高的長號夥伴打賭比賽輸贏,賭輸必須理平頭,因此他頂著一顆平頭回學校,卻意外帶起整個樂旗隊的理平頭風潮。


陳台倫認為凡事不要怕困難,勇敢去做,還是可以闖出一片天。
(照片來源/吳孟芯攝)


天下無難事 做就對了

社團經驗的點點滴滴,並沒有因為升上大學而拋在腦後。陳台倫眉眼生動地模仿母親無奈表情,表示其他人的父母頂多在高中時期催促著「都高三了,該結束練習了吧?」但是他的母親卻只能看著長子一路練習到大學,仍沒有放棄的打算。

獨立團體台北樂府也是在大學時期出現。陳台倫說,樂旗隊教練早在高中時就向學生提出創辦構想,而這個想法也在夥伴之間相互流傳,等到高中畢業後才真正付諸實行。很多時候,雖然教練能藉著以前參與DCI樂旗大賽的經驗,推動他們嘗試創新與發展,但之後是否能成功實踐、甚至延續下去,仍然仰賴他們對個人能力提升的進取心。

所以1999年教練的一次邀約,讓他們發現參與國外巡迴比賽並非遙不可及,陳台倫就說:「通常事情不會難到無法做」,因此隔年暑假樂府就整團報名、出國參加DCI的巡迴比賽。陳台倫回憶當時狀況,提到巡迴比賽的一切都必須自己安排,從挑選參加的賽程、巡迴路線甚至是練習場所等,也必須考量經濟因素。

三個禮拜的巡迴比賽,不僅從知名隊伍如藍魔鬼(Blue Devils Drum and Bugle Corps)等的演出中增長見識,「他們把樂器吹到滿得像是要炸開一樣」他說道,也讓他們對自己要求更多,懂得利用時間換取更多完美。有了第一次全團比賽的經驗,之後幾次參加DCI比賽對於陳台倫、對於樂府來說,都已經不再是難事。


透過樂旗 啟發人生智慧

接觸樂旗多年,陳台倫從完全不熟悉到累積一定歷練,對於台灣的樂旗發展有相當深刻的體悟,也以推動台北樂府、教授學生為己任。他說,樂府在創辦初期還是行進樂隊(Marching Band)的形式,但是當教練在一次練習時質問他們:「為什麼還在使用高中生的演奏方式?」以及之後參與DCI的比賽經驗,讓他們知道真正的自我提升,除了擁有不斷接納新知、勇於嘗試的企圖心,也必須實質增進技術層面。

因此樂府挑戰、轉型成在演奏層次上要求更多的當代行進樂旗隊(drum and bugle corps),學著自己組合元素,為隊伍量身訂做充滿張力的曲目,也藉由邀請DCI知名隊伍的前任團員來台教學,進行技術上的合作與引進。另外陳台倫還提到,樂府自創立以來,不斷在國內外比賽、舉辦公演等以進行向外行銷與曝光。他目前則主要擔任高中樂旗隊教練,在教授學生技巧的同時,傳達從樂旗生涯中獲得的理念,啟發學生對人生規劃的思考與態度。

近三年他也開始與教授的學生培養「最後一堂課」的默契,當高二學生結束全國比賽、不需要練習室外表演時,他會在高二下學期尾聲,安排最後一次屬於高二學生的教練課。課程進行的氣氛是輕鬆愉快的,陳台倫會利用兩、三個小時的談話時間,生動風趣地描述自身經驗,並開放學生討論發問,從聊人生規劃啟發學生思考。對他而言,教會學生正確的人生態度,比起只教會技巧更重要。


台北樂府於今年赴上海表演。本季團員中也有高中畢業後持續參加樂旗活動的學生。
(照片來源/台北樂府樂旗藝術團臉書)

樂旗隊是否能延續下去,端看樂旗隊能在學生之間延續多久。從樂旗人、樂府的角度來看,固然希望學過樂旗的高中生,能在畢業後加入樂府,因為學生的學習歷程是階段性的,好不容易培養成熟卻又即將邁入下個階段,讓樂旗活動多半在高中畢業後終止。

但陳台倫認為更重要的是,無論學生是否選擇樂旗隊,心中要能發掘、找到自己真正想學習的領域,然後努力朝該領域發展,「不能因為懶惰而不想去做。」他說。正如他選擇所愛,並盡力在喜歡的領域發光發熱,他也希望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歸屬並發揮所長,未來將不只改善自己喜歡的部分,甚至可能改善整個社會環境。「路,是自己走出來的。」陳台倫為自己的歷程下註解。

記者 吳孟芯
  我一直覺得 方向對了,只要不斷努力 路再遠都會到達。 哦 選擇好了,就走吧 : )  
記者 吳孟芯